1707067557
予其曰惟尔洪无度? 《周书·多士》
1707067558
1707067559
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 《周书·顾命》
1707067560
1707067561
“其”在甲骨文中用作语气副词,主要表示揣度语气和疑问语气;西周金文中仍被广泛用作语气副词,表肯定和祈使语气,凡129见,到了今文《尚书》中又有所发展,又可表反诘语气;而“其”在后世主要用作代词。
1707067562
1707067563
1.7 岂,仅1见,表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哪里”之类。
1707067564
1707067565
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 《商书·盘庚中》
1707067566
1707067567
屈万里先生《尚书今注今译》:“我哪里是来惩罚你们?我是为了保护抚养你们众人。”[449]
1707067568
1707067569
《词诠》:“反诘副词,宁也。无疑而反诘用之。”[450]“岂”是后世文献表示反诘语气的最主要的高频语气副词,常置于谓语前与句末“哉”“乎”等句末语气助词呼应,还常与“其”“渠”“特”“徒”等词连用,加强反诘语气。今文《尚书》表示反诘语气的副词主要是“其”,“岂”或“其”之借,在后世文献中又替代了“其”。《经传释词》:“岂,词之‘安’也,‘焉’也,‘曾’也。常语也。字或作‘几’。”黄季刚先生在这个词条的天头上笺识:“‘岂’、‘几’训‘安’训‘焉’训‘曾’,本亦‘其’字之借。”[451]
1707067570
1707067571
1.8 如,凡21见,可用作介词、连词和动词。亦可构成“如何”“如台”复音疑问代词。语气副词仅1见,表示大致如此不甚肯定的语气,可译为“好像”“似乎”“或许”之类。
1707067572
1707067573
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 《周书·洛诰》
1707067574
1707067575
《说文·女部》:“如,从随也。”[452]《说文解字注》:“引申之,凡相似曰‘如’。”[453]“如”作介词和作语气副词的区别在于介词必有宾语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例如《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如”作动词和语气副词的区别在于“如”作谓语,句中没有别的谓语。例如《秦誓》:“惟受责俾如流。”而语气副词“如”仅仅修饰动词谓语,表示不确定的语气。
1707067576
1707067577
1.9 尚,凡22见,可用作动词和副词。“尚”在今文《尚书》中虽仅有9见,但频次仅次于“其”。“尚”作语气副词可表示祈使、揣度等语气。
1707067578
1707067579
1.9.1 尚,表示祈使语气,凡8见。《词诠》:“尚,命令副词。”[454]可译为“要”“希望”之类。
1707067580
1707067581
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 《商书·汤誓》
1707067582
1707067583
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 《商书·盘庚下》
1707067584
1707067585
尚桓桓,如虎如貔。 《周书·牧誓》
1707067586
1707067587
桓桓,威武的样子。
1707067588
1707067589
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 《周书·多方》
1707067590
1707067591
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 《周书·顾命》
1707067592
1707067593
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服于先王。 《周书·顾命》
1707067594
1707067595
《孔传》:“天子称同姓诸侯曰伯父。”[455]胥,互相。暨,与。
1707067596
1707067597
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 《周书·吕刑》
1707067598
1707067599
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 《周书·吕刑》
1707067600
1707067601
1.9.2 尚,表示揣测语气。凡1见。
1707067602
1707067603
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周书·秦誓》
1707067604
1707067605
《说文·八部》:“尚,曾也,庶几也。”[456]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庶几,冀及之词。”[457]在今文《尚书》中“尚”亦主要作“冀及之词”,表示祈使语气的8个语例,自《牧誓》至《吕刑》的6个语例皆表命令,可译为“希望”“愿”之类。在今文《尚书》中“尚”还有9个语例用作关联副词,修饰谓语表示事物的残存状态或事情的继续,可译为“还”“还是”“仍然”等,或为“冀及之词”词汇意义的脱落,语法关联意义增强的结果。
1707067606
[
上一页 ]
[ :1.7070675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