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91493e+09
1707091493
1707091494 民政部尚书  善耆
1707091495
1707091496 陆军部尚书  铁良
1707091497
1707091498 度支部尚书  载泽
1707091499
1707091500 吏部尚书  陆润庠
1707091501
1707091502 礼部尚书  溥 良
1707091503
1707091504 学部尚书  荣 庆
1707091505
1707091506 法部尚书  戴鸿慈
1707091507
1707091508 农工商部尚书  溥 颐
1707091509
1707091510 邮传部尚书  陈 璧
1707091511
1707091512 理藩部尚书  寿 耆
1707091513
1707091514 宣统末年的内阁
1707091515
1707091516 内阁总理大臣  奕 劻
1707091517
1707091518 内阁协理大臣  世 续  徐世昌
1707091519
1707091520 外务部大臣  邹嘉来
1707091521
1707091522 民政部大臣  桂 春
1707091523
1707091524 陆军部大臣  阴 昌
1707091525
1707091526 海军部大臣  载 洵
1707091527
1707091528 军咨府大臣  载 涛
1707091529
1707091530 度支部大臣  载 泽
1707091531
1707091532 学部大臣  唐景崇
1707091533
1707091534 法部大臣  廷 杰
1707091535
1707091536 农工商部大臣  溥 伦
1707091537
1707091538 邮传部大臣  盛宣怀
1707091539
1707091540 理藩部大臣  善 耆
1707091541
1707091542 要讲铁路国有这件事情,还得牵连而及于当时的两宗借款。原来从甲午之战以后,列强对于中国,竞谋扩张势力和攫夺利益。其手段,则以筑造铁路,开采矿山为最要;而二者之中,则筑造铁路为尤要。当时中国和外人订约,大抵把“借款”、“筑造”、“管理”三件事并为一谈。一条铁路,借哪一国的款项,同时就请他筑造,就把这铁路和一切产业做抵押;而且造成之路,还请他管理。于是铁路所到之处,就是外国权力所及之处;把势力范围,弄得十分确定。说句可怕的话,简直就是瓜分的先声。后来中国人渐渐地觉悟了,于是已经和外国订约的铁路,收回自办;即未经和外国订约的铁路,筹划自筑的声浪也大盛——而且这不仅是对外的关系。以中国幅员的广大,交通的不便,在图行政的灵活和经济的开发上,从速建筑铁路,也有很强的理由。所以在前清末年,筹筑铁路,成为当时最有力的舆论。而练兵、兴学、改革币制、振兴实业……也都是当时舆论所竭力鼓吹的。要创办这许多事情,自然免不了利用外资。在外人一方面,投资于中国,自然是很有利的事情;而且在政治上,投资多的,自然在中国所享的权利也多些。而在中国,议论外交的人,也说要招致外国到中国来投资:一者,可以借此振兴中国的产业;二者,外国人投资多,使得他有所顾忌,且可互相牵制,借以避免他们政治上的侵略。而在当时,人民企业的能力,实在也还幼稚。即如铁路,各省纷纷闹赎回自办,或者开办,其实除浙路外,都没有多大的成绩。于是又有铁路宜于国有的议论。再加上清政府末造,忽而要振起威权,挽回外重的心理,就酿成清末的借款和铁路政策(参看第五篇第三章第一节)。
[ 上一页 ]  [ :1.7070914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