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02118
1707102119
托尔斯泰为代表的贵族阶层,面对这种低层苦难承受着沉重的心灵折磨,多么地苦难;
1707102120
1707102121
很多有反抗精神的俄国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多么地苦难;
1707102122
1707102123
甚至沙皇也总是觉得,自己必须经受苦难,才能拯救俄国,拯救欧洲和全人类。
1707102124
1707102125
这在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身上特别典型,读他的日记会发现他经常谈论这个问题,我如何才能经受各种苦难,最终完成对世界的救赎。
1707102126
1707102127
但是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忍受苦难并不是目的,通过苦难的磨炼并战胜苦难,才能证明自己作为弥赛亚民族的独特命运。
1707102128
1707102129
苦难在俄罗斯人的眼中被审美化,苦难不是一种悲惨的命运,相反,它可能是一种珍贵的礼物。
1707102130
1707102131
这样一种精神结构,使我们能看到,俄罗斯在历史上总是能够在绝境中奋起,在绝望中获得胜利。
1707102132
1707102133
你以为战斗民族这名头咋来的?就是在这种对于苦难的特殊认知当中来的。
1707102134
1707102135
无论是跟拿破仑的战争,还是跟希特勒的战争,俄罗斯只要还没有被敌人打到很苦难的状况,潜力似乎就激活不出来。但是一旦它陷入到了深刻的苦难当中,被人打得特别惨,马上小宇宙就能爆发,瞬间崛起,反过来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1707102136
1707102137
刚说到了跟希特勒的战争,那已经是苏联时期打的了。仔细考察一下苏联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会发现它的精神结构跟弥赛亚帝国很像。
1707102138
1707102139
布尔什维克也相信苦难对于人类的净化作用,相信人类的救赎寄托在苦难的无产阶级之中。
1707102140
1707102141
而列宁提出俄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相信通过俄国的革命,将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人类获得终极解放,这几乎就是弥赛亚帝国特殊命运的新时代版本。
1707102142
1707102143
俄罗斯人对共产主义经常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原因就在这里。
1707102144
1707102145
领土扩张的贪婪与不安全感
1707102146
1707102147
与苦难相伴生的,是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深刻的不安全感。
1707102148
1707102149
这个主要是跟地理相关了,俄罗斯地理上一马平川,周围没有任何自然屏障,历史上经常被入侵,这让它有不安全感。
1707102150
1707102151
但是不安全这个事儿也得两面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个苦难啊。
1707102152
1707102153
从这里面又激活出了俄罗斯的弥赛亚帝国情怀。
1707102154
1707102155
这两种情感叠加在一块,促使俄罗斯从16世纪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它一方面要用庞大的战略纵深来克服地理上的不安全感;一方面要通过扩张,实现自己的弥赛亚帝国命运。
1707102156
1707102157
这种精神构成了俄国对外战略的深层精神驱动力。
1707102158
1707102159
对俄国来说,对外扩张对是一种道德使命,而不是像庸俗的英国人法国人那样,仅仅追求一些商业利益。商业利益是可以讨价还价的,道德使命则不能讨价还价。
1707102160
1707102161
所以和西欧国家相比,俄国对占领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当然,从别人的角度来说,就是特殊的贪婪。
1707102162
1707102163
俄罗斯对于大清的贪婪,就是它对长城以北的地区都不怀好意。
1707102164
1707102165
对东北,俄罗斯打算直接就吞并成为自己的领土了,它给这里的昵称都起好了,叫“黄俄罗斯”,这里不仅土地肥沃,还能搞到一个梦寐以求的太平洋方向的不冻港。
1707102166
1707102167
对蒙古和新疆地区,俄罗斯倒没打算直接吞并,但也不遗余力地想要把这些地方肢解出来,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
上一页 ]
[ :1.7071021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