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03970
1707103971
本讲小结
1707103972
1707103973
这讲的内容比较细碎,咱们简单如下总结一下:
1707103974
1707103975
双循环结构当中, 由于中国经济独特的拉动效应,使得第二循环里面的国家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发展机会,中国与西方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深度合作的空间 。在所有这些过程中,还能反过来使得中国国内很多不容易化解的困境,获得新的解决空间。
1707103976
1707103977
这几讲分别讲了双循环结构当中的第一、第二循环,但是还有一些国际政治、经济的变迁是超越两个循环的,比如气候变暖、碳减排问题等等。中国在这里也有着非常有意思的政治和经济战略展开的可能性,咱们下一讲就来讲下这个话题。
1707103978
1707103980
49 | 中国在碳排放问题上怎么赢
1707103981
1707103982
我们在前面几讲讨论了在双循环结构下,中国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但国际政治和经济中有些事情,是超出双循环结构的,比如全球变暖问题。
1707103983
1707103984
理论上来说,这个问题对所有国家都有同样的影响,中国、美国和坦桑尼亚,谁都没法置身事外。
1707103985
1707103986
现在,一般认为是人类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导致了全球变暖,所以国际上对于碳减排的事情吵得很厉害,咱们就简称为碳问题吧。
1707103987
1707103988
这讲就以碳问题作为案例,看看中国的超大规模特征,让中国在这里有着什么样的机会和责任。
1707103989
1707103990
碳问题的由来
1707103991
1707103992
咱们先得说说碳问题的由来。
1707103993
1707103994
1990年,联合国的气候变化委员会发表了第一份评估报告,确认了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这之后,各国不断谈判,达成了几个关于碳减排的国际公约。
1707103995
1707103996
1998年的《京都议定书》进一步确定了一个原则,叫做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就是说,所有人都得面临碳排放导致的后果,所以各国就都有减排的责任。
1707103997
1707103998
工业是排碳最多的产业,发达国家已经工业革命有两百年了,发展中国家最近这几十年才开始发展工业,二氧化碳一半多都是发达国家排放的。现在要所有人统一减排,这不合理。
1707103999
1707104000
所以,发达国家要马上开始减排,发展中国家不着急,晚一点再开始减排。发达国家还有义务出钱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这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1707104001
1707104002
2009年,各国在丹麦哥本哈根又开了个大会,打算讨论个新的协定出来,进一步明确各个国家的责任,并取代将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1707104003
1707104004
然而哥本哈根会议开得一地鸡毛,唯一的成果就是确定了下次在哪开会继续讨论。后面的几次会议,每次的成果也都是确定下一次的会址。到现在,什么可行的新协议都没达成。
1707104005
1707104006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一方面,学界对于气候变暖的原因并没有真正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各国在这方面的利益诉求差异太大,没法达成共识。
1707104007
1707104008
先说学界的争论。有人提出,人类的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1707104009
1707104010
他们的理由是,要讨论气候问题,就不能光看最近这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得看长线。一旦看长线,就会发现地球上是有气候变化周期的,冰河时期和温暖时期是交替到来的。
1707104011
1707104012
一万多年前还是冰河时代,猛犸象还在到处跑,然后气候就变暖了,猛犸象就灭亡了。你能说这是山顶洞人烧柴闹的吗?
1707104013
1707104014
再往远了看,恐龙时代比现在还热呢,该找谁算账去?大的气候周期跟天文学上的一系列变化有关,现在正处在温暖周期的上坡道。人类排碳就算有点影响,但根本不是气温上升的主要因素。
1707104015
1707104016
这个反驳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主流学界并不认,认为提出这说法的人是有利益关联的。
1707104017
1707104018
是什么人在主张这种说法呢?主要是俄罗斯科学家,这确实有些嫌疑。因为俄罗斯的财政高度依赖于能源出口,如果大家都减排,石油使用减少了,能源就不好卖了。而且俄罗斯冰天雪地的气候也不大在乎全球变暖,变暖点也许还更好。
1707104019
[
上一页 ]
[ :1.707103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