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07736
这事儿真是诡异到姥姥家了,你想啊,就算真有天使托梦,干吗不找朝廷重臣,却偏偏找到一个小小的亭长呢?这亭长又不是当年的刘三儿……
1707107737
1707107738
接着,十一月,巴郡挖出只石牛来,扶风郡出了块怪石头,全都搬到长安,摆在未央宫门前。王莽就跟太保王舜等朝廷重臣一起去观瞧,正瞧着呢,突然间刮起了一阵大风,尘沙漫天,迷了大家的眼睛,而等到风停尘落以后,突然就凭空冒出什么“铜符帛图”来,上面写:“这是上天宣告新皇帝诞生的符谶,献上的人应该封侯。”
1707107739
1707107740
王莽把这两件奇奇怪怪的事情归拢到一块儿,上奏给太皇太后王政君,意思是:“天命定了,侄儿我要做真皇帝,姑姑您就别再坚持了吧。”这事儿一闹,全天下都明白王莽的心思了,于是最离奇的一幕终于出现。公元8年的十二月份,某天黄昏,突然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一个超级胆儿肥的闲人,名叫哀章,他穿着身黄衣服,捧着一个铜盒子来到汉高祖刘邦的祭庙前面,把铜盒子交给了守庙的官员。官员把铜盒上交,王莽打开来一瞧,只见里面装着一份“天帝行玺金匮图”,还有一份“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全都写明了“王莽为真天子”,并且列出十一个人名,都附上相应的官爵,说应当做新天子的重要辅佐——当然啦,哀章本人的名字也堂而皇之地写在里面。
1707107741
1707107742
学术界一般都认定,这套花样不是王莽授意的,而是哀章别出心裁,为了当官儿自己伪造的符谶,他就此得偿所愿地把王莽扶上了皇帝宝座,自己也落着个国将、美新公的好头衔。不过我们注意一下“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这几个字,说明要求刘邦把刘家天下传给王莽的是“赤帝”,也即火德天帝,这是按照刘歆的理论,认定汉朝为火德。由此可以证明,王莽在执政以后,就基本上认可了刘歆的研究成果。
1707107743
1707107744
所以当王莽终于如愿以偿,玩儿了出传说中的“禅让”把戏,建立新朝以后,就立刻拜刘歆为国师,封嘉新公,把他的新五德学说确定为官方理论。王莽迫不及待地宣布,根据“五行相生”的真真正正的完美学说,汉皇室是帝尧的后裔,属火德,而他自己则是黄帝的后裔,属土德,火生土——“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说得很明白呀,接受禅让的是土德天帝“黄帝”一系——因而新朝接替汉朝是最合情、合理、合法、合适、合衬、合身的。他还特意派了个名叫张邯的儒生去跟百官解释。
1707107745
1707107746
至今故宫收藏的一个新朝的大鼎上,还刻着一行大字:“黄帝初祖,德匝于虞,虞帝始祖,德匝于新……据土受德,正号即真”。
1707107747
1707107748
梓潼人哀章,学问长安,素无行,好为大言。见莽居摄,即作铜匮,为两检,署其一曰“天帝行玺金匮图’,其一署曰“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某者,高皇帝名也。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图书皆书莽大臣八人,又取令名王兴、王盛,章因自窜姓名,凡为十一人,皆署官爵,为辅佐。章闻齐井、石牛事下,即日昏时,衣黄衣,持匮至高庙,以付仆射。仆射以闻。戊辰,莽至高庙拜受金匮神嬗,御王冠,谒太后,还坐未央宫前殿,下书曰:“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属。皇天上帝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诏告,属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汉氏高皇帝之灵,承天命,传国金策之书,予甚祇畏,敢不钦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变牺牲,殊徽帜,异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为建国元年正月之朔,以鸡鸣为时。服色配德上黄,牺牲应正用白,使节之旄幡皆纯黄,其署曰‘新使五威节’,以承皇天上帝威命也。”
1707107749
1707107750
——《汉书・王莽传》节选
1707107751
1707107752
始明火德
1707107753
1707107754
咱们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在这个“汉应火德”跟王莽之间,还引发过两起学术悬案。
1707107755
1707107756
前面说了,刘向、刘歆父子俩最喜欢新造理论,而当理论跟古籍相冲突的时候,他们就毫不脸红地借着职务之便篡改古籍,自己写了东西却说是古人所作。比方说《庄子・内篇》,就有学者怀疑是刘向所伪造;康南海老圣人那本《新学伪经考》里所说的“伪经”,就是指刘向父子篡改的古籍;顾颉刚先生也专门考证过这个问题,并且指出刘歆正是为了给王莽篡位创造理论基础,所以才硬生生编造出“汉应火德”和那一大串世系德表来。
1707107757
1707107758
但这也不是确论,钱穆和其他一些历史学者就力辩并无此事。理由之一,“五行相生”是自董仲舒老宗师就开始的说法(当然,还有人说,就连董老宗师的《三代改制质文篇》,后来都被刘歆塞了不少冒牌货进去),不是那爷儿俩首创。理由之二,时间上合不拢,刘歆负责管理典籍的时间有限,很难把所有古书都伪造一遍,退一万步说,当时经书流传天下,光他一个人瞎改,也根本没什么用处。第三,王莽自吹是黄帝之后,这都是没族谱可循的,全是他自己瞎编,反正都是无本生意,他大可以宣称自己是夏禹的后裔,承木德,克汉朝的土德,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连伪造古籍的工夫都省了。这两种观点在民国时期曾经爆发过相当激烈的论战,至今仍旧是谁都没法说服谁。
1707107759
1707107760
这一出“刘歆伪造”的悬案,连带着还引发了另外一起悬案,这一次连司马迁他老人家也给扯进来了。咱们还记得本书开头那个刘三儿斩白蛇起义的故事吧?顾颉刚先生就认为这不是《史记》原文,而是刘歆为了证明汉朝属火德,特意新插进去的——司马迁是无辜的。对于这一说法,钱穆先生又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赤帝子”什么的只是秦末汉初对五种颜色五方天帝崇拜的表现,跟五德压根儿就没关系,所以这故事确实是刘邦以后、司马迁之前就流传着的,也确实是司马迁给写进《史记》里去的。于是乎,“斩白蛇”的悬案一直传到了今天,也还没有定论。
1707107761
1707107762
顺便讲个故事。汉代有一本书叫作《论语撰考谶》,伪托古人写的,里面讲的是孔大圣人的出身来历。话说孔子他爹叔梁纥跟孔子他妈颜徵在爬尼丘山去祈祷的时候,颜女士突然感应到了黑帝之精,回来就生了孔丘,所以这孔子嘛,当然就是黑帝的后裔了。本来孔子是有帝王之相的,只可惜他生不逢时,生在了周朝末期,周是木德,接替周的应该是火德,而孔子是黑帝的便宜儿子,是水德,因而没办法只能当“素王”(指没有君主头衔的真命天子)了,拿言情小说里的话来解释就是“有缘无分”。
1707107763
1707107764
——这本书是不是刘歆伪造的,没人知道,不过它至少是照抄了刘歆新编的五德世系表(周是木德),也就是说,所遵循的奇幻设定是刘歆大国师的而不是邹老教授的,所以成书必然晚于西汉后期。
1707107765
1707107766
话再拉回到这位大新朝的国师爷刘歆本人身上。且说刘歆这位老先生虽然聪明绝顶,但是有时候也挺缺心眼儿的。一般来说,贩毒的自己都不吸毒,跳大神的自己都不迷信,可这位专好制造谶纬的国师爷自己,却真的相信谶纬这回事儿!
1707107767
1707107768
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也不知道为什么,民间开始流传起了一则谶谣:“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刘歆听说以后大喜,赶紧找借口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刘秀,美滋滋地以为今后有机会坐上皇帝的位子了。可惜刘歆不知道,恰恰就在他改名这一年,一个也叫刘秀的小孩子在济阳那地方出生了。
1707107769
1707107770
这位真刘秀长大以后,有一次,一个名叫蔡少公的朋友当他面提起这则谶言,说是不是应在当今国师爷身上呢?刘秀微微一笑,说:“你咋知道一定不是在讲我呢?”
1707107771
1707107772
而那位国师爷、嘉新公假刘秀真刘歆,从此就老存着应谶谣、当皇帝的念头,终于被人撺掇着造王莽的反。想当年周武王想造商纣王反的时候就先算卦,刘国师跟王莽一样复古,也先算卦。周武王算卦不吉,有姜太公踩碎乌龟壳来推他一把,刘国师身边没这样的猛人,结果先算出说只有在东方才能成事,临出兵了又说等太白金星出现咱再走,结果拖拖拉拉地贻误了战机,轻摇慢步地走上了死路。
1707107773
1707107774
章太炎曾经评价说:“孔子以后的最大人物是刘歆。”顾颉刚先生也称赞刘歆是“学术界的大伟人”,可是这位大伟人就因为深受封建迷信毒害而死,想起来也真是可怜——然而可怜之人,亦必有可恨之处。
1707107775
1707107776
刘歆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学说不灭。本来“汉应火德”的说法只是在学术界流传,西汉皇室从来就没有正式承认过,但等到王莽拿着它做了篡位的借口以后,这种“新五德学说”反倒名震天下,搞得尽人皆知——要不然当年哀章也不会伪造“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了。
1707107777
1707107778
虽说王莽的名声响彻天下,可是绝大多数官僚、百姓都只是想让他帮着搞好汉朝而已,推着他做到“摄皇帝”算顶天了吧——这名号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连周公摄政都没落到类似头衔。谁料想王莽当完摄皇帝还想当真皇帝,当了真皇帝以后就开始胡乱改革,结果闹得天下大乱。于是当时普天下民众的心理可以归纳为“两个凡是”:凡是王莽反对的咱都要支持,凡是王莽灭掉的咱都要光复。
1707107779
1707107780
所以,王莽以“土德”篡掉的,本来是不为西汉官方承认的“火德”,可是老百姓反倒因此认准了汉朝非得是火德不可。
1707107781
1707107782
在王莽倒行逆施的复古政策下,土德的新朝只延续了短短的14年,到了公元24年,更始皇帝刘玄率领着汉军浩浩荡荡杀进长安城,王莽身首异处。可是那些所谓的汉军,前身不过是绿林军而已,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大老粗,没规矩没秩序,乱哄哄地穿着各种奇装异服就冲进了城,甚至还有把抢来的女人衣服裹在自己身上的。只有其中一员将领,他的部下一水的汉朝官服、兵服,长安老百姓瞧着直掉眼泪啊:“想不到咱有生之年,还能再看到汉官的威仪哪!”这位将领是谁呢?原来就是那个来自济阳的真刘秀。
1707107783
1707107784
刘秀穿着汉朝官服,不用说,一定是黄马甲啦,终西汉一朝,不管刘歆再怎么鼓吹,火德也没能被官方承认,服装尚黄就没有改变过。可是如前所述,等到王莽篡位,再到王莽倒台,“汉应火德”却深入人心了,刘秀也不好跟舆论拧着干,所以黄马甲穿了没有几天,他就脱下来了,改穿红衣裳。
1707107785
[
上一页 ]
[ :1.7071077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