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08418e+09
1707108418 不过这一次和上次不同,张君房不再在“五德”上绕圈子,而是开辟第二战场,大谈祥瑞征兆。要知道那宋真宗是个极度迷信的家伙,尤其痴迷祥瑞,对他说上天降瑞,那要比推演五德更有说服力。你还别说,张君房真的搜集到了,或者说编造出了不少证据:
1707108419
1707108420 其一,当后周恭帝柴宗训把皇位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也就是公元960年,按照传统的干支纪年法,正是庚申年,天干配五行,庚属金,地支配五行,申也属金位,二金合一,这难道不正是上天的预告吗?其二,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年间,曾经在都城汴梁城西开凿过一个池子,起名叫“金明池”,为啥不叫水明池、火明池而要叫金明池呢?这肯定跟德性有关啊。其三,就在前些年,丹徒进贡了一头白鹿,姑苏进贡了一只白兔,而陛下您在封禅泰山的时候,又有人在山东献上白兔一只,郓州也发现一只金龟——白为金色,金像白色,这些祥物也都预兆着大宋该是金德啊!
1707108421
1707108422 这一回的论据不能说不充足,但可惜,张君房上书的时机不对,宋真宗那时候正忙着去汾阴祭祀后土呢,没空搭理他这茬儿,于是这再一次变火为金的“逆流”也惨遭失败。
1707108423
1707108424 隔了不久,到天禧四年(1020年)五月,又一个闲人蹦了出来,光禄寺丞谢绛上书说:“当年汉朝跳过暴秦直接继承了周的火德,为火德;我皇宋也应该如法炮制,跳过五代继承唐的土德,所以不该是火德,而该是土德。”这一回比前两次更不像话,一瞧就知道谢绛这人历史没学好。我们知道,在邹老教授的“五德相克”系统下,周朝才是火德,汉朝则是土德;而在刘向、刘歆爷儿俩的“五德相生”系统之下,周为木德,汉则为火德。这谢绛根本是把两套系统给弄混了。
1707108425
1707108426 与此同时,大理寺丞董行父也上书,坚持认为宋朝该是金德,还是老一套的理由,说宋朝应该跳过五代,上应唐朝土德云云。既然对方拍的是“火星砖”,宋真宗也就懒得跟他们费嘴皮子,直接引用当年徐铉发的“火星帖”,回答说大宋是受了后周的禅让,这么把人家一脚踢开良心上过不去,您就别跟这儿废话了。
1707108427
1707108428 如此这般,虽然下面不断有人哼唧着要改德、要改德,但宋朝的火德却是始终没有变过。
1707108429
1707108430 举例来说,北宋有一位书法大家,名叫米芾,他有一方书画印,印文是“火宋米芾”四个大字,证明了宋为火德,是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的认知,张君房、谢绛之类全都非主流。对于这方印,米芾还特意写过一段文字来作解释,他说:“正人君子的名字都很端正,而纪年纪岁,也都应端正。从前有‘水宋’(指南朝刘宋是水德),所以今天要用‘火宋’来加以区别。”
1707108431
1707108432
1707108433
1707108434
1707108435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1707107208]
1707108436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第五章   宋代以降
1707108437
1707108438 欧阳修认为,只有那些“控制了中原地区,并且基本统一天下的朝代”才能叫正统,各种割据的小政权、偏安的小王朝,那都不能算是正统。以此为基础,他先把东晋南北朝给剔除出正统之外,后来到了晚年重修这篇《正统论》,又把三国和五代也给撇了。
1707108439
1707108440
1707108441
1707108442
1707108443
1707108444
1707108445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宋人的正统论
1707108446
1707108447 宋代官方推定的德性是火德,下面有些非主流叽叽喳喳的,根本动摇不了大局。可是事实上,这些争论已经是五德学说的回光返照了。从北宋开始,终于有明白人对这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奇怪学说感觉到了腻味,并开始对它进行猛烈抨击。
1707108448
1707108449 并不是说从前就没有明白人,大家都一样浑,只是就算犄角旮旯里偶尔有几个明白人,却聚不成潮流,形不成气候,他们的抨击也都淹没在了历史大潮和浩瀚典籍之中,很难翻找出来,乱世里面没人有闲空儿搞学术反思;相反,哄抬五德来给统治者涂光彩,从而求赏点儿残羹剩饭的家伙倒是不少,这暂且不论。汉朝从武帝开始“独尊儒术”,到了元帝干脆“纯任德教”,汉儒的祖师爷是董仲舒,集大成者是刘歆,这两位大宗师都点头的理论,当然没人敢反驳啦。唐人浪漫主义气息浓厚,咱们前面说了,无论文学家还是艺术家都最喜欢这一类准行为艺术,所以也不怎么会去批评。宋朝不一样,相比唐人,宋人重理性,宋诗就因为太讲理而被后来很多人骂没有诗味儿,再加上老赵家利用科举制度和冗官政策培养出一个规模空前的官僚集团来,大票闲人吃饱了饭没事儿干,就只能去故纸堆里钻研学问喽。
1707108450
1707108451 对于五德学说,第一个跳出来发难的是大儒胡瑗,此人字翼之,是理学先驱,被称为“宋初三先生”之一(还有两个是孙緮和石介)。胡瑗写过一部《洪范口义》,从五德学说最早的理论基础《洪范》开始批评起。
1707108452
1707108453 那么《洪范》又是啥呢?我们知道,儒家经典里有一本《尚书》,又叫《书经》,据说汇编了从唐尧、虞舜直到周代的好多篇官方历史文献,其中就有一篇《洪范》,据说其内容是商朝遗老箕子向周武王所传授的“天地之大法”。
1707108454
1707108455 根据考证,《尚书》中很多篇章都是后人伪造的,而就算那些真正的古代文献,也都被历代儒家给篡改得面目全非了。至于《洪范》,估计是春秋甚至战国时代某些闲人的作品,因为里面提到天帝赐给大禹以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包括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征、五福和六极。瞧,里面提到五行了,五行就是春秋时代阴阳家们现搞出来的,无论箕子还是周武王全都不可能听说过,而且五行理论也正是五德学说的基础。
1707108456
1707108457 胡瑗写《洪范口义》,其主旨就是重新阐述汉儒所说的“天人感应”。“天人感应”跟五德一样都说了一千多年了,胡瑗不可能全都给驳了,况且要是驳了这一点,那么君主“受命于天”云云也都没了基础,摇摇欲坠,胡瑗还要脑袋呢,他不敢这么干。他只是认为汉儒相信谶纬的行为非常可笑,认为上天是利用人的努力来达成其意志,跟什么祥瑞啊,符谶啊,还有五行什么的没有任何关系,那些全都是歪理邪说,根本违背了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本意。
1707108458
1707108459 孔子说人事,不说天事,怎么,你们以为自己比孔子还要高明吗,竟然直接说起天事来了?而且还是用五行生克之类无稽之谈来妄测天意,说好了是瞎子摸象,说差了纯粹满嘴跑火车,没一句实在话。
1707108460
1707108461 胡瑗老先生开了第一炮,炮打五德的基础五行,接着他出手的是郑獬,乃是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的状元公,也写得一手好诗词。郑獬抛出一篇《五胜论》,继续批判阴阳五行。但他们二位都只是这场“倒五”风潮的先锋官而已,很快,大将就要上场了,那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大史学家——六一居士欧阳修。
1707108462
1707108463 欧阳修和宋祁一起当主编,修过《新唐书》,后来又自家编了《新五代史》。我们知道,古代王朝最讲究“正统”,也就是说,凡是胆敢称皇帝的家伙,都必须严正声明老爷我才是华夏历代传承的正根儿,同时代的别家都是篡逆,是僭伪,是上不了台面的山野蟊贼。所以研究历史,不可能回避这个“正统”问题,欧阳修就是运用正统的武器向五德猛烈开炮的。
1707108464
1707108465 欧阳修写过一篇《正统论》,他说,啥叫“正统”?自古以来成就王业的朝代,必然有极强的德行以承受天命,或者是功绩泽被苍生,或者是靠着好多代的积累才能成功,怎么可能光靠着一种道德,一种德性呢?
1707108466
1707108467 继而,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叫作“绝统”——“大家说到正统,都想让正统始终延续,从不断绝,一旦事实跟理论不符合,那就生造一个概念接续下去,所以这理论总也说不通。其实啊,正统是有可能断绝的。”欧阳修认为,只有那些“控制了中原地区,并且基本统一天下的朝代”才能叫正统,各种割据的小政权、偏安的小王朝,那都不能算是正统。以此为基础,他先把东晋南北朝给剔除出正统之外,后来到了晚年重修这篇《正统论》,又把三国和五代也给撇了。
[ 上一页 ]  [ :1.7071084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