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21409e+09
1707121409
1707121410 (44) 徐光冀:《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9年第2期,第215—242页。
1707121411
1707121412 (45) 朱永刚:《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初步研究》,载苏秉琦编《考古学文化论集(一)》,文物出版社,1987,第100—101页。
1707121413
1707121414 (46) 滨田耕作、水野清一:《赤峰红山后》,东亚考古学会编《东方考古学丛刊》甲种第六册,东京:雄山阁,1939,第22—23页。
1707121415
1707121416 (47) 刘观民、徐光冀:《宁城南山根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5年第1期,第117—140页。
1707121417
1707121418 (48) 辽宁省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北工作队:《宁城县南山根的石椁墓》,《考古学报》1973年第2期,第27—39页。
1707121419
1707121420 (49) 刘观民、徐光冀:《内蒙古东部地区青铜时代的两种文化》,《内蒙古文物考古》1981年创刊号,第10页。
1707121421
1707121422 (50) 徐光冀:《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9年第2期,第230—242页。
1707121423
1707121424 (51) 徐光冀:《赤峰英金河、阴河流域的石城遗址》,载《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第89—90页。
1707121425
1707121426 (52) 迟雷:《关于曲刃青铜短剑的若干问题》,《考古》1982年第1期,第57页。
1707121427
1707121428 (53) 辽宁省博物馆、朝阳市博物馆:《建平水泉遗址发掘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第2期,第21—25页。
1707121429
1707121430 (54) 李殿福:《建平孤山子、榆树林子青铜时代墓葬》,《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2期,第1—9、77页。
1707121431
1707121432 (55) 朱贵:《辽宁朝阳十二台营子青铜短剑墓》,《考古学报》1960年第1期,第63—70页。
1707121433
1707121434 (56) 张静、田子义、李道升:《朝阳小波赤青铜短剑墓》,《辽海文物学刊》1993年第2期,第15—17页。
1707121435
1707121436 (57) 辽宁省博物馆、朝阳地区博物馆:《辽宁喀左南洞沟石椁墓》,《考古》1977年第6期,第373—375页。
1707121437
1707121438 (58) 马云鸿:《辽宁凌源县三官甸青铜短剑墓》,《考古》1985年第2期,第125—130页。
1707121439
1707121440 (59) 北京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十年来北京考古的新成果》,载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考古工作十年》,文物出版社,1991,第5—6页。
1707121441
1707121442 (60) 天津市文化局考古发掘队:《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大坨头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66年第1期,第11页。
1707121443
1707121444 (61)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昌平白浮西周木椁墓的新启示》,《考古》1976年第4期,第246—258、228页。
1707121445
1707121446 (62) 李经汉、梁宝玲:《天津蓟县围坊遗址发掘报告》,《考古》1983年第10期,第886—893页。
1707121447
1707121448 (63) 靳枫毅:《北京延庆军都山东周山戎部落墓地发掘纪略》,《文物》1989年第8期,第17—33页。
1707121449
1707121450 (64) 陶宗冶:《河北宣化县小白阳墓地发掘报告》,《文物》1987年第5期,第41—49页。
1707121451
1707121452 (65) 刘来成:《河北怀来北辛堡战国墓》,《考古》1966年第5期,第231—242页。
1707121453
1707121454 (66) 郭仁:《北京怀柔城北东周两汉墓葬》,《考古》1962年第5期,第219—239页。
1707121455
1707121456 (67) 刘观民曾注意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低温期,并以此解释夏家店上、下层文化人群的变迁,他认为:“农业发达的居民逐步南徙,接踵而至的是农业发达水平较低下的北方居民,并且这一趋势时缓时急地持续了2000多年。”参见刘观民:《西拉木伦河流域不同系统的考古学文化分布区域的变迁》,载《考古学文化论集(一)》,第56页。
1707121457
1707121458 (68) 《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记载郑浑的功绩曰:“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
[ 上一页 ]  [ :1.7071214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