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23485e+09
1707123485
1707123486 董楚平:《吴越文化新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707123487
1707123488 董作宾:《殷代的羌与蜀》,《说文月刊》1942年(第3卷)第7期,第103—115页。
1707123489
1707123490 杜正胜:《先周历史的新认识》,载《古代社会与国家》,台北:允晨文化实业公司,1992;原刊于《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报》1991年第16期。
1707123491
1707123492 杜正胜:《动物纹饰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考察》,《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3年第64本第2分册,第231—408页。
1707123493
1707123494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载历史语言研究所编《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下)》,南京:历史语言研究所,1935。
1707123495
1707123496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年第1本第1分册,第3—10页。
1707123497
1707123498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宁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1984年第4期,第111—161页。
1707123499
1707123500 高东陆、许淑珍:《青海湟源莫布拉卡约文化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11期,第1012—1016页。
1707123501
1707123502 顾颉刚:《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第117—152页。
1707123503
1707123504 郭大顺:《西辽河流域青铜文化研究的新进展》,载中国考古学会编辑《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1983》,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1707123505
1707123506 郭大顺:《试论魏营子类型》,载苏秉琦编《考古学文化论集(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1707123507
1707123508 郭沫若:《夨簋铭考释》,《考古学报》1956年第1期,第7—9页。
1707123509
1707123510 郭仁:《北京怀柔城北东周两汉墓葬》,《考古》1962年第5期,第219—239页。
1707123511
1707123512 韩嘉谷等:《蓟县邦均西周时期遗址和墓葬》,载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1707123513
1707123514 胡谦盈:《太王以前的周史管窥》,《考古与文物》1987年第1期,第70—81页。
1707123515
1707123516 胡谦盈:《姬周族属及其文化探源》,载黄盛章主编《亚洲文明论丛》,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1707123517
1707123518 胡谦盈:《陕西长武碾子坡先周文化遗址发掘记略》,《考古学辑刊》1989年第6期,第123—142页。
1707123519
1707123520 胡谦盈:《试谈先周文化及相关问题》,载《中国考古学研究》编委会编《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1707123521
1707123522 黄盛璋:《铜器铭文宜﹑虞﹑夨的地望及其与吴国的关系》,《考古学报》1983年第3期,第295—304页。
1707123523
1707123524 黄文山:《民族学与中国民族研究》,《民族学研究集刊》1936年第1期,第1—26页。
1707123525
1707123526 黄宣佩﹑孙维昌:《马桥类型文化分析》,《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3期,第58—61页。
1707123527
1707123528 吉发匀﹑马耀析:《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遗址的调查与试掘》,《考古》1979年第4期,第308—319页。
1707123529
1707123530 贾鸿恩:《翁牛特旗大泡子青铜短剑墓》,《文物》1984年第2期,第50—54页。
1707123531
1707123532 江上波夫:《ユウラシア古代北方文化》,东京:山川出版社,1948。
1707123533
1707123534 江上波夫:《アジアの民族と文化の形成》,东京:平凡社,1985。
[ 上一页 ]  [ :1.7071234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