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28782
1707128783
近读曲园老人的《春在堂随笔》,记张贞竹事甚详。
1707128784
1707128785
原来张贞竹,字碧筠,浙江慈溪人。她的祖父在湖北汉口开药材店,广有资财。祖父去世后,药材店传到她父亲手里,这位大少爷不能守成,不几年就败光了店本,债务缠身,不得已卖光了田地家产还债,仍然在汉口立不了足,只得携家回到故乡。人穷被人欺,故乡也不能呆了,到杭州投亲靠友。可惜音讯不通,到了杭州,才知道亲戚已经去世。这时候,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处可去,租了一个草棚暂住。
1707128786
1707128787
张贞竹兄妹两人,在汉口时读过私塾,读书之外,兄妹俩又从塾师处学得一手好字,张贞竹更为出色。
1707128788
1707128789
家道败落后,张家长子也死了,全家没有生活来源,张贞竹主动说可以卖字。就这样,来杭州后,张贞竹抛头露面,每天在路旁卖字,维持全家生计。
1707128790
1707128791
一天,被路过的县役看上了,要和张家结亲,娶进门做媳妇,张贞竹的父亲不愿,一口拒绝了。孰料这个县役不是省油的灯,失了脸面,恼羞成怒,暗地里到房东那里把草棚买下了,即日把张家扫地出门,又一把火把草棚烧个干净。
1707128792
1707128793
可怜张家没有了栖身之地,张贞竹只能暂时到尼姑庵去住,仍每天出门卖字,艰难度日。
1707128794
1707128795
这一日,处州太守陈六笙正好到杭州办事,他的跟班正好路过张贞竹卖字处,看到一个小姑娘在路边卖字。回去后和陈太守说起,陈太守听了也感兴趣,叫跟班把张贞竹叫到住处,要试她本事。果然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就写得一手擘窠大字,赏识她的才能,怜悯她的遭遇,到处延誉,张贞竹有了点名气。
1707128796
1707128797
不久,陈六笙处理了杭州的事务,回到处州本任。张贞竹失了依靠,偏偏这时候母亲又患了病,刚积攒的钱,流水似的花去,又回到困窘的境地。
1707128798
1707128799
听说杭州诂经书院请了俞曲园先生做山长,张贞竹想求求这位经学大师,纾解目前的困难。打定主意后,张贞竹就到右台仙馆去求见,俞樾怜才女孤露,送了点钱给她,也为她介绍了一点写字生意。
1707128800
1707128801
俞樾既是苏州紫阳书院的山长,同时又担任杭州诂经书院的山长,一年中两头跑。俞樾要回苏州,张贞竹动了拜师的念头,和父母商量,也要到苏州去。
1707128802
1707128803
张家一到苏州,就去马医科巷曲园拜见,俞樾也动了要收女弟子的意思,就叫张家在曲园后小屋里暂住。
1707128804
1707128805
俞樾就正式收了张贞竹为女弟子。
1707128806
1707128807
张贞竹每天问候老师起居,执卷问字,学习书法,果然大有进境。由于是俞樾弟子,张贞竹的卖字生涯也好了起来,不久就积存了三百个大洋。
1707128808
1707128809
张父觉得久居老师家里不便,如今有了曲园女弟子的名号,可以高飞远飏了,就要张贞竹到北京,因为北京还有一个亲戚可依靠,总比在苏州举目无亲要好。
1707128810
1707128811
孰料巧事又一次发生,张家到北京时,北京的亲戚几年前也死了,张父要再回苏州依靠俞樾,张贞竹要面子坚决不肯,于是再回了杭州。
1707128812
1707128813
俞樾说:“此女颇有朴茂之意,所书字,有大至一丈者。曾书一鹤字见赠,长八尺许,笔力雄伟,似不出女子之手,亦可异也。余欲张其名,因许之刻一小印,曰曲园女弟子。苏杭间得润笔颇丰,未始不因此。”
1707128814
1707128815
俞樾没记张贞竹的容貌,作为自己的女弟子,他不想学袁枚的轻薄样子。
1707128816
1707128817
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谈到袁枚“所到之处,大家闺阃以及风尘中人,各有品评,乃至于慈溪县中,偕牙役至管押处看所押之二妓,则未免太不自重矣。又载刘霞裳妻曹氏脸盘好,眉目秀,惜肌肤非玉雪,手爪欠青葱,只算六七分。以门生之妇,而评骘至此,亦殊太亵。”基于这样的思想,他没有一句说道张贞竹的容貌,只说“朴茂”,则非妖娆非轻薄,而是素净朴实之谓也。
1707128818
1707128819
张贞竹还曾出现在清代叶炜的《煮药漫钞》中。这书里记载的张贞竹还在髫龄,已算得一个既能写字又能对对的神童了。
1707128820
1707128821
……昨有女童张贞竹,八岁能作擘窠大字。或举古之神童以“元着超超”对“小时了了”者,即以“小时了了”命更对。女童书“大才槃槃”四字。或曰:“尚能续否?”答曰:“于天则晨露瀼瀼,于地则流水汤汤,于人则大言炎炎,惟君所命,无不可以对者。”闻二童父,皆非儒者。沣泉无源,芝草无根,信夫。
1707128822
1707128823
面对“小时了了”这个多少带点嘲弄的说法,张贞竹一气说了四个对句:大才槃槃、晨露瀼瀼、流水汤汤、大言炎炎。让人不得不惊异小小女子,竟有如此捷才,也难怪俞樾会喜欢上此女,不但收她做了女弟子,还提供住房让她栖身呢。
1707128824
1707128825
郭则沄是曲园老人的曾孙女婿,他所著的《十朝诗乘》二十四卷是一部广泛记录清代诗人情况的诗话作品。书中也有一节谈到张贞竹其人:
1707128826
1707128827
随园广收女弟子,尝绘《湖楼请业图》,为世訾诋。俞曲园先生主讲紫阳甚久,门下多英俊,独不收闺秀。尝有西泠叶墨君女史,过俞楼不遇,留诗四首,末韵云:“斗山望重龙门峻,可许侬家立雪无?”后相遇沪上,复以诗为蛰,固却之。又有张贞竹女史,其父业贸迁,家中落。织造某慕贞竹色,延入署,使授女公子音律。既而谋置簉,使人示意张父。父愤然曰:“吾虽贫,安能鬻女!”斥去之。后贫甚,展转至吴下。先生怜之,割宅后空屋使居,令贞竹授闺媛琴。贞竹感甚,请师事,先生拒之,而贞竹始终执弟子礼。会钱英甫大令丧偶,大令粤人,为徐花农督学所得士,于先生称再传弟子,因为媒合遣嫁。其《右台仙馆遣嫁张贞竹女士》诗云:“洞房酒后集簪缨,一笑来将行辈争。都说曲园女弟子,今朝下嫁小门生。”浙人传为佳话。内子琬君为先生曾孙,其善琴,即贞竹所授。
1707128828
1707128829
鉴于郭则沄的妻子来自俞家,这段记载应该来自他的妻子琬君,而他妻子则来自于她的家庭或张贞竹口中,因为张贞竹曾是琬君的古琴老师。
1707128830
1707128831
不过,这里的说法与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的说法不同。这里说:“织造某慕贞竹色,延入署,使授女公子音律。既而谋置簉,使人示意张父。父愤然曰:‘吾虽贫,安能鬻女!’斥去之。”织造是皇帝派驻杭州的眼线,是皇帝的钦使。俞樾则说不过是一个县役。这里说是织造要娶做小老婆,俞樾则说是县役为儿子娶媳。两者比较,简直天差地别。
[
上一页 ]
[ :1.7071287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