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40724
上遂郊雍,至陇西,西登空桐,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泰一祠坛,坛放【放:仿照。】薄忌泰一坛,坛三垓【垓:通“陔”,层。】。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泰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牦牛以为俎豆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餟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已祠,胙余皆燎之。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1707140725
1707140726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泰一如雍礼。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䇲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烹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泰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休:美。】,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坛以明应。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1707140727
1707140728
皇帝于是前往雍县郊祭,然后又到了陇西,向西登临崆峒山,最后回到了甘泉宫。命令祠官宽舒等人设置好泰一神的祭坛,祭坛仿照薄诱忌所说的泰一坛修建,共分三层。五帝的祭坛都环绕在泰一坛的下面,都各自按照其所在的方位排列,黄帝坛位居西南方,修建了八条供鬼神来去的信道。泰一坛所用的祭品,都和雍县的祭祀并无二致,而且添加了甜酒、枣果和干肉等物,还杀掉了一头牦牛当作祭器中的牲品。但五帝坛就只有牛羊等牲品及甜酒,并无牦牛。祭坛下的四面,用酒活地并祭祀随从的群神和北斗星。祭祀结束,用来祭祀的祭品都被烧掉。祭祀使用的牛是白色的,祭祀时要把一头鹿塞入牛的腹腔,再把一头猪塞入鹿的腹腔,然后把祭品浸泡在水中。祭日神要用一头牛,祭月神则要用一只羊或一头猪。祭祀泰一神的祝官要身穿紫色绣衣,祭祀五帝的祝官的礼服颜色都要严格遵照五帝所属的颜色,祭日神要身穿红衣,祭月神则身穿白衣。
1707140729
1707140730
十一月辛巳朔日早晨是冬至,这天拂晓时,皇帝就开始在郊外拜祭泰一神。早晨拜祭日神,傍晚拜祭月神,全都是拱着手十分严肃地祭拜;而祭祀泰一神则严格遵照雍县的郊祀礼仪。祭神祝颂中说:“上天已经开始把宝鼎和神策赠给了皇帝,一个朔旦又一个朔旦,循环往复,永无止息。皇帝就在这里恭敬地拜见天神。”祭祀用的礼服为黄色。祭祀的时候坛上布满了火炬,坛旁则摆放着烹煮所用的器具。相关官员说:“祠坛之上有光现出。”公卿大臣们都说:“皇帝最开始是在云阳宫举行郊祀,拜祭泰一神,相关官员都手捧直径六寸的大璧瑄玉和毛色纯美膘肥体瘦的祭祀牲畜献给神灵享用。那天夜里出现了美丽的光彩,等到了白天,有黄色的云气不断上升,直到与天相接。”太史公和祠官宽舒等都说:“神灵灵光的照耀,是佑助福禄的吉兆,应当就在神光照射的地方修建泰畤坛,以此宣扬上天的瑞应。让太祝主持这件事,在每年的秋天和腊月间进行祭祀,天子每三年亲自郊祭一次。”
1707140731
1707140732
其秋,为伐南越,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名曰“灵旗”。为兵祷【兵祷:战前祈祷。】,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微随验,实无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上乃诛五利。
1707140733
1707140734
其冬,公孙卿候神河南,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若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于是郡国各除道【除道:整饬道路。】,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1707140735
1707140736
其年,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李延年:西汉音乐家,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弟。】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祀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1707140737
1707140738
这一年秋季,为了讨伐南越而拜祭泰一神,用牡荆制成幡旗竿,旗上则画着日、月、北斗及腾空而起的龙,以此来象征天一三星,作为泰一神的先锋旗,命名为“灵旗”。战前祈祷时,则让太史官手举灵旗指着被伐国的方向。但是五利将军虽是使者却不敢入海求仙,只去了泰山祭拜。皇上派人暗中跟踪他,发现他其实上什么都没有见到。五利将军撒谎说他见到了自己的老师,实际上他的方术都已用尽,多半都没有应验。皇上于是杀掉了五利将军。
1707140739
1707140740
这一年冬季,公孙卿在河南恭候神仙,说在缑氏城上曾见过仙人的脚印,还有一只和山鸡相似的神物在城上来回飞着。皇帝亲自来到缑氏城观看脚印,问公孙卿说:“你应该不会效仿文成和五利欺骗我吧?”公孙卿回答说:“仙人并不会有求于皇帝,但皇帝却有求于仙人。求仙之道,倘若不能把时间放宽一点,神仙并不会来。说起求神这样的事,似乎很是迂腐怪诞,但也只有积年累月才能等来神仙啊。”因此各个郡国都整饬道路,整修宫殿观台及名山上的神祠,以盼望皇帝驾临。
1707140741
1707140742
这一年,已经灭掉了南越,有个皇帝的宠臣李延年因为擅长音乐而得以觐见皇帝。皇帝对他很好,就让公卿大臣们商议这件事,说:“在民间祭祀时还伴有鼓、舞及音乐,现在我进行郊祀却并无音乐,这难道能说是相称吗?”公卿们说:“古时祭祀天地时都伴有音乐,由此天神和地神才来享受人们的祭祀。”有的人说:“泰帝令女神素女弹奏有五十根弦的瑟,声音悲切,泰帝让她停下,但她却无法自止,因此就剖开了她的瑟改成二十五弦。”于是在为庆祝平定南越而酬祭泰一、后土神时,开始使用音乐和歌舞,增加了歌手的人数,制作二十五弦的瑟及箜篌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1707140743
1707140744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即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泰一。
1707140745
1707140746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旷绝:时隔久远,荒废绝灭。】,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尝接神仙人蓬莱士,高世比德于九皇【九皇:或为方士妄言,无从考据。】,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以不能辩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骋。上为封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徐偃:西汉经学大师申培公的弟子,此时为博士。】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事,于是上绌偃、霸,尽罢诸儒弗用。
1707140747
1707140748
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东上泰山,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
1707140749
1707140750
第二年冬季,皇帝提议说:“古时的帝王都要先停止用武,其后才能举行封禅大典。”于是皇帝就向北巡视朔方,统率军队十余万,回来的时候就在桥山的黄帝陵前祭祀,到须如时解散了军队。皇帝就说:“我曾听到过黄帝并没死的消息,可是而今却有他的陵墓,这是为什么?”有人回答说:“黄帝在成仙上天之后,余下的众臣就将他的衣服和帽子葬在了这里。”后来皇帝来到甘泉宫,为了要登泰山进行封禅,就用同样的礼仪先祭祀泰一神。
1707140751
1707140752
自从获得宝鼎,皇帝就和公卿大臣及儒生们商议封禅之事。因为封禅大典很长时间没有举行了,几近失传,没有人知道具体的礼仪。儒生们都提议采用《尚书》《周礼》《王制》中所记载的天子射牛、望祀等仪式来举行大典。齐人丁公已经有九十多岁了,他说:“‘封’应该就是长生不死的意思。秦始皇没有能够登泰山举行封禅之礼。陛下一定要上去,只要登到稍高一些的地方就不再有风雨阻挡了,于是就可登上泰山举行封禅之礼了。”皇帝因此就让儒生们修习射牛之礼,并草拟了封禅所用的礼仪。过了几年,封禅典礼就要举行了。皇帝已经听到了公孙卿与方士的话,说是在黄帝之前的帝王进行封禅之礼时,都会招来一些能与神仙相通的怪异之物,就打算仿照黄帝那时迎接仙人蓬莱士之法,通过这样来超乎世俗,和九皇的德行相媲美,而且还采用很多儒术来修饰。众儒生既无法明辨封禅的具体礼数,又深受《诗》《书》等古文典籍的束缚,不敢全力施展才华。皇帝将封禅所用的祭器带给儒生们看,众儒生中有人说“这和古代的并不相同”,徐偃也说“太常祠官们所行的礼仪并没有古代鲁国的好”,周霸聚集了群儒以筹划这次的封禅事宜,因此皇帝贬退了徐偃和周霸,罢黜这些儒生一概不用。
1707140753
1707140754
三月,皇帝向东来到缑氏县,登上了嵩山的太室山举行祭祀。随行的官员在山脚下似乎听到有人在喊“万岁”。问山上的人,山上的人都说没有喊过;问山下的人,山下的人也都说并未喊过。因此皇帝就封给太室山三百户以方便其祭祀,并为其命名为崇高邑。向东登上泰山,山中的草木还未长出叶子,就命人将石碑运送上山,立在泰山的顶峰。
1707140755
1707140756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一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巨公:指皇帝。】”,已忽不见。上既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间使【间使:秘使。】求仙人以千数。
1707140757
1707140758
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封:祭坛。】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嵴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祠。兕旄牛犀象之属弗用。皆至泰山然后去。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1707140759
1707140760
皇帝接着向东巡视海上,举行典礼以祭祀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和四时主八神。齐人上奏讲说神仙精灵及奇异方术有近万人之多,但都不灵验。因此皇帝就增派船只,命令那些上奏讲说海上神山的几千个人都去求访蓬莱仙人。公孙卿手持着符节,先前往各山等候神仙,到了东莱,就说他在夜里曾看到一个人,身高数丈,等他靠近后就不见了。看到他的脚印非常大,很像禽兽的脚印。大臣中有人说曾看到一位牵着狗的老人,说“我很想见天子”,一转眼又不见了。皇帝已经听说了有人看到大脚印,但并未相信,直到群臣里有人提到老人的事,才真的认为那个老人就是神仙。于是他就留住在海边,并给方士驿车,派了几千名秘使前去求访仙人。
1707140761
1707140762
四月,皇帝回到奉高。皇帝考虑到儒生及方士们所提到的封禅礼仪并不一样,古书上也并无记载,确实很难施行。天子又前往梁父山,举行典礼祭祀地神。乙卯日,命令侍中官儒生戴着白鹿皮帽,穿上插笏官服,举行射牛仪式。在泰山脚下的东方筑坛祭祀,并严格遵照祭拜泰一神的礼仪进行。那个祭天用的坛宽为一丈二,高九尺,坛下则放置着封禅的文书,文书中的内容很是隐秘。祭礼结束,皇帝独自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登临泰山,也举行了一番祭天仪式。这些事情都是绝密的,不得外露。第二天,沿着山北坡的道路下山。丙辰日,又在泰山脚下东北方的肃然山举行了祭地仪式,参照的是祭祀后土的礼仪。这些封禅,天子都亲身祭拜天神、地神,身上穿着黄色的礼服而且全都使用了音乐。使用从江淮一带采来的三棱灵茅作为神垫,用象征五方的五色泥土杂糅起来筑成祭坛。当时还放出了一些远方奇异的飞禽走兽及白毛野鸡之等的动物,很是增加了礼仪的庄重气氛。但那些兕牛、旄牛、犀牛、大象这类的动物都没有用到。皇帝和随从的大臣们都是先来到泰山,之后再离开的。在举行封禅的这段时间,每天夜里都似乎有亮光现出,白天时有白云从祭坛中升起。
1707140763
1707140764
天子从封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于是制诏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弗任。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脩祀泰一,若有象景光,屑如有望,依依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赐民百户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复:免除赋税。】博、奉高、蛇丘、历城,毋出今年租税。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复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听治:盘查审理。】。”又下诏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1707140765
1707140766
天子既已封禅泰山,无风雨菑,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几【庶几:也许。】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返至甘泉。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1707140767
1707140768
其秋,有星茀于东井。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复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
1707140769
1707140770
皇帝从封禅之处归来,坐在明堂之上,臣子们都陆续上来祝贺。于是皇帝给御史颁诏说:“我以自己的渺小之身承担了皇帝的至尊之位,小心谨慎深恐无法胜任。我的德行浅薄,也不太懂礼乐。在祭祀泰一神之时,天空似乎出现祥瑞之光,我心里十分不安,好像看到了什么,心里也因这怪异的景象而被深深触动,虽然想停止却不敢,之后终于得以登泰山祭天。等到了梁父山,之后在肃然山修整场所祭地。我想要完善自己,很高兴和士大夫们一同重新开始。赐给平民每百户人家一头牛、十石酒,另外还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孤寡老人再加布帛二匹。博县、奉高、蛇丘和历城这些地区都不用缴纳当年的租税。大赦天下,与乙卯年的赦免相同。我在巡行时所经过的地方,都不能再加重百姓的麻烦。倘若犯罪发生在两年前,都不再追究。”接着又下诏说:“古时候天子每隔五年就会出巡一次,前往泰山进行祭祀,来朝拜的诸侯们都有各自的住所。应让各诸侯都在泰山脚下修筑官邸。”
1707140771
1707140772
天子在泰山的封禅典礼结束后,并没有遇到风雨干扰,方士们也说蓬莱这些神山似乎也将找到了。于是皇帝非常高兴,认为自己也许会遇到神仙,就再次东行来到海边眺望,希望遇到蓬莱仙人。奉车都尉霍子侯忽然生了重病,一天时间就死掉了。皇帝这才离开,沿着海岸,向北一直到达碣石,之后从辽西开始巡游,经过北方边境一直抵达九原县。五月,皇帝回到了甘泉宫。相关官员就提议将宝鼎被发现的那一年的年号定为“元鼎”,由于今年的泰山封禅大典,年号就定为“元封”,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1707140773
[
上一页 ]
[ :1.7071407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