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40809e+09
1707140809
1707140810 十一月乙酉,柏梁灾【灾:火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高里:泰山下的小山。】,祠后土。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
1707140811
1707140812 又过了两年,十一月甲子朔日,早晨与冬至相交,那些推算历法的人认为应该以这一天作为新历法的起点才是正统。天子亲自前往泰山,就在十一月甲子朔日的早晨来到明堂拜祭上帝,但未举行封禅典礼。祝辞中说:“上天赐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在此崇敬地祭拜泰一神。”皇帝又东行来到海边,考察前往海上求仙的人及众方士,毫无结果,然而还是派更多的使者去海上求仙,渴望与神仙相遇。
1707140813
1707140814 十一月乙酉日,柏梁台发生了火灾。十二月甲午朔日,皇帝亲自前往高里山拜祭后土神。又来到渤海边,遥望并祭祀蓬莱那样的仙山,渴望能够前往仙人所在的异域。
1707140815
1707140816 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唐中:宫殿名。】,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壶梁:海中仙山名。】,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乃立神明台、井干楼,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
1707140817
1707140818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因为太初元年。是岁,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1707140819
1707140820 其明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乃命祠官进畤犊牢具,五色食所胜,而以木禺马代驹焉。独五帝用驹,行亲郊用驹。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禺马代。行过,乃用驹。他礼如故。
1707140821
1707140822 其明年,东巡海上,考神仙之属,未有验者。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执期:地名,为方士捏造。】,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名曰明年。上亲礼祠上帝,衣上黄焉。
1707140823
1707140824 皇帝回到京城后,因为柏梁台被烧毁,就在甘泉宫上朝接纳各郡国报上来的文簿。公孙卿说:“黄帝筑建青灵台,十二天后就被烧毁了,于是黄帝又修造了明庭。明庭就是现在的甘泉宫。”方士中有很多人也说古时帝王也有建都在甘泉的。那以后天子又在甘泉宫接见诸侯,还在甘泉为诸侯建造官邸。勇之说:“越地有这样的风俗,火灾后再盖的房子一定要比烧掉的大,用来镇住火灾。”于是天子就修建了建章宫,规模有千门万户那么大。它的前殿高过了未央宫,东面就是凤阙,高达二十多丈。它的西面是唐中苑,有数十里宽的虎圈。北面则修造了大水池,池中的渐台高二十多丈,池的名字叫泰液池,池中建有蓬莱、方丈、瀛洲和壶梁四座山,都仿照海中仙山,还有一些用石头雕的成龟鱼之类的东西。它的南面有玉堂、璧门和神鸟之类的雕像。还修建了神明台、井干楼,都有五十多丈高,楼台之间连接着车道。
1707140825
1707140826 夏季,汉朝改用新历法,以夏历的正月当作一年的首月,官服改为黄色,每个官名的官印都改为五个字,因而就把年号改为太初元年。这一年,向西讨伐大宛。发生了大规模的蝗灾。丁夫人及雒阳虞初等人使用方术进行祭祀,祈祷神明降灾给匈奴、大宛。
1707140827
1707140828 第二年,相关官员说,在雍县祭祀五畤时没有使用煮熟的牲畜等祭品,也没有现出芬芳的香味。于是皇帝下令让祠官将牛犊制成的熟牲祭品分别献给五畤,按照五行生克的原则选用牲牢的毛色,并用木偶马替代壮马充当祭品。只在祭祀五帝之时才选用壮马,皇帝亲自去郊祀时才用壮马。祭祀名山大川时原本要用壮马的,也全部用木偶马替换。皇帝出巡经过时祭祀要用壮马。其他祭祀和原来一样。
1707140829
1707140830 又过了一年,天子向东巡视海边,考察神仙一类的事情,没有灵验的。有的方士说“黄帝时期曾修造了五城十二楼,目的就是便于在执期这地方迎候神仙,并称作迎年”。皇上同意按他的说法修建五城十二楼,并称其为明年。皇帝还亲自前往行礼拜祭上帝,穿着黄色的衣服。
1707140831
1707140832 公玊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即今沂山。】,东泰山卑小,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禅焉。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夏,遂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石闾:山名。】。石闾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闾也,故上亲禅焉。
1707140833
1707140834 其后五年,复至泰山脩封,还过祭常山。
1707140835
1707140836 今天子所兴祠,泰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脩封。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赤星:即前文中的“灵星”。】,五,宽舒之祠官以岁时致礼。凡六祠,皆太祝领之。至如八神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过则祀,去则已。方士所兴祠,各自主,其人终则已,祠官弗主。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犹以大人迹为解,无其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弗绝,冀遇其真。自此之后,方士言祠神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
1707140837
1707140838 公玊带说:“黄帝时期虽然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但风后、封钜、岐伯这些人还要求黄帝前往东泰山筑坛祭天,来到凡山辟场祭地,以求与符瑞相合,之后才可以长生。”天子就下令筹备祭品,然后来到东泰山,看到东泰山矮小,和它的名声并不相符,就命令祠官进行祭祀,但不举行封禅大典。后来又命令公玊带去那里供奉、祭祀并迎候神灵。夏季,皇帝才回到泰山,和之前一样举行每五年一次的封禅大典,还增加了在石闾山祭地的礼仪。石闾位于泰山脚的南方,方士中有许多人说那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因此皇上亲自前去祭祀。
1707140839
1707140840 之后五年,皇帝再次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归来途中还祭祀了常山。
1707140841
1707140842 如今天子所定下的祭祀,泰一与后土,都是每隔三年就亲自郊祀一次,创建起汉室的封禅制度,每隔五年举行一次封禅典礼。薄诱忌还奏请修建了泰一祠和三一、冥羊、马行、赤星等共五座神祠,由宽舒属下的祠官每年按时前往祭祀。再加上后土祠,一共六座神祠,统一由太祝管理。至于八神中的各神,还有明年、凡山这些地方的有名的神祠,都在天子经过之时祭祀,离开的话就算了。方士们所修造的神祠,都由他们各自祭祀,等到人死了,祭祀也就结束了,祠官不再掌管祭祀。其他的神祠都按照最初的规定办理。自皇帝举行封禅典礼起,一共经过了十二年,曾祭祀过的神灵遍布五岳四渎。而方士们迎候拜祭神仙,前往海上求访蓬莱仙山,始终没有结果。公孙卿这些等候神仙的方士,依旧以巨人脚印做借口来辩解,却并没有效果。天子越来越厌倦方士们的荒唐之语了,却始终控制着他们,并没断绝与他们往来,总还渴求能遇到方术奏效的人。自那之后,方士们议论祭神之说的更多了,但效果是人们都能看到的。
1707140843
1707140844 太史公曰: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究观:仔细观察。】方士祠官之言,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至若俎豆圭币之详,献酬之礼,则有司存【有司存:在相关官员那里有具体规定。】焉。
1707140845
1707140846 太史公说:我跟随皇帝一同出巡,拜祭天地众神及名山大川,参加了封禅典礼。我也进入过寿宫陪皇帝祭祀,听到过祝官的祷词,细看并研究过方士与祠官们的言辞,于是归来后按照顺序论述从古至今的祭祀鬼神的活动,将这些活动里里外外展现出来。后世的君子们,应该能从这里看到当时的情形。至于和祭祀有关的所用的俎豆等礼器、玉帛的详细情况,还有拜祭酬神的礼仪,在相关官员那里都有具体的规定。
1707140847
1707140848
1707140849
1707140850
1707140851 史记(精注全译) [:1707137668]
1707140852 史记(精注全译)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1707140853
1707140854 陈仁锡:“史之为表也,一经一纬,从行曰经,横行曰纬。《三代世表》以帝王世为经,其属为纬,然世属长短参差不齐,以殷之属十七君,与夏之世十七王大略相当,至周之属十七君,与夏殷之世四十七王,则是周一君而当夏殷三王也。今本《世表》,殷周二属牵连横书,殷属终帝槐之世,周属终帝芒之世,自帝泄至帝辛有世而无属。又自成王以后,周之世与列侯之属长短亦不相当,皆由后人抄录之讹也。”
1707140855
1707140856 《三代世表》出自《史记》卷十三,为表中的第一篇。本篇主要列举了自黄帝到三代天下一统这一时期的历史,从这篇表中,能够看出黄帝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1707140857
1707140858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着。孔子因史文次【次:编次,编排。】《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盖:通“盍”,何。】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
[ 上一页 ]  [ :1.7071408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