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43106
1707143107
称王之人成就功业后创制音乐,国家安定后创制礼仪。功业伟大的音乐就完备,政绩彰显的礼仪就全面。拿着盾牌、斧头来跳舞,不是完备的音乐;拿着煮熟的食品来祭祀,也不是通达的礼仪。五帝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承袭上一代的音乐;夏、商、周三代的帝王也生活在不同社会,不承袭上一代的礼仪。音乐太极端就会产生忧患,礼仪太粗略就会出现偏差。音乐敦厚就不会产生忧患,礼仪完备就不会出现偏差,岂不是只有伟大的圣人才能做到吗?苍天在上,大地在下,世间万物聚散离合,礼仪制度得以通行;天道运行不止,万民齐心协力接受教化,音乐得以兴作。春天耕作,夏天生长,这是天地仁爱的表现;秋天收获,冬天贮藏,这是天地道义的表现。仁爱接近于音乐,道义接近于礼仪。音乐敦厚和谐,遵循神灵并且顺从上天;礼仪区别等级,敬奉祖先并且顺从大地。因此圣人创制音乐与上天相应,创制礼仪与大地相配。礼仪和音乐明晰而完备,天地万物就能各司其职了。
1707143108
1707143109
苍天尊贵而大地卑贱,君主与大臣的关系也就因此确定了。高与低的关系已经明了,贵与贱的位置也就确定了。动与静遵循一定的规律,大与小自有不同了。同类的事物聚集在一起,不同的事物根据种类加以区分,那么它们的命运也就各不相同了。在天上出现征兆,在地下构成形体,如此说,礼仪就是天地差别的表现。大地的清气上升,天空的浊气下降,阴阳二气相互摩擦,天地之间相互震荡,用雷霆来鼓动,用风雨来浸润,用四季来运行,用日月来温暖,于是万物在此化育兴作,如此说,音乐就是天地和谐的表现。
1707143110
1707143111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别则乱登【登:形成。】,此天地之情也。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着太始而礼居成物。着不息者天也,着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云乐云”。
1707143112
1707143113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教尊:教化尊贵,受尊重。】,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级远;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级短。故观其舞而知其德,闻其谥而知其行。《大章》,章之也;《咸池》,备也;《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也。
1707143114
1707143115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事:指徭役、兵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善:指乐。】则行háng【行:指舞行。】象德矣。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烦,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一献之礼:主人以酒食敬宾客,或宾客以酒食敬主人,先敬者为献,答之者为酬。敬一次为一献。】,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1707143116
1707143117
天地化育不合时令,那么万物就不会生长;男女之间没有区别,那么伦理就混乱不堪;这是天与地的真实情况。至于礼乐上达于天而下接于地,运行于阴阳而通达于鬼神,身处极高极远的地方就能窥测事物的深厚,音乐产生于上天而礼仪形成于大地。生而不停息者是天,生而不动者是地。二者一动一静,是天地之间万物的本性。所以圣人常说“礼仪如何音乐如何”。
1707143118
1707143119
从前,舜帝制作了五弦琴,用来演唱《南风》之歌;乐官夔开始创作音乐,用来供诸侯欣赏。因此,天子创制音乐,用来赏赐诸侯中具有道德的人。道德高尚就受尊崇,五谷按时生长成熟,然后用音乐供他欣赏。所以他们统治民众使人劳苦,表演舞蹈的人数就少,排列队伍的距离就远;他们统治民众使人安逸,表演舞蹈的人数就多,排列的队伍距离就近。因此观察这些舞蹈就知道诸侯的道德水准了,听到谥号就知道他们生前的行为了。乐舞《大章》,就是彰显明德的意思;《咸池》,就是广施恩德的意思;《韶》,就是传承美德的意思;《夏》,就是发扬光大的意思;商、周两代的音乐也大多如此。
1707143120
1707143121
天地运行的规律,寒暑不按时就会爆发疫病,风雨无节制就会发生饥荒。教化,就是民众的寒暑,教化不按时就会伤风败俗。劳役,就是民众的风雨,劳役无节制就会一事无成。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古代圣王创制音乐,用来作为治化的象征,好的乐舞,其舞行的长短就象征着治化之德的大小。养猪造酒,不是用来制造祸害的;然而诉讼的案子越发繁多,那就是酒的普及衍生的祸事。因此古代圣王根据这种情况创制了饮酒的礼仪,献一次酒的礼仪,宾客和主人都要进行多次跪拜,这样整天饮酒也不会喝醉了,这是古代圣王用来防备饮酒闹事的办法。所以饮酒吃肉,是用来联欢的。
1707143122
1707143123
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闭淫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大事:指死丧。】,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大福:指祭祀等喜庆之事。】,必有礼以乐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
1707143124
1707143125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所谓大路者,天子之舆也;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缘【青黑缘:指龟甲边缘上青黑色细毛。】者,天子之葆龟【葆龟:占卜吉凶所用龟。葆,作“宝”。】也;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也。
1707143126
1707143127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别异,礼乐之说贯乎人情矣。穷本知变,乐之情也;着诚去伪,礼之经也。礼乐顺天地之诚,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
1707143128
1707143129
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欣合,阴阳相得,煦妪复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区萌达:使种子发芽。区,菽豆之类的植物发芽是曲出,称为“曲”。萌,稻稷之类的植物发芽是直出,称为“萌”。】,羽翮【羽翮:泛指飞鸟。羽,鸟的长毛。翮,羽的根部。】奋,角觡【角觡:泛指走兽。角,牛羊有曰角。觡,麋鹿无曰觡。】生,蛰虫昭稣【昭稣:指蛰伏之虫从地里出来。】,羽者妪伏【伏:通“孵”。】,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殰:胎未生而死。】而卵生者不殈【殈:鸟卵未孵而裂开。】,则乐之道归焉耳。
1707143130
1707143131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黄钟大吕:泛指一切乐器。】弦歌干扬【弦歌干扬:泛指歌舞。干,盾牌。扬,钺。】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布筵席,陈樽俎,列笾【笾:竹制食具。】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乐师辩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祝【宗祝:充当祝者的宗人。】辩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尸:祭祀时,象征死者,接受祭礼的人。】;商祝【商祝:习商礼而为祝者。】辩乎丧礼,故后主人。是故德成而上,蓺【蓺:同“艺”。指举行礼乐的技术性活动。】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
1707143132
1707143133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风移俗易,故先王着其教焉。
1707143134
1707143135
音乐,是用来表现美德的;礼仪,是用来禁绝淫邪的。所以古代圣王有死丧大事,一定有相应的礼仪来表达哀思;有祭祀等祈福喜庆之事,一定有相应的礼仪来表达欣喜:哀思和欣喜的程度,都以礼的规定为准。
1707143136
1707143137
音乐的性质是施予;礼仪的性质是回报。音乐,用来表达心中的快乐;礼仪,要追反其始祖的功绩加以祭祀。音乐彰显美德,礼仪要反映自身得民心的情况,并追思其原因。人们所说的大辂车,是天子乘坐的车;车上装饰着缀有九条流苏的龙旗,是天子专有的旌旗;有青黑色的须髯的宝龟,是天子占卜的宝龟;跟从在后面的成群牛羊,是天子回赠诸侯的礼物。
1707143138
1707143139
音乐所歌颂的,是人情中永恒不变的感情;礼仪所表现的,是世事中不可移易的道理。音乐统一人的情感,礼仪区别人的等级,礼仪与音乐相合可以说是贯穿了人情的始终。深得本源,又能随时而变,是音乐的实际情况;显现真诚品德并去除虚伪的成分,是礼仪的日常法则。礼仪和音乐顺应天地的真诚,通达神明的恩德,感召天上地下的神灵,从而凝聚大小事物的主体,统领父子君臣礼仪的大节。
1707143140
1707143141
所以居高位者推广礼仪和音乐的教化,那么天地之间就会彰显他的明德。天地欣然交合,阴阳相得益彰,像慈母一样和煦地养育万物,然后草木就会生长茂盛,种子发芽,飞鸟振翅,走兽繁衍生息,蛰伏之虫复苏而出,鸟类孵化,兽类孕育,胎生的不至于胎死腹中,卵生的不至于卵破蛋毁,那么音乐教化的意义就归结于此了。
1707143142
1707143143
音乐,不是指的黄钟大吕和弦歌舞蹈,这些只是音乐的细枝末节,所以只用童仆去表演;布置筵席,陈设酒器,排列食具,按照地位的升降行礼作揖,这些只是礼仪的细枝末节,所以自有相关部门去主管。乐师能分辨歌声歌词,所以面向北方弹琴;宗祝能分辨宗庙的礼仪,所以跟在尸的后面;商祝能分辨下葬的礼仪,所以跟在丧主的后面。因此道德有所成而能居高位,技艺有所成却只能居卑位;建功立业者在先,操办琐事者在后。所以古代圣王规定上下有别,先后有序,然后可以在天下颁行礼乐制度。
1707143144
1707143145
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事物,同时还可以劝民心向善。它感化众人深入内心,可以移风易俗,所以古代圣王以此彰显教化。
1707143146
1707143147
夫人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焦衰之音作,而民思忧;啴缓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勐起奋末广贲bēn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廉直:棱角分明、峭直、不肯圆通。】经正【经正:临大事而不可夺。】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肉好:形容声音洪润。】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1707143148
1707143149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度数:古时审定乐律,用竹管或丝弦的长短来计算并定音高。】,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学:指国子学。】等【等:指国子学以外的教授乐舞的机构。】,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也。类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1707143150
1707143151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育,世乱则礼废而乐淫。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犯节:没有节奏。】,流湎以忘本。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涤荡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1707143152
1707143153
人具有血气心智的本性,然而却没有不变喜怒哀乐的常情,本性受到外物刺激而波动,然后心思就因此而成形了。所以若情志衰微、内心焦虑的音乐兴作,民众就会思绪忧愁;安闲舒缓、繁复有节的音乐兴作,民众就会健康快乐;粗犷豪放、激昂振奋的音乐兴作,民众就会刚强坚毅;廉正耿直、庄严真挚的音乐兴作,民众就会严肃恭敬;宽洪圆润、流畅和谐的音乐兴作,民众就会仁慈友爱;放荡邪僻、散漫混乱的音乐兴作,民众就会淫乱不羁。
1707143154
1707143155
因此古代圣王以民众的性情为根本,考察世间的准则和道理,创制礼仪和道义,调和阴阳二气,引导五行运转,使其阳气不散失,阴气不闭塞,刚气不恼怒,柔气不惊恐,四种气息在内部交融并在外部发作,都按着各自位置运行而不相侵夺。然后把制成的这种乐立于学官等机构,使相教授,扩大它的节奏,简省它的文采,以高尚的道德为准绳。区分大小乐器的名称,排列音律终始的顺序,用来衡量人们行为的标准,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等人伦关系都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说“音乐的观赏在于其深刻内涵了”。
[
上一页 ]
[ :1.7071431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