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47482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于是太师、少师乃劝微子去,遂行。
1707147483
1707147484
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1707147485
1707147486
武王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
1707147487
1707147488
箕子,是纣王的亲属。纣王刚开始用象牙制成的筷子时,箕子就叹息说:“他现在使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将来一定还会制作玉杯;玉杯制成后,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珍奇异宝占为己有。车马宫室也会由此逐渐奢侈,国家得不到振兴了。”纣王淫乱无度,箕子劝谏,纣王不听。有人对箕子说:“你可以离开这里。”箕子说:“作为臣子如果因为向国君进谏,国君不听就离国君而去,是彰显国君的恶行而自己取悦于百姓,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披头散发,假装疯子做了奴隶。箕子从此隐居起来,借弹琴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因此后人传颂他的琴曲为《箕子操》。
1707147489
1707147490
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属。他见到箕子因谏争不听而当了奴隶,就说:“国君有罪过,臣子却不能以死进谏,百姓就会遭殃,而百姓有什么罪呢!”他于是直言劝谏纣王。纣王很生气,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果真是这样吗?”于是纣王杀了王子比干,并挖出他的心来验证。
1707147491
1707147492
微子说:“父子之间有骨肉之情,而君臣之间是靠道义结合。因此父亲犯有错误,儿子曾多次劝谏,但父亲仍不听从,儿子于是会哀哭;臣子如果屡次进谏而国君仍不听,那么从道义上来说,臣子便可以离开国君了。”于是太师、少师就奉劝微子离开,微子于是离去了。
1707147493
1707147494
周武王讨伐纣王,战胜了殷朝,微子就手持殷朝的祭器来到周武王的军营门前,他袒露臂膀,双手绑于背后,左边的随从牵着羊,右边的随从拿着茅,跪着用膝爬行恳求周武王宽恕。于是周武王就放了微子,并恢复了他原先的爵位。
1707147495
1707147496
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延续殷朝的祭祀,并派管叔与蔡叔辅佐他。
1707147497
1707147498
武王既克殷,访问箕子。
1707147499
1707147500
武王曰:“於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
1707147501
1707147502
箕子对曰:“在昔鲧堙鸿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从鸿范九等,常伦所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锡:赐,给予。】禹鸿范九等,常伦所序。
1707147503
1707147504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纪;五曰皇极;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征;九曰向用五福,畏用六极。
1707147505
1707147506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1707147507
1707147508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治,明作智,聪作谋,睿作圣。
1707147509
1707147510
“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1707147511
1707147512
“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1707147513
1707147514
周武王灭掉殷朝后,便去访寻箕子。
1707147515
1707147516
武王说:“唉!上天默默地安定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而我却不知晓上天安定百姓的常法伦理是什么。”
1707147517
1707147518
箕子回答说:“从前鲧堵塞洪水,扰乱了上天五行的规律,于是天帝发怒了,没有将治理国家的天道九种大法给予他,伦理常法因此败坏。鲧也因此被杀死,禹就接替他父亲继续治理洪水,他采取疏通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上天于是赐给了他九种大法,伦理常法因而有了次序。
1707147519
1707147520
“这九种大法,一是五行;二是五事;三是八政;四是五纪;五是皇极;六是三德;七是稽疑;八是庶征;九是飨用五福,畏惧六极。
1707147521
1707147522
“其中五行是:一为水,二为火,三为木,四为金,五为土。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使其向下走,火的性质则是炎热而向上升,木可弯曲也可变直,金属的本性能够伸展变形,土地能够种庄稼。水滋润下物呈现出咸味,火光上升可灼烧物体因而呈现出苦味,木可曲直呈现出酸味,金属能延伸变形呈现出辛辣味,土地能够种收五谷呈现出甜味。
1707147523
1707147524
“五事包括:一为仪容,二为言语,三为观察,四为听闻,五为思考。仪容要恭敬严肃,言语要使人信服,观察事物应做到明察秋毫,听闻要明辨是非,思考问题要全面周到。仪容恭敬,百姓就会严肃;言语能令人心悦诚服,国家就会得到治理;观察事物能明白透彻,就能够辨别善恶;倾听意见时能够辨明是非,处理谋划就必然得当;思维通达,就会成为无事不通的圣人。
1707147525
1707147526
“八政:一是粮食,二是财货,三是祭祀,四是设立司空掌管营建,五是设立司徒掌管教化,六是设立司寇掌管治安,七是设立礼宾官掌管礼仪,八是设立军师掌管军事。
1707147527
1707147528
“五纪:一为年,二为月,三为日,四为星辰,五为历法。
1707147529
1707147530
“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傅锡其庶民,维时其庶民于女极,锡女保极。凡厥庶民,毋有淫朋,人毋有比德,维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猷:谋略。】有为有守,女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离于咎,皇则受之。而安而色,曰‘予所好德’,女则锡之福。时人斯其维皇之极。毋侮鳏寡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羞:进,贡献。】其行,而国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榖。女不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毋好,女虽锡之福,其作女用咎。毋偏毋颇,遵王之义。毋有作好,遵王之道。毋有作恶,遵王之路。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党毋偏,王道平平。毋反毋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王极之傅言,是夷是训,于帝其顺。凡厥庶民,极之傅言,是顺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1707147531
[
上一页 ]
[ :1.7071474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