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47684
1707147685
元公三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自立为平王。八年,宋火。十年,元公毋信,诈杀诸公子。大夫华、向氏作乱。楚平王太子建来奔,见诸华氏相攻乱,建去如郑。十五年,元公为鲁昭公避季氏居外,为之求入鲁,行道卒,子景公头曼立。
1707147686
1707147687
景公十六年,鲁阳虎来奔,已复去。二十五年,孔子过宋,宋司马桓魋恶之,欲杀孔子,孔子微服去。三十年,曹倍宋,又倍晋,宋伐曹,晋不救,遂灭曹有之。三十六年,齐田常弑简公。
1707147688
1707147689
三十七年,楚惠王灭陈。荧惑守【守:挨近。】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于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于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于岁。”景公曰:“岁饥民困,吾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卑:低。】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于是候【候:观察。】之,果徙三度。
1707147690
1707147691
六十四年,景公卒。宋公子特攻杀太子而自立,是为昭公。昭公者,元公之曾庶孙也。昭公父公孙纠,纠父公子褍秦,褍秦即元公少子也。景公杀昭公父纠,故昭公怨杀太子而自立。
1707147692
1707147693
昭公四十七年卒,子悼公购由立。悼公八年卒,子休公田立。休公田二十三年卒,子辟公辟兵立。辟公三年卒,子剔成立。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攻袭剔成,剔成败奔齐,偃自立为宋君。
1707147694
1707147695
君偃十一年,自立为王。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乃与齐、魏为敌国。盛血以韦囊,县【县:通“悬”。】而射之,命曰“射天”。淫于酒、妇人。群臣谏者辄射之。于是诸侯皆曰“桀宋”。“宋其复为纣所为,不可不诛”。告齐伐宋。王偃立四十七【四十七:应为四十三。】年,齐愍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
1707147696
1707147697
元公三年(前529年),楚公子弃疾杀了灵王并夺取了王位,便是平王。八年(前524年),宋国发生了火灾。十年(前522年),元公不讲信义,用欺诈的手段诛杀了诸位公子。大夫华氏、向氏纷纷起兵作乱。楚平王的太子建出逃前来投奔,见华氏家族互相攻打,太子建便离开宋国而去了郑国。十五年(前517年),鲁昭公为了躲避季氏而居住在外,元公为了鲁昭公能回到鲁国而四处求情,结果在途中不幸去世,其子景公头曼继位。
1707147698
1707147699
景公十六年(前501年),鲁国的阳虎前来投奔,很快又离开了。二十五年(前492年),孔子途经宋国,宋国的司马桓魋憎恶孔子,想要杀死孔子,孔子乔装打扮成百姓逃走。三十年(前487年),曹国背弃了与宋国的盟约,又背弃了与晋国的盟约,宋国于是攻打曹国,晋国没有去援救曹国,于是宋国灭掉了曹国并占据了它的领地。三十六年(前481年),齐国大夫田常杀死了国君简公。
1707147700
1707147701
三十七年(前480年),楚惠王灭掉了陈国。火星侵入心宿,这种天象象征着帝王有灾。心宿区,是宋国的天区,景公对此很担忧。掌管星象的子韦说:“可以将灾难转嫁到丞相的身上。”景公说:“丞相,就如我自己的手足。”子韦又说:“可以转嫁到百姓头上。”景公说:“君王所依靠的便是百姓。”子韦又说:“可以将灾祸转移至年成上。”景公说:“年成不好,粮食歉收,百姓就会穷困,到时我去做谁的国君!”子韦又说:“上天虽然离人间很高很远但却能听到人间很细微的声音。您说了国君应该说的三句话,火星应该会移走了。”于是又观测了天象,火星果真转动了三度。
1707147702
1707147703
六十四年(前453年),景公去世。宋公子特攻击并杀了太子而自立为君,便是昭公。昭公,是元公的曾庶孙。昭公的父亲叫公孙纠,公孙纠的父亲是公子褍秦,褍秦是元公的小儿子。景公杀了昭公的父亲公孙纠,因此昭公心十分怨恨,杀了太子自立为君。
1707147704
1707147705
昭公在位四十七年(前404年)去世,其子悼公购由继位。悼公在位八年(前396年)去世,其子休公田继位。休公在位二十三年(前373年)去世,其子辟公辟兵继位。辟公在位三年(前370年)去世,其子剔成继位。剔成在位第四十一年(前329年),剔成的弟弟偃袭击剔成,剔成被打败后逃奔齐国,偃自立为国君。
1707147706
1707147707
十一年(前318年),偃自己立为王。向东打败了齐国,攻取了五座城;向南打败了楚国,占领了三百里楚地;向西打败了魏国,因此宋国与齐、魏两国成了敌国。偃用牛皮袋装着血,将其高高悬挂起来并用箭射击,称为“射天”。他整日沉湎于酒色。进谏的大臣们都被他用箭射死了。于是诸侯们都称宋国为“桀宋”。“偃又恢复了商纣王的所作所为,不能不诛杀。”诸侯请求齐国讨伐宋国。宋王偃在位第四十三年(前286年)时,齐愍王与魏国、楚国联合讨伐宋国,杀死了偃,于是灭掉宋国,三国瓜分了宋国的土地。
1707147708
1707147709
太史公曰: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多:赞美,称道。】,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1707147710
1707147711
太史公说:孔子曾说“微子离开了,箕子做了奴隶,比干因强谏而被杀死,殷朝有三位仁人”。《春秋》讽刺宋国的混乱是从宣公废黜太子而立他的弟弟为国君开始,国家长达十代都不安定。襄公在位时,推行仁德道义,一心想当盟主。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夸赞他,于是追述契、汤、高宗时期殷代兴旺的原因,写了《商颂》。襄公虽然在泓水被打败了,可是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称颂,这是因为君子感叹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因此褒奖宋襄公的礼让精神。
1707147712
1707147713
1707147714
1707147715
1707147717
史记(精注全译)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1707147718
1707147719
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女:同“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
1707147720
1707147721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圭:玉制礼器名,上圆下方。】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若:你。】。”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姓姬氏,字子于。
1707147722
1707147723
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晋侯子宁族,是为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为成侯。成侯子福,是为厉侯。厉侯之子宜臼,是为靖侯。靖侯已来,年纪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无其年数。
1707147724
1707147725
靖侯十七年,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大臣行政,故曰“共和”。
1707147726
1707147727
十八年,靖侯卒,子厘侯司徒立。厘侯十四年,周宣王初立。十八年,厘侯卒,子献侯籍立。献侯十一年卒,子穆侯费王立。
1707147728
1707147729
晋国的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起初,周武王与叔虞的母亲在一起时,叔虞的母亲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孩子,起名叫虞,我要把唐这个地方赐给他。”待武夫人生下孩子后,发现婴儿手心上果真写着“虞”字,因此就给这个孩子取名为虞。
1707147730
1707147731
周武王驾崩后,周成王继位,唐爆发了内乱,周公派兵灭掉唐国。周成王与叔虞一起玩耍,成王将梧桐叶削成了圭璧的形状赠给了叔虞,说:“把这块唐地分封给你。”史佚于是请求成王选择一个吉日册封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只不过是与他开玩笑而已。”史佚说:“天子的话没有戏言。天子说了话,史官都要如实记录,并举行典礼去完成它,吹奏乐曲来歌颂它。”周成王于是就将唐地封给了叔虞。唐地位于黄河、汾水的东边,方圆百里,因此叔虞又被称为唐叔虞。他姓姬,字子于。
1707147732
1707147733
唐叔的儿子燮,就是晋侯。晋侯的儿子宁族,就是武侯。武侯的儿子服人,就是成侯。成侯的儿子福,就是厉侯。厉侯的儿子宜臼,就是靖侯。靖侯以后,晋国的年代都能够推算出来了。从唐叔虞到靖侯五代,都没有记录他们在位的年数。
[
上一页 ]
[ :1.7071476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