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48816e+09
1707148816 到了楚国,庄生住房背靠外城墙,要拨开很多杂草才能找到他的家门,居住条件十分艰苦。但是朱公长子依然将书信与千金按其父亲的吩咐交给了庄生。庄生说:“你迅速离开楚国,千万不可以停留!等你弟弟获释,也不要询问原因。”长子离开了庄生家,不再拜会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用自己私下带来的黄金贿赂楚国显贵掌权的人。
1707148817
1707148818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1707148819
1707148820 庄生闲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宿:止。】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1707148821
1707148822 庄生虽然居住在穷困简陋的地方,但却以廉洁正直闻名全国,自楚王以下都将他当作师长一般敬重。等到朱公送来黄金,他也不是有意接受,是准备事情办成后归还原主表示信用。因此黄金送来后,庄生告诉妻子:“这是朱公的黄金。假如我突然去世,来不及吩咐你,记得日后要将其物归原主,不要动用。”朱公的长子并不知道庄生的意思,认为黄金送给他也对弟弟的生死起不到作用。
1707148823
1707148824 庄生找了个适当的时机觐见楚王,说:“天上的某颗星宿停在了某个位置,对于楚国是灾祸。”楚王一直都很信任庄生,说:“如今该怎么办呢?”庄生说:“唯有推行仁德,才能够消除灾祸。”楚王说:“先生不用说了,我即将推行仁德。”于是楚王派使臣把收藏三钱的府库严密地封存起来。楚国收受了贿赂的贵族惊喜地告知朱公的长子说:“国君即将大赦天下了。”朱公长子问:“为什么这么说呢?”贵族说:“国王每次将要大赦时,往往会首先封存储备三钱的府库。昨天夜里国王已经派人封闭了府库。”朱公长子觉得楚国既然已经大赦,弟弟自然也就会被释放,可惜那千金白白送给了庄生,没起到作用,于是又去拜会庄生。庄生非常吃惊地说:“你还没有离开楚国吗?”朱公长子说:“本来就没走。当初是为了解救弟弟之事而来,如今听说楚国即将大赦,弟弟自然会被释放出来,所以特地来向先生告别。”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要拿回黄金,就说:“那你自己进屋取走黄金吧。”朱公长子于是就自己到屋中取走了黄金,还暗自得意。
1707148825
1707148826 庄生羞为儿子【儿子:指小孩子,后辈。】所卖【卖:戏弄。】,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1707148827
1707148828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乘坚:乘坐坚固的车。】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1707148829
1707148830 庄生对被后辈戏弄感到羞耻,于是进宫对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星宿不利的事,大王说要用修德来解决它。如今我在外面,听到路人都说是由于陶地的富人朱公的儿子杀人被囚禁在楚国,他家拿出诸多钱财来贿赂大王身边的人,因此大王并非由于体恤百姓而大赦,而是由于想赦免朱公儿子的缘故。”楚王大为恼怒,说:“我尽管德行不够,但怎么会为了朱公儿子而进行大赦布施恩惠呢?”就下令先立即判决并诛杀朱公的儿子,第二天才发布大赦的命令。朱公的长子最终只能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了。
1707148831
1707148832 到家后,他母亲和陶邑的人都感到很悲伤,唯有朱公一个人发笑,说:“我本来就知道他必然会害死弟弟!他并非不疼爱弟弟,只是他有割舍不下的东西。他儿时与我在一起,历经诸多困苦,清楚谋生的艰难,所以对于财物过于重视。而他的小弟弟,出生时就只看到我极为富有,乘坐坚固的车,驱赶着优良的马匹,追逐着狡兔,不清楚钱财从何而来,因此花钱毫不吝惜。当初我想要派小儿子去,本来就是由于他舍得花钱。而长子却做不到,结果最后害死了他的弟弟,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是合乎道理的,并不值得难过。我原本就日夜等待他将二儿子的尸体运送回来。”因此范蠡三次迁移,扬名天下,他离开并非只是避名,每定居在一个地方,就必然能够功成名就。最后老死在陶地,所以后世相传称他陶朱公。
1707148833
1707148834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渐:疏导。】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艾安:平安。艾,通“乂”,安定。】。及苗裔句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句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1707148835
1707148836 太史公说:禹的功绩非常大,疏导九川,安定九州,直到今天中原地区依然平安。等到其后世子孙句践,劳苦身心,焦苦思虑,终于攻灭了强大的吴国,并向北方的中原各国陈兵耀武,尊崇周室,号称霸王。难道说句践不贤能吗!大概他拥有夏禹的遗风吧。范蠡三次迁徙都留有美名,声名流传后世。臣子与君主能够到如此地步,就算自身不想显赫,可能吗?
1707148837
1707148838
1707148839
1707148840
1707148841 史记(精注全译) [:1707137699]
1707148842
1707148843 史记(精注全译)
1707148844
1707148845
1707148846
1707148847
1707148848
1707148849 史记(精注全译)
1707148850
1707148851
1707148852
1707148853
1707148854 史记(精注全译) [:1707137700]
1707148855 史记(精注全译)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1707148856
1707148857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宣王庶弟:郑桓公是周宣王同母弟,此处有误。】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周:指宗周,即周王畿之地镐京,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民,周民皆说,河洛之间,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褒后【褒后:褒似,周幽王宠妃,后幽王废申后将其立为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洛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guó、郐kuài,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于周未有兴者,楚其后也。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佐尧典礼。秦,嬴姓,伯翳之后也,伯翳【伯翳:也作伯益,相传为尧舜时大臣,是嬴姓的祖先。】佐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后,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桓公曰:“善。”于是卒言王,东徙其民洛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1707148858
1707148859 二岁【二岁:指郑桓公担任司徒的第二年,为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
1707148860
1707148861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1707148862
1707148863 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庶出弟弟。宣王即位后的第二十二年,友才被分封到郑地。在封地三十三年,百姓们都很爱戴他。幽王任命他为司徒。他团结并安抚宗周的百姓,百姓都很高兴,黄河、洛水流域的人们都非常想念他。在他担任司徒一年时,由于幽王宠信褒姒,朝政中弊病很多,有的诸侯背叛了周室。于是桓公询问太史伯:“王室颇多灾患,我应该逃往哪里呢?”太史伯回答:“只有洛水东、黄河南能够安居。”桓公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太史伯回答:“那个地方邻近虢国、郐国,虢国和郐国的国君都贪图利益,百姓不依附他们。如今您身为司徒,百姓都爱戴您,您如果能够到那一带定居,虢国、郐国的国君看到您正手握大权,很容易分给您土地。假如您真能在那一带定居,虢国、郐国的百姓就都会成为您的百姓。”桓公说:“我希望到南边的长江岸边居住,怎么样?”太史伯回答说:“从前祝融担任高辛氏的火正,立下大功,但他的后代在周朝并没有兴盛起来的,楚国就是他的后裔。如果周王室衰落了,楚国必定兴盛。楚国兴盛了,对郑国没有好处。”桓公说:“我想到西方定居,如何?”太史伯回答:“那里的百姓贪婪好利,难以长期居住。”桓公说:“如果周王室衰弱了,哪一国会兴盛呢?”太史伯回答说:“应该会是齐、秦、晋、楚吧?齐国,姜姓,是伯夷的后裔,伯夷曾辅佐尧掌管礼仪制度。秦国,嬴姓,是伯翳的后裔,伯翳曾辅佐舜安抚各部落酋长。还有楚国的祖先,都曾经为天下立下功劳。周武王击败纣王后,成王将叔虞封到唐地,那里地势很险要,这些有德者的后代与德行衰微的周室并存,也都必然兴盛。”桓公说:“好。”于是急忙向幽王提出把其百姓迁移到洛水以东,虢、郐的国君果然向他献上十座城邑,他创建了郑国。
1707148864
1707148865 郑桓公担任司徒的第二年,犬戎在骊山脚下杀死了周幽王,一并杀了桓公。郑人拥戴桓公的儿子掘突为国君,也就是郑武公。
[ 上一页 ]  [ :1.7071488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