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49841e+09
1707149841
1707149842 昭王十三年(前283年),秦军攻取了魏国的安城。军队来到大梁,很快又撤走了。十八年(前278年),秦军攻取了楚国的郢都,楚王把都城迁到了陈。
1707149843
1707149844 昭王十九年(前277年),昭王去世,他的儿子安厘王继立。
1707149845
1707149846 安厘王元年,秦拔我两城。二年,又拔我二城,军大梁下,韩来救,予秦温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斩首四万。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使欲玺者制地,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对曰:“王独不见夫博之所以贵枭【枭:类似今扑克牌中的大小王。】者,便则食,不便则止矣。今王曰‘事始已行,不可更’,是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
1707149847
1707149848 九年,秦拔我怀。十年,秦太子外质于魏死。十一年,秦拔我郪丘。
1707149849
1707149850 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始孰强?”对曰:“不如始强。”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之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伐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旗【中旗:《战国策》作“中期”,秦国辩士。】冯【冯:通“凭”。】琴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当晋六卿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不湛【湛:同“沉”。】者三版。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为参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桓子肘韩康子,韩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于车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兵虽强,不能过知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时也,愿王之勿易也!”于是秦王恐。
1707149851
1707149852 安厘王元年(前276年),秦军攻占了魏国的两座城。二年(前275年),秦军又攻占了魏国的两座城,军队来到大梁城下,韩国派兵前来援救,魏国把温地割让给秦国以求和。三年(前274年),秦军攻取了魏国的四座城,斩杀了四万人。四年(前273年),秦军打败魏军和韩军、赵军,斩杀了十五万人,赶走了魏将芒卯。魏将段干子请求将南阳割让给秦国以求和。苏代对魏王说:“想要得到秦国官爵的人是段干子,想要得到魏国土地的是秦国。如今大王要让想获得魏国土地的人掌握着给魏国官爵的权利,让想要得到秦国官爵的人控制魏国土地,那么,魏国的土地不败尽,这样的事情就不会结束。况且用土地来服侍秦国,就好像是抱着干柴去救火,柴火不烧完,火是不会熄灭的。”魏王说:“那是当然,尽管如此,事情已经开始施行了,不能再更改了。”苏代回答说:“大王唯独看不见玩博戏的人之所以特别看重枭子,是因为有利就可以把对方的子吃掉,无利就会停下来。如今大王说‘事情已经开始施行,不能再更改了’,为什么大王运用智谋还比不上博戏时的用枭呢?”
1707149853
1707149854 安厘王九年(前268年),秦军攻取了魏国的怀邑。十年(前267年),在魏国当人质的秦国太子去世。十一年(前266年),秦军攻占魏国的郪丘。
1707149855
1707149856 秦昭王对左右大臣说:“如今的韩、魏和他们刚开始的时候相比,哪个阶段更强呢?”大臣们回答说:“不如刚开始的时候强大。”秦王说:“现在的如耳、魏齐和孟尝君、芒卯相比,哪两个人更贤能呢?”大臣们回答说:“如耳、魏齐不如孟尝君和芒卯。”秦王说:“用孟尝君和芒卯那样贤能的人,率领强大的韩国和魏国的联军来攻打秦国,还不能把我怎么样。现在让无能的如耳、魏齐率领疲弱的韩国和魏国的联军来攻打秦国,对我没什么办法是很明显的。”左右的大臣都说:“确实这样。”中旗双手搭在琴上回答说:“大王对天下的形势估计得有错误。当初晋国六卿掌握权力的时候,知氏是最强大的,他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还率领韩、魏的军队在晋阳包围了赵襄子,决开了晋水灌进晋阳城中,只剩下三版高就要把晋阳城淹没了。知伯巡察大水灌城的形势,魏桓子驾车,韩康子担任参乘。知伯说:‘我刚开始的时候还不知道水也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现在知道了。’汾水可以淹灌魏都安邑,绛水可以淹灌韩都平阳。于是魏桓子趁机用臂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用脚碰了一下碰魏桓子,两个人的肘和脚在车上接触,知氏的土地便被瓜分了,知伯也身死国亡,成为天下的笑柄。如今秦军虽然比较强大,但是也不会超过知氏;韩、魏虽然比较弱小,还是要比他们在晋阳城下的时候强大。现在正是他们互相用肘和脚暗中联合的时候,希望大王不要把形势看得过于简单了!”于是秦王感到恐惧。
1707149857
1707149858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称东藩:自称是秦国东部的藩属之国。】,受冠带,祠春秋者,以秦之强足以为与【与:可依赖的盟国。】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救魏。魏氏复定。
1707149859
1707149860 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围而未杀。痤因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予王地,则王将奈何?故不若与先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强秦亦将袭【袭:因袭。】赵之欲,则君且奈何?”信陵君言于王而出之。
1707149861
1707149862 齐、楚两国相约一起攻打魏国,魏国派人到秦国前去请求救援,到秦国的使臣络绎不绝,可是秦国的援军始终没有到来。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人,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对魏王说:“我请求前往西方去游说秦王,一定会让秦国的军队在我从秦国返回之前就出发。”魏王反复参拜,于是准备好车辆送他前往。唐雎来到秦国,入宫拜见秦王。秦王说:“老人家不辞辛苦地从远道来到秦国,真是太辛苦了!魏国前来请求救兵的使臣已经来了很多次了,我已经了解魏国形势的危急了。”唐雎回答说:“大王既然已经得知魏国形势危急却不派出救兵,我私下认为这说明出谋划策的臣子不负责任。魏国,是拥有万乘战车的大国,之所以面向西方侍奉秦国,自称东方藩属,并接受秦国赏赐的衣冠,春秋两季都向秦国进供祭品,是因为秦国的强大足以成为可依赖的盟国。如今齐、楚的军队已经在魏国的郊外会合,可是秦国的救兵却不出发,也就是仰赖魏国的形势还不太危急。如果让魏国的形势到了特别危急的时刻,它就会割地从而加入合纵集团,到那时大王您再去救援又有什么用呢?一定要等到危急的时候才去救援,这是失去东边一个作为藩属的魏国,同时增强了齐和楚两个敌国的做法,那么对大王有什么好处呢?”于是秦昭王急忙发兵援救魏国。魏国最终恢复了安定。
1707149863
1707149864 赵国国君派人对魏王说:“为我杀了范痤,我愿意献出七十里的土地。”魏王说:“好的。”于是魏王派遣官吏去抓捕范痤,包围了范痤的家但没有杀死他。范痤趁机爬上屋顶骑在了屋嵴上,对使臣说:“与其用死掉的范痤去作交易,不如用活着的范痤去作交易。如果把范痤死了,赵国不给大王土地,那么大王将怎么办呢?因此不如和赵国先划定割让的土地,然后再杀我。”魏王说:“好。”于是范痤给信陵君写信说:“范痤,是过去魏国被免职的宰相,赵国用割地的办法请魏王杀我而魏王竟然听从了,假如强秦也因袭赵国的要求,那么您将怎么办呢?”信陵君向魏王进谏,因而释放了范痤。
1707149865
1707149866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谓魏王曰:
1707149867
1707149868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仇之国乎?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群臣莫以闻则不忠。
1707149869
1707149870 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强秦之亲,王以为利乎?
1707149871
1707149872 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山:指太行山。】逾河【河:指漳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是复阏与之事,秦必不为也。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知伯之祸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阸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上蔡、召陵,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卫与齐矣。
1707149873
1707149874 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秦固有怀、茅、邢丘,城垝津以临河内,河内共、汲,必危;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王之使者出过【过:错误。】而恶安陵氏于秦,秦之欲诛之久矣。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听使者之恶之,随安陵氏而亡之,绕舞阳之北,以东临许,南国必危,国无害乎?
1707149875
1707149876 魏王因为秦国曾经救过自己的缘故,想要和秦国亲近,攻打韩国,以便收回从前的土地。信陵君无忌对魏王说:
1707149877
1707149878 秦国人和狄戎有相同的习俗,他们都有虎狼一样的心肠,贪婪暴戾,好利又不讲信用,不懂得礼义德行。一旦有利可图,连亲戚兄弟也不会顾及,就像禽兽一样,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他们没有施舍厚恩,也不积大德。因此太后是秦王的母亲,却忧心而死;穰侯是秦王的舅父,功劳没有人比他更大的了,然而竟然遭到驱逐;秦王的两个弟弟没有罪过,却一再被削夺各自的封地。他们的亲戚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仇敌之国呢?如今大王和秦国共同讨伐韩国就会更加接近秦国带来的灾祸,我感到非常困惑。大王不懂得这个道理就是不贤明,群臣没有向您来奏报就是不忠。
1707149879
1707149880 如今韩国凭借一个女人来辅佐一个年幼且弱小的君主,国内发生很大的混乱,对外还要和秦魏的强兵作战,大王认为它还能避免灭亡吗?韩国灭亡,秦国就会拥有原来郑国的土地,和魏国的大梁相邻,大王认为还能安宁吗?大王想要得到从前的土地,如今就要凭借和强秦亲近,大王认为这样会有利吗?
1707149881
1707149882 秦国并不是一个不会生事的国家,韩国灭亡以后一定会另起事端,另起事端就一定会找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标,找容易的和有利的目标就一定不会攻打楚国和赵国。这是为什么呢?假如翻越太行山,渡过漳河,途径韩国的上党去攻打强大的赵国,就是重复阏与的失败,秦国一定不会那么做的。假如取道河内,背对邺城和朝歌,横渡漳水、滏水,和赵军在邯郸的郊外作战,就是重复知伯那样的灾祸,秦国也不敢这样做。攻打楚国,取道涉谷,行军三千里。去攻打冥阸要塞,要走的路非常远,所攻之处也很难,秦国也不会那样做。如果取道河外,背向大梁,秦军的右边是上蔡、召陵,与楚军在陈城的郊外作战,秦国也不敢。因此说秦国一定不会攻打楚国和赵国,也不会攻打卫国和齐国。
1707149883
1707149884 吕祖谦:“信陵君之谏,世家不载其从违,亦不书与秦同伐韩取故地,必以其言而止也。信陵之言,深切综练,识天下之大势。使魏能用其计,纠率楚赵竭力助韩,则韩不至失上党,赵不至败长平,六国不至为秦所吞矣。”
1707149885
1707149886 韩国灭亡以后,秦国出兵之时,除了魏国就没有可以攻打的对象了。秦国本来就拥有怀邑、茅地、邢丘,修筑垝津城池逼近河内,河内的共城、汲邑一定会很危险;秦国拥有郑国的故地,得到垣雍城,决开荧泽的水淹灌大梁,大梁就一定会灭亡。大王的使臣出使秦朝错误地毁谤安陵氏,秦国很早就想诛杀他了。秦国的叶阳、昆阳和魏国的舞阳相邻,听任使臣说安陵氏的坏话,听任安陵氏被灭掉,秦军就会绕过舞阳的北面,从东面逼近许国的故地,这样南方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这对魏国来说难道没有危害吗?
1707149887
1707149888 夫憎韩不爱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爱南国非也。异日者,秦在河西,晋国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以间之。从林乡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郊,北至平监。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秦乃在河西晋,去梁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秦无韩,有郑地,无河山而阑之,无周韩而间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由此矣。
1707149889
1707149890 异日者,从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韩不可得也。今韩受兵三年,秦桡【桡:同“挠”,使弯曲,喻使人屈服。】之以讲,识亡不听,投质于赵,请为天下雁行顿刃。楚、赵必集兵,皆识秦之欲无穷也,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从事王,王速受楚赵之约,而挟韩之质以存韩,而求故地,韩必效之。此士民不劳而故地得,其功多于与秦共伐韩,而又【又:《战国纵横家书》作“无”。】与强秦邻之祸也。
[ 上一页 ]  [ :1.7071498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