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52764e+09
1707152764
1707152765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1707152766
1707152767 子路做季孙氏的家宰时,季孙问孔子道:“可以说子路是德才兼备之臣吗?”孔子说:“可以说是后备充数之臣了。”
1707152768
1707152769 子路要出任蒲邑大卡,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这个地方有很多勇武之人,又很难治理。然而我告诉你:恭谨和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和清正,可以使百姓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报效上司了。”
1707152770
1707152771 当初,卫灵公有个受宠的姬叫南子。卫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她谋害就逃到了国外。等到卫灵公死了,而夫人南子想要立公子郢为王。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国内。”于是卫国立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卫出公继承王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居住在国外,不能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的长官。蒉聩却和孔悝一起作乱,想办法带人进入孔悝家里,就跟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卫出公逃到了鲁国,蒉聩于是回国即位为王,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在外面办事,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赶了回来。正好遇上子羔从卫国的城门出来,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而城门已经关闭,您应该返回,不要白白地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我吃着他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他的危难。”子羔最后还是离开了。正赶上有个使者要进城,城门被打开了,子路就跟着进了城。子路来到蒉聩的住处,正好蒉聩和孔悝登上了孔宅内的高台。子路说:“大王哪里用得上孔悝?请让我把他杀死。”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很害怕,就让石乞和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就是死,也不能让帽子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带就死了。
1707152772
1707152773 孔子听说卫国发生作乱的事,说:“哎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仲由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没有听到过。”这时候子贡正替鲁国到齐国出使。
1707152774
1707152775 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钻燧改火:古时钻木取火,因季节不同而用不同的木材。】,期可已矣。”子曰:“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
1707152776
1707152777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圬:抹墙。】也。”
1707152778
1707152779 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
1707152780
1707152781 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与田常作乱:《左传》记载,在田成子作乱时被杀的是阚止,他的字也是子我。司马迁可能把他误认为宰予了。】,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1707152782
1707152783 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善于言辞。接受孔子教授的学业后,说:“一个人在其父母死后要服丧三年,时间不是太长久了吗?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必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必定会荒废。陈粮既然已经吃完,而新谷已经成熟了,取火用的木头已经换过,服丧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只守丧一年,你能够心安吗?”宰予回答说:“心安。”孔子说:“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在服丧期间,即使是吃了美味的食物,也感觉不到甘甜,听到动听的音乐,也感觉不到愉快,所以君子才不这样做。”宰我于是退了出去,孔子说:“宰予不是一个仁人君子啊!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循的礼仪。”
1707152784
1707152785 宰我白天睡觉,孔子说:“无法用腐朽的木头进行雕刻,污秽的墙壁是不能再粉刷了。”宰我询问五帝的德行,孔子说:“你不是问这种问题的人。”
1707152786
1707152787 宰我担任齐国临菑的大夫,同大臣田常一起发动叛乱,因此被灭族,孔子对此感到耻辱。
1707152788
1707152789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1707152790
1707152791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1707152792
1707152793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hú琏lián也。”
1707152794
1707152795 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不学【不学:指处处学习。】,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1707152796
1707152797 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1707152798
1707152799 端沐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1707152800
1707152801 子贡口齿伶俐,擅长辞辩,孔子经常被他辩得理屈词穷。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比,谁更强?”子贡回答说:“我哪里敢与颜回相比呢!颜回得知一个道理就能推导出十个道理,我得知一个道理只能推导出两个道理。”
1707152802
1707152803 子贡完成学业后,问孔子:“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就像是一个器皿。”子贡说:“什么样的器皿?”孔子说:“宗庙祭祀时盛放黍稷的瑚琏。”
1707152804
1707152805 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到的?”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的仁义之道并没有完全丢掉,还在人间流传,贤能的人记住了其中的作为主干的大道理,不贤能的人记住了其中细枝末节的小道理,周文王、周武王的仁义之道无处不存在。先生在哪里都能学习,而且哪里又需要固定的老师呢!”陈子禽又问:“孔子到了一个国家,必定知道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请求别人告诉他的?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是依靠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先生这种求取方法不同于一般人的求取方法。”
1707152806
1707152807 子贡问孔子说:“富裕而不骄纵,贫穷而不谄媚,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行是行;但还是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恪守圣贤之道,虽然富裕却能处事谦恭有礼。”
1707152808
1707152809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1707152810
1707152811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地狭以泄:《越绝书》《吴越春秋》作“其池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甲兵:铠甲和兵器。借指战争。】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重器:宝器。比喻宝贵的人才。】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却:同“隙”,比喻感情上的裂缝。】,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1707152812
1707152813 田常打算在齐国叛乱,却害怕高氏、国氏、鲍氏和晏氏的势力,所以想调动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孔子听了这个消息,对他门下的弟子说:“鲁国,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养育我们的国家,国家到了如此危险的地步,你们几个人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阻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去,孔子也不答应。子贡请求前去,孔子答应了。
[ 上一页 ]  [ :1.7071527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