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56008
韩信知道汉王厌恶自己的才能,于是经常称病不参加朝见和随行。从此,韩信每天都心存怨恨,整日窝在家里闷闷不乐,羞于与绛侯、灌婴等人处于相同的地位。韩信曾经前去拜访过樊哙将军,樊哙对他跪拜送迎,在韩信面前称自己为臣子,还说:“大王怎么竟然会光临寒舍!”韩信出门之后笑着说:“没想到我这辈子竟然会和樊哙这样的人为伍了!”皇上时常从容不迫地与韩信一同探讨将领能力水平的高下,认为他们各有长处,各有短处。皇上问韩信:“以我这样的才能能够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只能统率十万兵马。”皇上说:“那你能统率多少呢?”韩信回答说:“我自然是多多益善。”皇帝笑着说:“您多多益善,那为什么还会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虽然不擅长带兵,却擅长驾驭将领,这才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何况陛下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是人力所达不到的。”
1707156009
1707156010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挈:牵着,拉着。】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弟:尽管。】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党:同“倘”,或者,万一。】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1707156011
1707156012
皇上任命陈豨出任钜鹿郡守,陈豨向淮阴侯韩信辞行。韩信拉着陈豨的手,避开左右侍卫,与他一同在庭院里慢慢散步,韩信仰望苍天,感慨说:“您能听听我说心里话吗?我有些心里话想要与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从将军的吩咐!”淮阴侯韩信说:“您所管辖的地区,是全天下精锐兵力所聚集的地方;而您,又是陛下最宠信的臣子。假如有人上书告发说您造反,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如果再次有人告发,陛下就会心存疑虑了;如果有人第三次告发,陛下一定会龙颜大怒,亲自带领兵马前来讨伐您。到那个时候我为您在京城内做内应,天下就唾手可得了。”陈豨向来了解韩信的雄才大略,因此对韩信的话深信不疑,说道:“我一定会按照您的吩咐去做!”汉十年(前197年),陈豨真的起兵造反了。皇上亲自带领兵马前往,韩信借口生病没有随行。韩信暗中派人到陈豨那里通知他说:“你只管起兵造反,我在这边帮助你。”于是韩信和家臣商议,入夜后假传诏书,赦免各个官府中正在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前去偷袭吕后和太子。韩信部署完毕之后,只等陈豨传来消息。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因此韩信将他囚禁起来,想要杀死他。于是,家臣的弟弟便上书告诉吕后韩信叛变的事情。吕后想要召韩信进宫,又担心他不肯轻易就范,于是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装是从皇上那儿来的,告诉韩信说陈豨已经被捉获处死,列侯群臣都要前来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就算是生病,也应该打起精神,进宫祝贺。”于是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将韩信捆绑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里将韩信杀死了。临刑前,韩信说:“我真后悔没有采用蒯通的计谋,最后竟然被女子小人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吕后诛杀了韩信三族。
1707156013
1707156014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纲:指国家的法度。】绝而维【维:国家的法度。】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鹿:指国家的政权。】,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1707156015
1707156016
高祖平定陈豨叛乱后,回到京城,见到韩信已经被处死,既高兴又同情他,问:“韩信临死之前说过什么话吗?”吕后说:“韩信说遗憾的是自己没有采用蒯通的计策。”高祖说:“蒯通是齐国的说客。”于是传召齐国捕捉蒯通。蒯通被带到朝廷后,皇上说:“是你教唆淮阴侯韩信造反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确实教过他。但是那小子不肯采纳我的计谋,以此才会难逃灭亡的下场。如果那小子采纳了我的计谋,陛下又怎么可能灭掉他呢!”皇上怒火中烧,说道:“煮了他。”蒯通说:“呀,您要煮死我,我实在冤枉!”皇上说:“你教唆韩信造反,还有什么冤枉的?”蒯通说:“秦朝律法制度败坏,政权土崩瓦解的时候,山东地区正值大乱,各路诸侯争相起事反秦,一时之间,群雄并起,英雄豪杰象乌鸦一样聚集在一起。秦朝失去自己的政权,各路豪杰都想要来抢夺它,因此,才智过人、行动敏捷的人能够率先拥有它。跖的狗对着尧一顿狂吠,并不是因为尧不够仁德,只是因为尧不是狗的主人。在当时,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何况天下间,将武器磨得锋利、手执利刃想要自己当皇帝的人太多了,只是力所不及罢了。您难道可以将他们全都煮死吗?”高祖说:“放了他。”于是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1707156017
1707156018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行营:寻找,谋求。】高敞地【高敞地:高大、宽敞的地方。】,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庶几:几乎,差不多。】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1707156019
1707156020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的时候,淮阴人对我说,当初韩信是一介平民的时候,他的心志就和别人很不相同。韩信的母亲死了,他家中穷得连埋葬母亲的能力都没有,但是他还是到处寻找高大、宽敞的坟地,好让坟墓旁能够安置下万户人家。我去看了韩信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如果韩信能够懂得谦恭退让,不炫耀自己的功劳,不因为自己有才能就目中无人,那就差不多了。那样他对汉朝的功绩就能够与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提并论了,韩信的后世子孙也就能够不断的享受祭祀了。但是,他没有致力于这些地方,反倒在天下安定之后,图谋造反,最终被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1707156021
1707156022
1707156023
1707156024
1707156026
史记(精注全译)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1707156027
1707156028
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孽孙【孽孙:庶子之子。】也,长【长:身高。】八尺五寸。及项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故地。项梁败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沛公入武关。
1707156029
1707156030
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左迁:降职,贬官。】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跂:翘起脚跟。】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
1707156031
1707156032
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就国,更以为列侯。及闻汉遣韩信略韩地,乃令故项籍游吴时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汉二年,韩信略定韩十余城。汉王至河南,韩信急击韩王昌阳城。昌降,汉王乃立韩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三年,汉王出荥阳,韩王信、周苛等守荥阳。及楚败荥阳,信降楚,已而得亡,复归汉。汉复立以为韩王,竟从击破项籍,天下定。五年春,遂与剖符【剖符:分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为韩王,王颍川。
1707156033
1707156034
韩王韩信,原本是韩襄王的庶孙,身高八尺五寸。等到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为楚怀王的时候,燕、齐、赵、魏等诸侯国都已经先封王,只有韩国没有后人可以被封为王,于是便拥立韩国的庶公子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要依靠他来安抚并平定原本属于韩国的土地。项梁在定陶战败死去后,韩王成前去投奔了楚怀王。沛公带领士兵攻打阳城,派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平定韩国原有的国土,找到韩王信,于是便任命他做韩国的将军,率领韩国的军队跟着沛公一同进入武关。
1707156035
1707156036
沛公被封为汉王,韩信跟着汉王进入汉中,于是韩信劝说汉王道:“项王把附近肥沃的土地尽数分封给他麾下的各位将领,却将这偏僻遥远的地方分封给大王,这就是降职。您麾下的士兵都是山东人,全部翘首期盼,希望能够回到家乡,何不乘着他们锐气正盛的时候,率军东进,这样就能够争夺天下了。”汉王带兵回军平定了三秦,于是承诺让韩信做韩王,先委任韩信为韩国的太尉,然后率领军队前去攻占韩国的国土。
1707156037
1707156038
项籍分封的各位诸侯王全都抵达自己的封国了,韩王韩成由于没有跟随项王作战,没有立下功劳,所以韩成没有自己的封国,而是将他改封为列侯。当项王得知汉王派韩信攻占韩地,项籍命曾在吴地巡游时结交的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让他去抵挡汉军。汉二年(前205年),韩信攻占了韩国的十多座城池。汉王抵达河南的时候,韩信攻打韩王郑昌所在的驻地阳城。郑昌投降后,汉王封韩信为韩王,经常要求他率领韩军随侍左右。汉三年(前204年),汉王撤出荥阳,韩王信、周苛等人在荥阳留守。等到楚军攻占荥阳的时候,韩信向楚军投降,不久之后,韩王信得以逃走,重新归附汉王。汉王仍然封他为韩王,最终韩王信跟随汉王打败了项籍,平定了天下。五年(前202年)春,韩信接受符节成为韩王,以颖川为都城。
1707156039
1707156040
明年春,上以韩信材武【材武:才能武略。】,所王【所王:所分封的土地。】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劲兵处:重兵把守之地。】,乃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信乃徙治马邑。秋,匈奴冒顿大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数间使:多次暗中派出使者。】,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1707156041
1707156042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一带。】,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其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破匈奴。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闻冒顿居代谷,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上出【出:到达。】白登,匈奴骑围上,上乃使人厚遗阏氏【阏氏:匈奴单于的正妻。】。阏氏乃说冒顿曰:“今得汉地,犹不能居;且两主不相厄【厄:为难。】。”居七日,胡骑稍引去。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护军中尉陈平言上曰:“胡者全兵,请令强弩傅两矢外向,徐行出围。”入平城,汉救兵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韩信为匈奴将兵往来击边。
1707156043
1707156044
吕祖谦:“信虽失职守边,然舍晋阳而请治马邑,亦非俭惰者也。高祖猜疑责让,使其以国外叛,为胡向导,遂有平城之围。自是匈奴轻汉,为世大患,阅百年而未息。苟非信启其端,亦未必如是之甚。然则人主心量不宏,所系岂小哉!”
1707156045
1707156046
第二年春季,皇上认为韩信既有军事才能又英勇善战,而且他所管辖土地的北边临近巩县和雒阳,南边靠近宛县和叶县,东边又有淮阳,这些都是驻扎天下精兵的地方,于是将韩王信调去太原以北地区,以抵御胡人,把晋阳设为都城。韩王信上书说:“国土有着广阔的边界,常常有匈奴进犯,晋阳距离边塞地区十分遥远,请求陛下准许我将都城迁到马邑。”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韩王信就将都城迁到了马邑。秋天的时候,匈奴冒顿单于带领大批人马包围了韩王信,韩王信曾经多次派使臣前往匈奴游说,请求和解。汉王发兵援救韩王信,但是却怀疑韩王信屡次私下派使者前往匈奴,会对汉朝怀有二心,于是派人去斥责韩信。韩王信害怕被杀,于是跟匈奴立下盟约,一起攻打汉军,韩王信造反之后,献出马邑,然后派兵攻打太原。
1707156047
1707156048
汉七年(前200年)冬季,皇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韩王信,在铜鞮大败韩王信的军队,杀死了韩王信部将王喜。韩王信逃往匈奴。韩王信麾下的将领白土县人曼丘臣、王黄等人,拥立赵王的后裔赵利为王,又收编韩王信的散兵,跟韩王信以及冒顿共同谋划,打算攻打汉地。匈奴派左、右贤王率领一万多骑兵与王黄等人汇合,在广武以南安营扎寨,军队抵达晋阳的时候,与汉军交战,汉军将他们打得大败,汉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离石,再次打败叛军。匈奴又在楼烦西北部聚集兵马,汉王凭借车兵和骑兵再次将匈奴军打败。匈奴军不断败逃,汉军乘胜追击败兵。听说匈奴的头领冒顿住在代谷,高皇帝住在晋阳,派人前去打探冒顿的军情,侦察兵回来向高皇帝报告说“可以发动攻击”。于是皇上来到平城。皇上来到白登山,匈奴的骑兵立即包围了他。皇上派人携带贵重礼物前去贿赂匈奴的阏氏。于是阏氏对冒顿说:“就算是占领了汉地,我们也不能长久地居住此地。更何况两个国君之间不能彼此为难。”七天后,匈奴骑兵渐渐撤离白登山。当时正好赶上大雾天气,汉军派人在白登山和平城之间来回往来,匈奴人始终没有发觉。汉军护军中尉陈平对皇上说:“匈奴人想要保全自己的兵力,请皇上下令命各个士兵在每一支强弩上向外装上两支利箭,然后从容不迫地撤出包围圈。”汉军进入平城的时候,汉朝的救兵也赶到了,于是胡人的骑兵解围撤离了。汉军也班师回朝。韩王信仍然替匈奴带领士兵往来侵扰汉朝的边境。
1707156049
1707156050
汉十年,信令王黄等说误【说误:游说,使其造反。】陈豨。十一年春,故韩王信复与胡骑入居参合,距汉。汉使柴将军击之。遗信书曰:“陛下宽仁,诸侯虽有畔亡,而复归,辄复故位号,不诛也。大王所知。今王以败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归!”韩王信报曰:“陛下擢仆起闾巷【闾巷:乡间、民间。】,南面称孤,此仆之幸也。荥阳之事,仆不能死,囚于项籍,此一罪也。及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反为寇将兵,与将军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今仆有三罪于陛下,而欲求活于世,此伍子胥所以偾【偾:死。】于吴也。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贷蛮夷,仆之思归,如痿人【痿人:瘫痪的病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遂战。柴将军屠参合,斩韩王信。
1707156051
1707156052
信之入匈奴,与太子俱。及至颓当城,生子,因名曰颓当。韩太子亦生子,命曰婴。至孝文十四年,颓当及婴率其众降汉。汉封颓当为弓高侯,婴为襄城侯。吴楚军时,弓高侯功冠诸将。传子至孙。孙无子,失侯。婴孙以不敬失侯。颓当孽孙韩嫣,贵幸,名富显于当世。其弟说,再封,数称将军,卒为案道侯。子代,岁余坐法死。后岁余,说孙曾拜为龙额侯,续说后。
1707156053
1707156054
汉十年(前197年),韩王信命令王黄等人前去游说陈稀谋反。十一年(前196年)春季,韩王信又与匈奴人的骑兵一同驻扎在参合县,抵御汉军。汉朝派柴将军带兵前去攻打。柴将军写了一封信给韩王信说:“陛下宽厚仁慈,就算诸侯之中有人反叛逃亡,只要他们能够再次归附汉朝,陛下就会恢复他们原有的职位和称号,不会诛杀他们。这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现在大王由于战败而逃亡到匈奴那里,并不是犯了什么大罪,请您赶紧主动前来归顺!”韩王信给柴将军回信说:“皇上将我从一个街头巷口的平民百姓中提拔起来,得以南面封王,这是我莫大的荣幸。荥阳战役中,我没有以死献身,反而被项籍俘虏,这是我所犯下的第一桩罪。等到敌人围攻马邑的时候,我没能坚守城池,反而弃城投敌,这是我所犯下的第二桩罪。如今我反倒替敌人带兵,跟将军你一决生死,这是我所犯下的第三桩罪。昔日文种和范蠡虽然没有犯下任何罪过,但最终也难免落得一死一逃的下场;如今我对皇上犯下这三桩罪,却仍然想苟活在这个世上,这就是最后伍子胥死在吴国的原因。如今我逃避到荒山野谷之间,白天晚上向蛮夷之帮乞讨过活,我思乡盼归的心情,就好像是瘫痪的病人时刻不忘重新站立,失明的盲人时刻不忘重见光明一样,只不过形势上是不可能的。”于是双方交战。柴将军屠杀了参合城的所有胡兵,杀死了韩王信。
1707156055
1707156056
韩王信逃亡到匈奴的时候,是带着太子一同去的。等到他们来到颓当城,又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取名为颓当。韩王信的太子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婴。到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年)的时候,韩颓当跟韩婴带领他们的部属归降了汉朝。汉文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封韩婴为襄城侯。在平定吴楚叛乱的过程中,弓高侯所立下的战功高于其他将领。因此他的侯位得以传给他的儿子又传给孙子。因为他的孙子没有儿子,所以才失去了爵位。韩婴的孙子由于犯下了不敬之罪,所以失去了爵位。韩颓当的庶孙韩嫣,深得皇帝宠宠,他的声名和财富在当时都十分显赫。他的弟弟韩说,先后两次受封,多次获得将军的封号,去世的时候官居案道侯。韩说的儿子继承侯位,一年多后,因为触犯律法被判处死刑。又过了一年多,韩说的孙子韩曾被封为龙额侯,让韩说的后代得以延续。
1707156057
[
上一页 ]
[ :1.7071560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