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56925e+09
1707156925
1707156926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国的丞相,后来将他免职。武帝即位以后,四处寻求贤良人才,有人推荐冯唐。冯唐当时已经九十多岁了,无法再做官,武帝便任命冯唐的儿子冯遂为郎官。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个才能出众的人,和我关系很好。
1707156927
1707156928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阿意:逢迎旨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着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
1707156929
1707156930 太史公说:张季论述长者的话,坚守法度而不逢迎皇上的旨意;冯公评论将帅的话,真是有道理!有道理啊!俗语说“如果不了解那个人,就要看他的朋友”。他们二人的称颂言论,应当写在朝堂之上。《尚书》中说:“不偏心不结党,王道便坦坦荡荡;不结党不偏心,王道便平平坦坦。”张季、冯公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1707156931
1707156932
1707156933
1707156934
1707156935 史记(精注全译) [:1707137762]
1707156936 史记(精注全译)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1707156937
1707156938 钟惺:“万石不学而恭谨。然此段步趋举动,又是学问读书人所为,似习熟《曲礼》《乡党》篇者。盖二书中许多曲折,不出恭谨二字,正与此一辈人暗合。”
1707156939
1707156940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若:你。】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谒:拜见,谒见。】,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文学:指儒术,当时人称通六经礼乐的人为“文学之士”。】,恭谨无与比。
1707156941
1707156942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惮:嫌忌。】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驯行:对父母百依百顺。驯,通“顺”。孝谨,孝顺并且谨慎。】,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1707156943
1707156944 万石君名叫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以后,石家移居到温县。高祖向东攻打项羽,途经河内,当时石奋才十五岁,当了一名小官吏,侍候高祖。高祖与他谈话,非常喜欢他恭敬的态度,问他:“你家里有什么人?”石奋答道:“我的双亲只有母亲在世,可她不幸双目失明。家里十分贫穷。我还有一个姐姐,会弹琴。”高祖问:“你能够跟随我吗?”他说:“我愿竭尽全力为您效劳。”于是高祖将他姐姐召来并封为美人,任命石奋为中涓,负责管理文书以及大臣谒见之事,还把他家迁到长安城中的戚里,这是由于他姐姐当上美人的缘故。石奋做官做到孝文帝时期,积累功劳官至大中大夫。他虽然不懂经术儒学,但是论起恭敬严谨的态度,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1707156945
1707156946 文帝在位的时候,东阳侯张相如担任太子太傅一职,后来被免官。皇上选拔可以接任太子太傅的人,群臣纷纷推举石奋,石奋因此成为太子太傅。等到孝景帝即位时,任命他为九卿;由于他和皇上之间的关系太过亲近,皇上对他有所顾忌,因此调任他为诸侯丞相。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性格温顺、孝敬父母、做事严谨而当上了二千石的大官。于是景帝评价道:“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的官员,臣子的尊贵荣耀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由此便称石奋为万石君。
1707156947
1707156948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路马:天子之马,指皇上的车驾。】必式【式:通“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谯让:申斥,责备。】,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䜣䜣【䜣䜣:恭敬祥和。】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1707156949
1707156950 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1707156951
1707156952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牏【厕牏:便器。】,身自浣涤【浣涤:洗涤,洗净。】,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
1707156953
1707156954 孝景帝晚年,万石君石奋食上大夫的俸禄回家养老,只有在过年和四季更换之时以大臣的身份朝见皇上。在经过皇宫门楼的时候,万石君一定要从车上下来快步前行,看到皇上的车驾,一定要俯下身来扶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孙当上小官吏,回来拜见他时,万石君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而且不称呼他们名字。子孙如果犯了错误,他也不谴责,而是坐在一旁的座位上,对着饭桌不肯吃饭。然后其他子孙便互相责备,最后要通过长辈说情,本人光着上身态度坚决地谢罪,表示一定会改正错误,直到这时他才会饶过他们。已经成年的子孙在他身边,就算平时在家也一定要戴上礼帽,一副整齐肃穆的样子。仆人们也是一派恭敬祥和的气氛,十分恭谨。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一些食物,他一定要跪下拜伏在地上吃,仿佛皇上就在他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的时候,十分悲哀。子孙谨遵他的教诲,为人处事也和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借孝敬严谨而闻名于各郡各国,即便是齐鲁地区那些品行质朴的儒生,也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1707156955
1707156956 建元二年(前139年),郎中令王臧由于奉行儒学而获罪。皇太后认为,儒学学者言辞浮夸而缺少实质内容,如今万石君一家人说话不多却身体力行,于是就任命他的长子石建为郎中令,任命他的小儿子石庆为内史。
1707156957
1707156958 石建年纪大了,头发也白了,而他的父亲万石君却依然健康,什么病也没有。石建担任郎中令的时候,每五天休假一次,回来拜见父亲,总是先进入仆人的小屋,私下里向仆人询问父亲的情况,并拿走父亲的贴身衣裤和便器,亲自洗净,再交给仆人,不敢让万石君知道此事,而且经常这样做。石建担任郎中令,如果有可以议论的事,他背着人畅所欲言,十分恳切;可是一旦到了朝堂上晋见,就好像不擅长说话的样子。因此皇上便亲自对他表示尊敬,并以礼相待。
1707156959
1707156960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肉袒:脱掉上衣,常用来表示请罪投降。】,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闾里:乡里,泛指民间。】,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1707156961
1707156962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1707156963
1707156964 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1707156965
1707156966 万石君搬到陵里居住。内史石庆酒醉回家,进入外门的时候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以后,便不吃饭。石庆非常害怕,于是赤裸上身前去请罪,仍然不被接受。全族的人和石庆的哥哥石建都脱掉衣服赤裸上身前去请罪,万石君责备道:“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乡里的时候,乡里中的长辈都要急忙回避,而内史则坐在车上我行我素,这本来就是应该的!”于是他便停止追究石庆。石庆与众子弟都进入里门,快步走回到家中。
1707156967
1707156968 万石君在元朔五年(前124年)去世。长子郎中令石建痛哭哀悼,必须扶着拐杖才能走路。一年多以后,石建也死了。众子孙都尊崇孝道,而石建最为突出,他甚至超过了万石君。
1707156969
1707156970 石建做郎中令时,有一次上书奏报事情,文件批下来以后,石建阅读,说道:“我写错了!‘马’字下面四脚加上马尾应该是五笔,可是现在只写了四笔,缺一笔。皇上发现以后责怪下来我就该死了!”他十分恐惧。石建做事极为谨慎,即便是其他事情也都是如此。
1707156971
1707156972 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御出:为皇帝赶车出行。御,通“驭”。】,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1707156973
1707156974 元狩元年,上立太子,选群臣可为傅者,庆自沛守为太子太傅,七岁迁为御史大夫。
[ 上一页 ]  [ :1.7071569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