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60551e+09
1707160551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
1707160552
1707160553 维契作商【作商:使商朝兴起。】,爰及成汤;太甲居桐,德盛阿衡;武丁得说,乃称高宗;帝辛湛湎,诸侯不享。作《殷本纪》第三。
1707160554
1707160555 维弃作稷【作稷:从事农业生产。】,德盛西伯;武王牧野,实抚【抚:统治。】天下;幽厉昏乱,既丧酆镐;陵迟【陵迟:衰落。】至赧,洛邑不祀【不祀:不被祭祀。指周室宗庙断绝香火,喻亡国。】。作《周本纪》第四。
1707160556
1707160557 方苞:“《史记世表》曰太史公,读者谓其父也,故于己所称曰‘余读’以别之。其他书传篇首及中间标以‘太史公曰’者,则褚少孙之妄耳。故凡篇中去此四字,文正相续。惟是篇‘先人有言’与上不相承,盖按之本二篇也。其前篇,迁之家传也。其父欲论次《史记》,而迁为太史令,䌷石室金匮之书,其先世世掌天官,而迁改天历,建于明堂,则传之辞事毕矣。后篇则自述作书之旨也。自黄帝始以上,通论其大体,犹《诗》之有大序也。百三十篇各系数语,犹《诗》之有小序也。本纪十二曰‘着’者,其父所科条也;余书曰‘作’者,己所论载也。总之,曰《太史公书序》者,明是书乃其父之书,而己不敢专也。其本传曰‘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故序书既终,而特以是揭其义焉。其覆出‘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盖举其凡计,缀于篇终,犹《卫霍列传》特标左方两大将军及诸裨将名耳。自少孙于首尾加‘太史公曰’,而中答壶遂及遭李陵之祸,并增太史公三字,遂使世表称太史公,读者几不辨其为何人。而是篇所述,辞旨暧昧,不可别白。夫是篇迁之家传也,故于其父始称名,而继则以爵易焉。乃复自称爵以混,于其父可乎?此以知为少孙所增易也。古书篇帙既有伪乱,学者从百世下凭臆以决之,所恃者义、意有可寻耳。然世士溺于所传旧矣,知其解者,果可以旦暮遇之耶?”
1707160558
1707160559 缅怀黄帝,遵从天地间的法则创建伦理纲纪,颛顼、帝喾、尧、舜这四位圣人遵照先人的通序,各自建成自己的法度;唐尧让帝位给虞舜,虞舜认为自己的德行难以担当重任而不敢接受。这些先代帝王的美德和丰功,足以万世流传。作《五帝本纪》,列为本纪的第一篇。
1707160560
1707160561 大禹的功劳,在于治水,九州共同享受安定,光耀唐、虞时期,功德流传后世。到了夏桀则荒淫骄侈,被流放到了鸣条。作《夏本纪》,列为本纪的第二篇。
1707160562
1707160563 契创建商朝,一直传到成汤;太甲被流放到了桐地,在阿衡盛德的感召下最终悔过图强;武丁得傅说辅佐,才被称作高宗;纣王辛沉湎酒色,残暴无道,诸侯不再朝拜进献。作《夏本纪》,列为本纪的第三篇。
1707160564
1707160565 弃开始播种谷物,到了西伯姬昌时功德十分隆盛;武王讨伐商纣,在牧野之战中打败了殷朝,安抚天下的民众;幽王、厉王昏暴而淫乱,失去了丰、镐这两座京都;王室渐渐衰弱,一直到赧王,洛邑停止了对周王室宗庙的祭祀。作《周本纪》,列为本纪的第四篇。
1707160566
1707160567 维秦之先,伯翳佐禹;穆公思义,悼豪之旅;以人为殉,诗歌《黄鸟》;昭襄业帝。作《秦本纪》第五。
1707160568
1707160569 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鐻:古代悬挂钟的架子两旁的柱子。】,维偃干革【干革:武器铠甲。】,尊号称帝,矜武任力;二世受运,子婴降虏【降虏:投降做了俘虏。】。作《始皇本纪》第六。
1707160570
1707160571 秦失其道,豪桀并扰【并扰:并起。】;项梁业之,子羽接之;杀庆救赵,诸侯立之;诛婴背怀,天下非之。作《项羽本纪》第七。
1707160572
1707160573 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1707160574
1707160575 秦的先人是伯翳,曾经辅佐过大禹;穆公思及义气,悼念阵亡在崤山的军队;穆公去世用人来殉葬,诗人就作了《黄鸟》这首诗歌表示哀伤;一直到秦昭王、秦襄王,秦的帝业也得以奠定。作《秦本纪》,列为本纪的第五篇。
1707160576
1707160577 秦始皇即位后,吞并了六国;销毁兵器,铸成钟鐻,希望可以停息干戈兵革,尊号称为皇帝,宣扬武力,专靠暴力;秦二世继位不久,子婴投降成了俘虏。作《始皇本纪》,列为本纪的第六篇。
1707160578
1707160579 秦朝统治失去王道,豪杰一同起兵造反;项梁以反秦为事业,项羽继承他的志向;杀掉庆子冠军宋义,营救赵国,诸侯拥立他做了统帅;但是他诛杀子婴,背叛怀王,天下人纷纷指责他们。作《项羽本纪》,列为本纪的第七篇。
1707160580
1707160581 项羽残忍暴虐,汉王行德建功;发兵于巴、蜀及汉中,向北平定三秦。灭掉了项籍,帝业因此而开创,天下得以安定,又改革各种制度,改变各种风俗。作《高祖本纪》,列为本纪的第八篇。
1707160582
1707160583 惠之早霣【霣:通“陨”,坠落,指死亡。】,诸吕不台;崇强禄、产,诸侯谋之;杀隐幽友,大臣洞疑【洞疑:恫疑,恐惧。洞,通“恫”。】,遂及宗祸。作《吕太后本纪》第九。
1707160584
1707160585 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践祚:登基。】,天下归心;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太宗。作《孝文本纪》第十。
1707160586
1707160587 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翕然:和顺一致。】,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纪》第十一。
1707160588
1707160589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1707160590
1707160591 惠帝很早就去世,外戚诸吕掌权,百姓都不高兴。吕后宠信吕禄和吕产,诸侯都计划着铲除他们;吕后杀掉了赵隐王刘如意、赵幽王刘友,满朝大臣都十分疑惧,结果导致了吕氏宗族的覆灭。作《吕太后本纪》,列为本纪的第九篇。
1707160592
1707160593 汉朝刚刚创建,惠帝死了以后帝位继承人并不明确,朝中大臣们迎立代王刘恒即位,天下百姓都心归文帝;文帝废除了肉刑,开拓水陆交通,对臣子百姓广施恩德,文帝去世后庙号称作太宗。作《孝文本纪》,列为本纪的第十篇。
1707160594
1707160595 各诸侯王骄横放肆,吴王刘濞率先叛乱发难,朝廷出兵征讨,叛乱的七国先后投降伏罪,天下安定下来,太平而富裕。作《孝景本纪》,列为本纪的第十一篇。
1707160596
1707160597 汉朝传下来五代,最为隆盛的局面出现在建元年间,对外驱逐夷狄,对内修明法度,举办封禅典礼,修订历法,更换服色。作《今上本纪》,列为本纪的第十二篇。
1707160598
1707160599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谱牒:战国时期流行的世袭年谱。】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1707160600
[ 上一页 ]  [ :1.7071605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