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61982e+09
1707161982
1707161983 夷王逝世后,其子厉王胡继位。厉王即位三十年,贪好财利,亲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厉王说:“这样下去,恐怕王室会衰微的!荣公只喜欢独占财利,却不明白这样做的结果会有大灾祸。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天地自然拥有的,只要有人想独占它,他就会受到深重的伤害。天地万物是人们都可以取用的,怎么可以独占呢?他触怒的人很多,却不防备大难。荣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能长久吗?做人君的人,应该是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百姓。使神、人、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呢。所以《颂》说:‘追念有文德的祖先后稷,能够配享上天,安定我众多百姓,无不合乎其天的准则。’《大雅》说:‘施恩布利以发展周国。’岂不正是通过广施财利来避免祸难来临吗?正因为如此,先王才能让周朝的事业一直延续到现在。而如今,现在王学的是独占财利,行吗?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称之为强盗。王这样行事,归附的人就很少了。荣公如果被重用,周朝肯定会被败亡的。”厉王不听规劝,依旧任用荣公做了卿士,负责执掌国政。
1707161984
1707161985 厉王残暴无德、骄傲放纵,老百姓都公开指责他的过失。召公进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厉王恼怒,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让他去监视那些议论他的人,发现后就报告朝廷,立即杀掉。这样做的结果,议论的人是减少了,可是各地的诸侯不来朝拜了。厉王在位的第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平息人们的非议,他们不敢讲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嘴堵住了。堵住人们的嘴巴,要比堵住洪水更厉害。水蓄多了,一旦决口,受害的人一定会很多;不让民众有合理的言论,这和堵住洪水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因此,治水的人应该疏通河道,使水流畅通;领导全国人民,也应该放开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因此天子治理国政,应该让公卿以下直到列士都要献上诗篇,以此来讽喻朝政的得失。盲人乐师要献上反映民情的乐曲,史官要献上可供借鉴的史书,乐师之长要献箴戒之言;由一些盲乐师诵读公卿列士所献的诗,由另一些盲乐师诵读箴戒之言;百官可以直接进谏,老百姓可以把意愿通过合理的渠道传达到天子那里;近臣要进行规谏,同宗亲属要互相查找改正过失;乐师、太史要负责教化;师傅等年长者要经常告诫,然后由天子斟酌而行。这样,事情做起来才会顺当、没有错误。民众有嘴巴,就如同大地有山川,财货器用都是从这里生产出来;民众有嘴巴,又好像大地有饶田沃野,衣服粮食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民众把话从嘴里说出来了,政事哪些好、哪些坏也就可以从这里看出来了。好的就实行,坏的就防备,这个道理就跟大地出财物器用衣服粮食是一样的。民众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心里考虑好了就去做。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那能维持多久呢!”厉王不听劝阻。在这种情况下国都内没有人敢讲话。过了三年,竟一起叛乱,袭击厉王。厉王逃亡到彘。
1707161986
1707161987 厉王的太子静躲藏在召公的家里,国人听说后,就把召公家包围起来了。召公说:“先前我劝谏君王多次,君王还是不听,以至于遭受这样大的灾祸。如果现在太子被人杀了,王大概会认为我和他对立而怨恨吧?侍奉国君的人,即使遇到危险也不应该怨恨;即使怨恨也不应该发怒,更何况侍奉天子呢?”于是就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了王太子,太子最后得免于难。
1707161988
1707161989 召公、周公二辅相共理朝政,号称“共和”。共和十四年,厉王在彘去世。太子静在召公家中长大,两位国相于是一起立他为王,这就是宣王。宣王登位之后,由二相辅佐,修明政事,师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遗风,诸侯又都尊奉周王室了。共和十二年,鲁武公来朝见。
1707161990
1707161991 宣王不遵籍礼,没有到千亩去耕种专供天子带头亲耕以示重农的籍田。虢文公劝谏说这样不行,宣王不听。共和三十九年,王的军队在千亩与姜氏之戎交战,大败。
1707161992
1707161993 宣王丧失了南方江、淮一带的军队后,就在太原清点人口以备征兵。仲山甫劝谏说:“民户是不可以统计的。”宣王不听劝告,最终还是清点了。
1707161994
1707161995 共和四十六年,宣王驾崩,其子幽王宫湦继位。幽王二年,西周都城及其附近的泾水、渭水、洛水三条河所在的地区都发生了地震。伯阳甫说:“周朝快要灭亡啦。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应该是有秩序的;如果破坏了秩序,那也是人为造成的。阳气沉伏在下,不能出来,阴气压迫着阳气使它不能上升,所以就会有地震出现。现在泾、渭、洛一带所发生的地震,这是阳气不得其所而被阴气镇伏。阳气失位而居于阴气的位置,水源必定会堵塞;水源堵塞,国家必然灭亡。土壤湿润人民才能利用。土地得不到滋润,人民就会财用缺乏,如果到了这种地步,国家不灭亡还等待什么!从前,伊水、洛水干涸夏朝就灭亡了;黄河枯竭商朝就灭亡了。如今周的气数也像夏、商两代末年一样了,河源的水流又被阻塞,水源被阻塞,河流必定要枯竭。一个国家的生存,一定要依赖于山川河流,如果高山崩塌、河川枯竭,这是亡国的征兆。河川枯竭了,高山就一定崩塌。这样看来,国家的灭亡用不了十年,因为十刚好是数字的一个循环。上天所要抛弃的,不会超过十年。”这一年,果然三川枯竭了、岐山崩塌了。
1707161996
1707161997 幽王三年,幽王宠爱褒姒。褒姒生的儿子叫伯服,幽王想废掉太子。太子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是幽王的王后。后来幽王得到褒姒,宠爱她,想废掉申后,并废掉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阅读历史典籍,感慨道:“周朝就要灭亡啦。”从前夏后氏衰落时候,有两条神龙降临在夏帝的宫廷,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夏帝卜问究竟是杀掉它们还是赶走它们还是留下它们,都不吉利。于是就进行占卜,结果还是不吉利。又卜占,占卜的结果是将它们的唾液藏起来,结果才吉利。于是摆设出币帛祭物,书写简策,向二龙祈祷,二条龙就不见了,留下了唾液。夏王命令拿木匣子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夏朝亡国后,这个匣子传到了商朝,殷亡之后,又传到了周朝。连续三代,从来没有人敢把匣子打开。可是到了周厉王末年,打开匣子看了。龙的唾液流在殿堂上,无论如何也清扫不掉。于是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体对着唾液大声呼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一个小宫女,仅六七岁,刚刚换牙,碰了那只大蜥蜴,后来到了成年的时候竟然怀孕了,没有丈夫却生下了孩子,因此她非常恐惧,于是就把那孩子扔掉了。宣王时童女唱歌谣说:“山桑做的弓,箕木做的箭囊,要灭掉周。”宣王听到了这首歌,有一对夫妻正好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宣王命人去抓捕他们,想把他们杀掉。夫妇二人逃到大路上,发现了先前被小宫女扔掉的婴孩,听到她在深更半夜里啼哭,非常可怜,于是就收留了她。夫妇二人继续往前逃,逃到了褒国。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就想把被小宫女扔掉的那个女孩献给厉王,以求赎罪。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出,所以叫她褒姒。周幽王三年,幽王到后宫去,一见到这女子就非常喜爱,待她生下儿子伯服,最后把申后和太子都废掉了,让褒姒做了王后、伯服做了太子。太史伯阳感慨地说:“灾祸已形成了,无可奈何!”
1707161998
1707161999 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周幽王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点燃了烽火,诸侯见到烽火,全都赶来了。赶到之后,却不见有敌寇,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为她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这烽火便失去了信用,诸侯们来的也越来越少了。
1707162000
1707162001 周幽王任用虢石父做卿,在国中执政,国人都对他不满意。虢石父为人能说会道,善于阿谀奉承又贪图财利,王却任用他。幽王又废掉了申后和太子。申侯很生气,联合缯国、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的救兵。诸侯们再也没有人派救兵来了。幽王就被申侯杀死在骊山脚下,申侯俘虏了褒姒,把周的财宝都拿走了。于是诸侯们就和申侯一起拥立幽王从前的太子宜臼为王。也就是周平王,由周平王来继承周朝的祭祀。
1707162002
1707162003 周平王即位后,把国都迁到东都洛邑,以躲避犬戎。平王在位的时候,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弱肉强食,齐国、楚国、秦国、晋国势力开始强大,一切政事都要由各方诸侯的首领来裁决。
1707162004
1707162005 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登位。
1707162006
1707162007 平王五十一年,周平王驾崩,而太子泄父也死得很早,立了他的儿子林,这就是桓王。桓王,就是周平王的孙子。
1707162008
1707162009 桓王三年,郑庄公前来朝见,桓王没有依礼接待郑庄公。五年,郑国由于怨恨桓王,于是就和鲁国调换了许地的田地。许地的田地,是天子祭祀泰山的专用田。八年,鲁人杀了隐公,拥立桓公。十三年,周桓王攻打郑国,郑国人祝聃射伤了桓王的肩膀,桓王就离开郑国回去了。
1707162010
1707162011 桓王二十三年,桓王去世,他的儿子庄王佗登位。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想杀掉庄王拥立王子克。辛伯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庄王,庄王杀掉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1707162012
1707162013 十五年,周庄王去世。其儿子釐王胡齐登位。釐王三年,齐桓公开始称霸诸侯。
1707162014
1707162015 五年,釐王去世,其儿子惠王阆登位。惠王二年,起初,庄王宠爱姚姬,生下一子叫颓,很受宠爱。到惠王即位,夺其大臣的园林作自己的猎场,因此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商议着召集燕、卫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到温邑,后来就住在了郑国的栎邑。边伯等拥立釐王的弟弟颓为王。他们演奏各种舞乐,郑国和虢国的国君得知后很愤怒。四年,郑国和虢国一起发兵,杀死了周王颓,又把惠王护送回朝廷,惠王十年,赐封齐桓公为诸侯首领。
1707162016
1707162017 二十五年,惠王驾崩,其子襄王郑继位。襄王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继母就是惠后。惠后生了叔带,叔带很受惠王的宠爱,襄王不放心他。三年,叔带和戎国、翟国商议打算进攻襄王,襄王想要杀死叔带,于是叔带逃到了齐国。齐桓公派管仲去劝说戎国和周和解,派隰朋去劝说戎和晋和解。襄王用上卿的礼节来接待管仲。管仲辞谢道:“微臣身为下卿,不过是个卑贱的官吏,齐国还有天子您亲自任命的两位大臣上卿国氏、高氏在,如果国、高二卿届时在春、秋两季前来朝见天子,您将打算如何接见他们呢?微臣以天子和齐桓公的双重臣子的身份冒昧地辞谢了。”襄王说:“你是我舅父家的使臣,我欣赏你的政绩,请不要拒绝我的善意。”最终管仲还是接受了下卿的礼节,然后就回国了。九年,齐桓公去世。在十二年,叔带又回到了周朝。
1707162018
1707162019 十三年,郑国攻打滑国。周襄王派游孙、伯服为滑说情,郑国拘禁了这两个人。郑文公怨恨惠王,送给虢公酒器玉爵而不送给郑厉公,又怨恨襄王帮助卫国和滑国,所以拘禁了伯服。襄王很生气,想利用翟国军队去攻打郑国。富辰劝谏襄王说:“周东迁的时候,靠的是晋国和郑国的力量。子颓叛乱,又是依靠郑国得以平定,如今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怨恨就抛弃它吗?”襄王不听劝阻。十五年,襄王派翟国的军队前去攻打郑国。襄王感激翟人,准备把翟王的女儿立为王后。富辰又劝谏说:“平王、桓王、庄王、惠王都曾受到郑国的好处,君王您抛开同姓之亲的郑国而去亲近翟国,这样做实在不可取。”襄王仍是不听。十六年,襄王废黜了翟后,翟人前来诛讨,杀死了周大夫谭伯。富辰说:“我屡次劝谏君王,君王都不听,如今到了这个局面,我若不出去迎战,君王可能会以为我在怨恨他吧!”于是就带领着他的属众出去与翟人作战,结果战死。
1707162020
1707162021 当初,惠后想立王子叔带为太子,所以派亲信给翟人做先导,翟人这才攻进了周都。襄王逃到郑国,郑国把他安置在氾邑。王子叔带立为王,娶了襄王废黜的翟后,和她一起住在温邑。十七年,襄王向晋国告急,晋文公把襄王护送回朝,杀死了叔带。襄王就赐给晋文公玉珪、香酒、弓箭,让他担任诸侯的首领,并把河内的地盘赐给晋国。二十年,晋文公召见襄王,襄王前往河阳、践土与他相会,诸侯都前去朝见,史书因避讳以臣召君这种事,就写成了“天王到河阳巡视”。
1707162022
1707162023 二十四年,晋文公逝世。
1707162024
1707162025 三十一年,秦缪公逝世。
1707162026
1707162027 三十二年,周襄王逝世。其儿子顷王壬臣继位。顷王六年,顷王逝世,其儿子匡王班登位。匡王六年,匡王逝世,他的弟弟瑜继位,这就是周定王。
1707162028
1707162029 定王元年,楚庄王征伐陆浑地方的戎族,军队驻扎在洛水边上,楚庄王派人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露出夺取天下之意。定王命王孙满用巧妙的辞令应付了楚庄王,楚兵这才离去。十年,楚庄王包围郑,郑伯出降,不久楚又恢复了郑国。十六年,楚庄王去世。
1707162030
1707162031 二十一年,定王逝世,其儿子简王夷登位。简王十三年,晋人杀了他们的国君厉公,从周迎回了子周,立为悼公。
[ 上一页 ]  [ :1.7071619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