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62682e+09
1707162682
1707162683 秦王刚统一天下,便命令丞相、御史说:“从前韩王交出土地献上印玺,请求做守卫边境的臣子,不久又背弃誓约,与赵国、魏国联合反叛秦国,所以派兵去讨伐他们,俘虏了韩国的国王。寡人认为很好,现在战争差不多要停止了。赵王派其相国李牧来与秦国商定盟约,所以我们放回了做人质的赵太子。但不久他们又违背盟约,在太原反叛我,所以我发兵诛灭了它,俘虏了赵王。赵公子嘉竟然自立为代王,所以我就派兵去灭了赵国。魏王起初已约定归服秦,不久却与韩国、赵国合谋袭击秦国,所以我派兵前去讨伐,终于打败了他们。楚王已经献出青阳以西的地盘,不久也背弃誓约,袭击我南郡,所以我派兵去讨伐,俘获了楚国的国王,终于平定了楚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就暗中派荆轲做刺客。所以我发兵征讨,灭了燕国。齐王采纳后胜的计谋,断绝与秦通使,想作乱。秦官兵征讨,俘虏了齐王,平定了齐国一带。我凭着这个渺小之身,兴兵诛讨暴乱,靠的是祖宗的神灵。六国国王都按他们的罪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安定了。现在不改换名号,就无法显示成功,名传后世。请商议确定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从前五帝的土地纵横各千里,外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区。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天子不能控制。现在您兴正义之师,讨伐四方残贼之人,平定了天下,在全国设置郡县,法令归于一统,自上古以来不曾有这样的局面,五帝都不如您。我们恭谨地跟博士们商议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发政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他的就按你们议论的办。”于是在奏书上写道:“可以。”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又下令说:“朕听说上古有帝号无谥号;中古有帝号,死后根据生平事迹定谥号。这样的话,就等于是让儿子评议父亲,让臣子评议君主,很没有道理。朕不赞成这种做法。从今以后,废除谥号。我就称‘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
1707162684
1707162685 秦始皇按照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终始循环的原理进行推求,认为周朝占有火德的属性;秦德要取代周德,就必须取周朝的火德所抵不过的水德。当今是水德的开始,要更改岁首,朝贺都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衣服、符节和旗帜的装饰都以黑色为贵。数目以六为单位,符、法冠都定为六寸,车厢宽六尺,六尺为一步,一车驾六马。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此来表示水德的开始。为政要刚毅严苛,一切事情都以法律为准绳,严厉而不讲仁爱、恩惠、和善、情义,这样才符合五德中水主阴的命数。于是施行严厉的刑罚,对犯罪者从不宽赦。
1707162686
1707162687 丞相王绾等进言说:“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镇抚那里。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始皇将这个建议下交群臣讨论,群臣都认为可行。廷尉李斯议论道:“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神灵得到统一,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都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他们,很容易就控制了。天下没有异心,这就是安宁的办法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始皇说:“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我倚仗祖宗的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是在制造战争。想以此求得安宁,不是太难了吗?还是廷尉的意见对。”
1707162688
1707162689 于是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都设置守、尉、监;对黎民百姓改称为“黔首”;下令全国特许聚饮以表示欢庆;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之后铸成大钟,又铸了十二个铜人,每个重达十二万斤,放置在宫廷里;统一法令和度量衡标准,统一车辆两轮间的宽度,书写使用统一的隶书;领土东到大海和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到北向户,北面占据黄河作为要塞,沿阴山直到辽东;迁徙天下富豪人家十二万户到咸阳居住。秦朝各代祖庙及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国每灭掉一个诸侯,都按照该国宫室的样子,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进行仿造,南边濒临渭水,从雍门以东直到泾水、渭水;殿屋间以天桥和回廊相连,把从诸侯那里得到的美人、钟鼓,都放在这些宫殿里面。
1707162690
1707162691 二十七年,秦始皇巡视陇西、北地,穿过鸡头山,路经回中。于是在渭水南面修建信宫,不久把信宫改名为极庙,象征北极星。从极庙开通道路直达骊山,又修建了甘泉前殿。修造两旁筑有夹墙的甬道,从咸阳一直连接到骊山。这一年,普遍赐给爵位一级,又修筑了供皇帝出行使用的大道。
1707162692
1707162693 二十八年,始皇到东方去巡视郡县,登上邹县峄山。在山上立了石碑,并跟鲁地儒生们商议,如何在石上刻写颂扬秦的德业;又商议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和遥祭名山大川的事情。于是登上了泰山,立石刻碑,筑坛,祭天。下山时,突然刮风下雨,始皇在一棵树下休息,因此赐封那棵树为“五大夫”,随后又在梁父山举行祭地典礼,在石碑上镌刻铭文。文辞写道:
1707162694
1707162695 “皇帝登基即位,创立昌明法度,臣下端正谨慎。就在二十六年,天下归于一统,四方无不归顺。亲自巡视远方,登临这座泰山,遍览东部边疆。随臣思念往事,推究伟大事业的功勋,敬颂圣德。治世之道实施,各种产业得宜,一切法则大振,大义清明美善,传于后代子孙,永世承继不变。皇帝英明圣德,平定天下后,又不懈地治理国家。每日早起晚睡,思量建设长久基业,专心教化百姓。训民皆以常道,远近通达平治,圣意人人尊奉。贵贱分明,男女遵守各自的礼仪,慎守职责。明辨内外,无不清净,传于后世。教化所及无穷,定要遵从遗诏,重大告诫永世遵奉。”
1707162696
1707162697 于是就沿着渤海岸往东走,途经黄县、腄县,攀上成山的顶峰,又登上之罘山,树立石碑歌颂秦之功德,然后离去。
1707162698
1707162699 秦始皇又往南走登上了琅邪山,十分高兴,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于是又迁移三万户到琅邪山下,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他又修筑了琅邪台,立石刻字,歌颂秦朝的功德,显示他统一天下的心满意足。碑文写道:
1707162700
1707162701 “二十六年,皇帝刚刚登基。端正一切法度,整治万物纲纪。彰明人事之宜,提倡父慈子孝。皇帝圣智仁义,宣明各种道理。亲临东土安抚,慰劳视察兵士。大事已毕,到了海边。皇帝之功,为大事操劳。重农抑商,百姓富足。普天之下,专心致志。统一度量,统一文字。日月照耀之处,车船所到之地,无不遵奉王命,人人得志满意。顺应四时行事,自有大秦皇帝。整顿恶劣习俗,跋山涉水千里。怜惜黎民百姓,日夜不肯歇息。除疑惑定法律,无人不守法纪。地方长官分职,各级官署治理,举措必求得当,无不公平整齐。皇帝圣明,巡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等级。不容奸邪,务求贞良。大事小事尽力而为,不敢荒废怠慢。远近各处的偏僻隐蔽之地,都做到严肃庄重。正直敦厚忠诚,事业才能久长。皇帝大恩大德,四方均得安抚。诛除祸乱灾害。为国谋利造福。劳役不误农时,百业繁荣富足。黎民安居乐业,不再动用武力。六亲相保,始终没有盗贼。欢欣接受教诲,百姓都懂法制。天地四方,是皇帝的疆土。西边越过沙漠,南边到达北户。东边到达东海,北边越过大夏。人迹所到之处,无不称臣归服。功高盖过五帝,恩泽遍及马牛。无人不受其德,个个安居乐业。”
1707162702
1707162703 秦王统一天下,确立了皇帝的称号,亲临东土安抚百姓,到达琅邪。列侯武成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跟随,在海上一起议论皇帝的功德。都说:“古代帝王,土地不过千里,诸侯各自守住分封的地区,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互相攻伐,征战不休,还刻金石,铭记自家战功。古时的五帝三王,知识教育各不相同,法制不明,藉鬼神之威,欺骗远方,名不符实,所以不能长久。他们还未死,诸侯业已背叛,法令名存实亡。当今皇帝统一海内,全国设立郡县,天下安定太平。显明祖先宗庙,施行公道德政,皇帝尊号大成。群臣相与歌颂皇帝的功德,把颂辞刻在金石上,以此作为后世的榜样。”
1707162704
1707162705 事情完毕以后,齐地人徐市等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寻觅。于是就派徐市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入海求仙。
1707162706
1707162707 始皇从东方返回,路经彭城,斋戒祈祷,想要从泗水中打捞出那尊落水的周鼎。派一千多人潜水去找,没有找到。于是向西南渡过淮水,到了衡山、南郡。乘船顺江而下,来到湘山祠。遇上了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皇上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始皇非常生气,就派了三千服刑役的罪犯,把湘山上的树全部伐光,使整座山变得一片光秃秃的。皇上从南郡经由武关回到京城。
1707162708
1707162709 二十九年,始皇到东方去巡游。到达阳武县博浪沙的时候,被刺客所惊。始皇受了惊吓之后,下令捉拿刺客,但没有捉到,于是就命令全国大规模搜捕了十天。
1707162710
1707162711 始皇又登上之罘山,立碑刻石,其铭文如下:
1707162712
1707162713 “二十九年,正值仲春时节,阳气方兴。皇帝东巡,登上之罘,观赏大海汪洋。诸臣赞赏景物,追颂伟业初创。圣君治国,建定法制,明确纲纪。外教诸侯,用文德之光照耀他们,阐明义理。六国之君邪僻,贪利永无满足,虐杀不止疯狂。皇帝哀怜民众,发师前往征讨,武德奋扬大振。仗义讨伐,守信而行,威烈遍布四方,无不臣服。消灭强暴,拯救百姓,安定四方。明法普遍施行,天下治理安定,永为法则仪伦。伟大啊!普天之下,无不遵循圣上的意旨。群臣都在歌颂始皇的功德,并请求刻于石碑,表率千秋永不磨灭。”
1707162714
1707162715 在东观又刻了一段碑文,文辞写道:
1707162716
1707162717 “二十九年,皇帝春日出游,巡行来到远方。幸临东海之滨,登上之罘高山,观赏初升朝阳。遥望广阔绚丽,众臣推原思念,圣道灿烂辉煌。圣法刚刚实行,对内清理陋习,对外诛灭暴强。军威普扬,震动四方,擒灭六王。统一天下,灾害灭绝,永息兵革。皇帝明德,治理天下,博采众议,不知倦怠。创立大义,设置器物,完备周到,都有标识。大臣安守职分,都知各自事务,诸事皆无猜疑。百姓移风易俗,远近同一法度,终身守法不移。常规既定,后世遵循,永远奉行圣命。群臣赞美圣德,敬颂皇帝功业,请刻之罘之石。”
1707162718
1707162719 不久,始皇前往琅邪,经上党返西行入关。
1707162720
1707162721 三十年,没有发生什么重大事件。
1707162722
1707162723 三十一年十二月,因为一首民谣说“帝若学之(指的是仙)腊嘉平”,始皇有求仙之志,所以把腊月改名为“嘉平”。为此,赐给每个里巷(一百户)六石米、二只羊。秦始皇由四名武士陪着夜里出门,在兰池遇到了强盗。情势窘迫,武士们击杀了强盗,在关中大规模搜捕了二十天。当时米价涨至每石一千六百钱。
1707162724
1707162725 三十二年,始皇前往碣石山,派燕国人卢生访求仙人羡门、高誓。随即在碣石门刻写碑文。拆除城郭,决通堤防。刻文是:
1707162726
1707162727 “皇帝兴师用兵,诛灭无道之君,要把反叛平息。武力消灭暴徒,依法平反良民,民心全都归服。论功行赏众臣,惠泽施及牛马,皇恩遍布全国。皇帝振奋神威,以德兼并诸侯,天下统一太平。拆除城郭,决通河防,铲除险阻。地势已定,百姓没有徭役,天下安抚。男子高兴地务农,女子忙于家务,事各有序。皇恩覆盖百业,合力勤勉耕田,无不安居乐业。群臣敬颂伟业,敬请镌刻此石,留作后世楷模。”
1707162728
1707162729 于是派韩终、侯公、石生去寻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视北部边界,经由上郡返回京城。燕国人卢生被派入海求仙回来了。为了鬼神的事,卢生献上了宣扬符命占验的图录之书,上面写道“灭亡秦朝的是胡”。始皇于是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上攻打胡人,夺取河套以南地区。
1707162730
1707162731 三十三年,征发那些曾经逃避徭役的犯人、倒插门的赘婿,以及商贩,去夺取南方的陆梁地区,在那设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派那些被贬谪的人去防守。在西北边又驱逐了匈奴,从榆中沿黄河往东,直到阴山,设置三十四个县,并沿黄河修筑长城作为要塞。又派蒙恬渡过黄河北取高阙、陶山、北假,并在这一带筑起堡垒以驱逐戎狄。迁移被贬谪的人,让他们充实新设置的郡县,并禁止这些地区的人祭祀天地鬼神。这一年彗星出现在西方。
[ 上一页 ]  [ :1.7071626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