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62695e+09
1707162695 “皇帝登基即位,创立昌明法度,臣下端正谨慎。就在二十六年,天下归于一统,四方无不归顺。亲自巡视远方,登临这座泰山,遍览东部边疆。随臣思念往事,推究伟大事业的功勋,敬颂圣德。治世之道实施,各种产业得宜,一切法则大振,大义清明美善,传于后代子孙,永世承继不变。皇帝英明圣德,平定天下后,又不懈地治理国家。每日早起晚睡,思量建设长久基业,专心教化百姓。训民皆以常道,远近通达平治,圣意人人尊奉。贵贱分明,男女遵守各自的礼仪,慎守职责。明辨内外,无不清净,传于后世。教化所及无穷,定要遵从遗诏,重大告诫永世遵奉。”
1707162696
1707162697 于是就沿着渤海岸往东走,途经黄县、腄县,攀上成山的顶峰,又登上之罘山,树立石碑歌颂秦之功德,然后离去。
1707162698
1707162699 秦始皇又往南走登上了琅邪山,十分高兴,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于是又迁移三万户到琅邪山下,免除他们十二年的赋税徭役。他又修筑了琅邪台,立石刻字,歌颂秦朝的功德,显示他统一天下的心满意足。碑文写道:
1707162700
1707162701 “二十六年,皇帝刚刚登基。端正一切法度,整治万物纲纪。彰明人事之宜,提倡父慈子孝。皇帝圣智仁义,宣明各种道理。亲临东土安抚,慰劳视察兵士。大事已毕,到了海边。皇帝之功,为大事操劳。重农抑商,百姓富足。普天之下,专心致志。统一度量,统一文字。日月照耀之处,车船所到之地,无不遵奉王命,人人得志满意。顺应四时行事,自有大秦皇帝。整顿恶劣习俗,跋山涉水千里。怜惜黎民百姓,日夜不肯歇息。除疑惑定法律,无人不守法纪。地方长官分职,各级官署治理,举措必求得当,无不公平整齐。皇帝圣明,巡察四方。尊卑贵贱,不逾等级。不容奸邪,务求贞良。大事小事尽力而为,不敢荒废怠慢。远近各处的偏僻隐蔽之地,都做到严肃庄重。正直敦厚忠诚,事业才能久长。皇帝大恩大德,四方均得安抚。诛除祸乱灾害。为国谋利造福。劳役不误农时,百业繁荣富足。黎民安居乐业,不再动用武力。六亲相保,始终没有盗贼。欢欣接受教诲,百姓都懂法制。天地四方,是皇帝的疆土。西边越过沙漠,南边到达北户。东边到达东海,北边越过大夏。人迹所到之处,无不称臣归服。功高盖过五帝,恩泽遍及马牛。无人不受其德,个个安居乐业。”
1707162702
1707162703 秦王统一天下,确立了皇帝的称号,亲临东土安抚百姓,到达琅邪。列侯武成侯王离、列侯通武侯王贲、伦侯建成侯赵亥、伦侯昌武侯成、伦侯武信侯冯毋择、丞相隗林、丞相王绾、卿李斯、卿王戊、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跟随,在海上一起议论皇帝的功德。都说:“古代帝王,土地不过千里,诸侯各自守住分封的地区,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互相攻伐,征战不休,还刻金石,铭记自家战功。古时的五帝三王,知识教育各不相同,法制不明,藉鬼神之威,欺骗远方,名不符实,所以不能长久。他们还未死,诸侯业已背叛,法令名存实亡。当今皇帝统一海内,全国设立郡县,天下安定太平。显明祖先宗庙,施行公道德政,皇帝尊号大成。群臣相与歌颂皇帝的功德,把颂辞刻在金石上,以此作为后世的榜样。”
1707162704
1707162705 事情完毕以后,齐地人徐市等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斋戒沐浴,带领童男童女前往寻觅。于是就派徐市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入海求仙。
1707162706
1707162707 始皇从东方返回,路经彭城,斋戒祈祷,想要从泗水中打捞出那尊落水的周鼎。派一千多人潜水去找,没有找到。于是向西南渡过淮水,到了衡山、南郡。乘船顺江而下,来到湘山祠。遇上了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皇上问博士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始皇非常生气,就派了三千服刑役的罪犯,把湘山上的树全部伐光,使整座山变得一片光秃秃的。皇上从南郡经由武关回到京城。
1707162708
1707162709 二十九年,始皇到东方去巡游。到达阳武县博浪沙的时候,被刺客所惊。始皇受了惊吓之后,下令捉拿刺客,但没有捉到,于是就命令全国大规模搜捕了十天。
1707162710
1707162711 始皇又登上之罘山,立碑刻石,其铭文如下:
1707162712
1707162713 “二十九年,正值仲春时节,阳气方兴。皇帝东巡,登上之罘,观赏大海汪洋。诸臣赞赏景物,追颂伟业初创。圣君治国,建定法制,明确纲纪。外教诸侯,用文德之光照耀他们,阐明义理。六国之君邪僻,贪利永无满足,虐杀不止疯狂。皇帝哀怜民众,发师前往征讨,武德奋扬大振。仗义讨伐,守信而行,威烈遍布四方,无不臣服。消灭强暴,拯救百姓,安定四方。明法普遍施行,天下治理安定,永为法则仪伦。伟大啊!普天之下,无不遵循圣上的意旨。群臣都在歌颂始皇的功德,并请求刻于石碑,表率千秋永不磨灭。”
1707162714
1707162715 在东观又刻了一段碑文,文辞写道:
1707162716
1707162717 “二十九年,皇帝春日出游,巡行来到远方。幸临东海之滨,登上之罘高山,观赏初升朝阳。遥望广阔绚丽,众臣推原思念,圣道灿烂辉煌。圣法刚刚实行,对内清理陋习,对外诛灭暴强。军威普扬,震动四方,擒灭六王。统一天下,灾害灭绝,永息兵革。皇帝明德,治理天下,博采众议,不知倦怠。创立大义,设置器物,完备周到,都有标识。大臣安守职分,都知各自事务,诸事皆无猜疑。百姓移风易俗,远近同一法度,终身守法不移。常规既定,后世遵循,永远奉行圣命。群臣赞美圣德,敬颂皇帝功业,请刻之罘之石。”
1707162718
1707162719 不久,始皇前往琅邪,经上党返西行入关。
1707162720
1707162721 三十年,没有发生什么重大事件。
1707162722
1707162723 三十一年十二月,因为一首民谣说“帝若学之(指的是仙)腊嘉平”,始皇有求仙之志,所以把腊月改名为“嘉平”。为此,赐给每个里巷(一百户)六石米、二只羊。秦始皇由四名武士陪着夜里出门,在兰池遇到了强盗。情势窘迫,武士们击杀了强盗,在关中大规模搜捕了二十天。当时米价涨至每石一千六百钱。
1707162724
1707162725 三十二年,始皇前往碣石山,派燕国人卢生访求仙人羡门、高誓。随即在碣石门刻写碑文。拆除城郭,决通堤防。刻文是:
1707162726
1707162727 “皇帝兴师用兵,诛灭无道之君,要把反叛平息。武力消灭暴徒,依法平反良民,民心全都归服。论功行赏众臣,惠泽施及牛马,皇恩遍布全国。皇帝振奋神威,以德兼并诸侯,天下统一太平。拆除城郭,决通河防,铲除险阻。地势已定,百姓没有徭役,天下安抚。男子高兴地务农,女子忙于家务,事各有序。皇恩覆盖百业,合力勤勉耕田,无不安居乐业。群臣敬颂伟业,敬请镌刻此石,留作后世楷模。”
1707162728
1707162729 于是派韩终、侯公、石生去寻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视北部边界,经由上郡返回京城。燕国人卢生被派入海求仙回来了。为了鬼神的事,卢生献上了宣扬符命占验的图录之书,上面写道“灭亡秦朝的是胡”。始皇于是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北上攻打胡人,夺取河套以南地区。
1707162730
1707162731 三十三年,征发那些曾经逃避徭役的犯人、倒插门的赘婿,以及商贩,去夺取南方的陆梁地区,在那设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派那些被贬谪的人去防守。在西北边又驱逐了匈奴,从榆中沿黄河往东,直到阴山,设置三十四个县,并沿黄河修筑长城作为要塞。又派蒙恬渡过黄河北取高阙、陶山、北假,并在这一带筑起堡垒以驱逐戎狄。迁移被贬谪的人,让他们充实新设置的郡县,并禁止这些地区的人祭祀天地鬼神。这一年彗星出现在西方。
1707162732
1707162733 三十四年,贬谪执法不正的官吏,他们中有的人被派去修筑长城,有的人去戍守南越地区。
1707162734
1707162735 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宴,七十位博士上前献酒颂祝寿辞。仆射周青臣走上前去颂扬说:“以前秦国土地不过千里,全靠陛下神灵明圣,平定天下,赶走蛮夷,日月照及之处,无不臣服。改诸侯国为郡县,人人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祸患,天下万代相传。自上古以来,没人比得上陛下的威德。”始皇十分高兴。博士齐人淳于越进言说:“我听说殷朝、周朝都统治天下一千多年,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自己的屏障。如今陛下据有整个国家,而您的子弟却都是平民百姓,这样一旦以后出现像田常、六卿那样的叛臣,而陛下您孤立无援,靠谁来救援呢?凡事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没有听说过。刚才周青臣又当面奉承,以致加重陛下的过失,这样的人绝不是忠臣。”
1707162736
1707162737 始皇把他们的意见下交群臣议论。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彼此相反,而是由于时代变了、情势不同了。现在陛下开创大业,建立了万代不朽的功业,本不是愚蠢的儒生所能理解的。而且淳于越说的是三代旧事,哪里值得效法呢?从前诸侯纷争,重金招徕游说之士。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丞相李斯冒死罪进言。古代天下分散紊乱,没人能统一,因此诸侯群起,议论都是称道古代,非难当今,粉饰虚夸,以淆乱真实,人人欣赏自己私下学的知识,来非议圣上确立的制度。当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决定于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致使人们一听说有命令下达,就各自根据自己所学加以议论,入朝就在心里指责,出朝就去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带头制造谣言。像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臣以为禁止这些是合适的。我请求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不是博士官所职掌,天下有敢收藏《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交给地方官员一起烧掉;有敢相互一起谈论《诗经》、《尚书》的处死;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受黥刑,发配边疆,白天防寇,夜晚筑城;留下来不烧毁的只有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批示说:“可以。”
1707162738
1707162739 三十五年,开始修筑道路,经由九原一直修到云阳,削掉山峰填平河谷,笔直贯通。这时始皇认为咸阳人口多,嫌先王宫廷窄小,听说周文王建都在丰,武王建都在镐,丰、镐两城之间,才是帝王的都城所在。于是在渭水南岸上林苑中建造朝宫。先建前殿于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坐下一万人,下面可竖起五丈高的旗子。四周架有天桥可供驰走,从宫殿之下一直通到南山。在南山的顶峰修建门阙作为标志。又修造天桥,从阿房跨过渭水,与咸阳连接起来,以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跨过银河抵达营室星。阿房宫尚未建成,故暂时先以“阿房”称之,等完工后,再选择一个好名字给它命名。因为是在阿房修筑此宫,所以人们就称它为阿房宫。当时被征调前来修建的有受过宫刑、徒刑的七十多万人,他们中一半人修建阿房宫,一半人营建骊山。从北山开采来山石,从蜀地、荆地运来木料。关中共修建宫殿三百座,关外四百多座。于是在东海边朐山上立石,作为秦的东门。又把三万户迁到丽邑,五万户迁到云阳,凡是搬迁的免除他们十年的赋税和徭役。
1707162740
1707162741 卢生劝说始皇道:“我们寻找灵芝、奇药和仙人,一直找不到,好像是有什么东西妨害了它们。我们心想,皇帝要经常秘密出行以便驱逐恶鬼,恶鬼避开了,神仙真人才会来到。皇上住的地方如果让臣子们知道,就会妨害神仙。真人,是入水不湿,入火不烧,腾云驾雾,和天地共长久的。现在皇上治理天下,没能做到清静无忧。希望皇上所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或许能够得到。”于是始皇说:“我羡慕真人,我就自号‘真人’,不称‘朕’了。”于是下令将咸阳四周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天桥、甬道相互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和美人都安置在里边,全部按照所登记的位置不得移动。皇帝所到的地方,如有人说出去,就判死罪。有一次始皇帝到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车马很多,觉得不好。宫中有人告知了丞相,丞相后来减少了车马。始皇知道后愤怒地说:“这一定是宫中有人将我的话泄漏了出去。”他拷问身边的人,没有人认罪,于是他便下令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全部杀掉了。从此以后,再没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踪。皇帝处理事务,群臣接受命令,一律在咸阳宫进行。
1707162742
1707162743 侯生、卢生一起商量说:“始皇为人,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诸事称心,为所欲为,认为从古到今没有人比得上他。他特别重用狱吏,狱吏得到宠幸。博士虽有七十人,只是凑数,并不任用。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接受已经决定的命令,倚仗皇上办事。皇上喜欢用重刑、杀戮显示威严,官员们都怕获罪,都想保持住禄位,所以没有人敢真正竭诚尽忠。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因而一天更比一天骄横。臣子们担心害怕,专事欺骗,屈从讨好。按照秦法,一人不能兼有两种方术,方术不灵验,立即处死。然而占卜星象云气以测吉凶的人多达三百,都是良士,却因为害怕获罪,只得避讳奉承,不敢正直地说出皇帝的过错。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皇上甚至用秤来称量各种书写文件的竹简木简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额,阅读达不到定额,就不能休息。他贪于权势到如此地步,咱们不能为他去找仙药。”于是就逃走了。始皇听说他们逃走了,就大怒道:“我先前收缴了天下所有不适用的书都烧掉了,我征召了大批文章博学之士和有各种技艺的方术之士,是想任用他们振兴太平。这些方士想要炼造仙丹,寻求奇药,现在却听说韩众不辞而别,徐市等花费以亿计算,始终没找到奇药,只是每天听到他们互相告发非法牟利。我对卢生等人很尊重,赏赐也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企图以此加重我的无德。这些人在咸阳,我派人去查问过,有的人竟妖言惑众,扰乱民心。”于是派御史去一一审查。这些人辗转告发,一个供出一个。始皇亲自把他们从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阳,以儆效尤。就在这一年里,始皇征发更多的流放人员去戍守边疆。他的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还没有归附。儒生们诵读的都是孔子的书,他们都是以孔子为榜样为人处世。现在皇上一律用重刑来整治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始皇听了很生气,于是就派扶苏到北方的上郡,去给蒙恬做监军。
1707162744
[ 上一页 ]  [ :1.7071626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