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65357e+09
1707165357
1707165358 是日光明,听都邑人民之声。声宫,则岁善,吉;商,则有兵;徵,旱;羽,水;角,岁恶。
1707165359
1707165360 或从正月旦比数雨。率日食一升,至七升而极;过之,不占。数至十二日,日直其月,占水旱。为其环千里内占,则为天下候,竟正月。月所离列宿,日、风、云,占其国。然必察太岁所在。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此其大经也。
1707165361
1707165362 正月上甲,风从东方,宜蚕;风从西方,若旦黄云,恶。
1707165363
1707165364 冬至短极,悬土炭,炭动,鹿解角,兰根出,泉水跃,略以知日至,要决晷景。岁星所在,五谷逢昌。其对为冲,岁乃有殃。
1707165365
1707165366 太史公曰:自初生民以来,世主曷尝不历日月星辰?及至五家、三代,绍而明之,内冠带,外夷狄,分中国为十有二州,仰则观象于天,俯则法类于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三光者,阴阳之精,气本在地,而圣人统理之。
1707165367
1707165368 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其文图籍禨祥不法。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
1707165369
1707165370 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于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眛;赵,尹皋;魏,石申。
1707165371
1707165372 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
1707165373
1707165374 太史公推古天变,未有可考于今者。盖略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日蚀三十六,彗星三见,宋襄公时星陨如雨。天子微,诸侯力政,五伯代兴,更为主命,自是之后,众暴寡,大并小。秦、楚、吴、越,夷狄也,为强伯。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禨祥候星气尤急。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衡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
1707165375
1707165376 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秦之疆也,候在太白,占于狼、弧。吴、楚之疆,候在荧惑,占于鸟衡。燕、齐之疆,候在辰星,占于虚、危。宋、郑之疆,候在岁星,占于房、心。晋之疆,亦候在辰星,占于参、罚。
1707165377
1707165378 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中国于四海内则在东南,为阳;阳则日、岁星、荧惑、填星;占于街南,毕主之。其西北则胡、貉、月氏诸衣旃裘引弓之民,为阴;阴则月、太白、辰星;占于街北,昴主之。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是以秦、晋好用兵,复占太白,太白主中国;而胡、貉数侵掠,独占辰星,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其大经也。此更为客主人。荧惑为孛,外则理兵,内则理政。故曰“虽有明天子,必视荧惑所在”。诸侯更强,时灾异记,无可录者。
1707165379
1707165380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因以张楚并起,三十年之间兵相骀藉,不可胜数。自蚩尤以来,未尝若斯也。
1707165381
1707165382 项羽救钜鹿,枉矢西流,山东遂合从诸侯,西坑秦人,诛屠咸阳。
1707165383
1707165384 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平城之围,月晕参、毕七重。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数丈,天狗过梁野;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元光、元狩,蚩尤之旗再见,长则半天。其后京师师四出,诛夷狄者数十年,而伐胡尤甚。越之亡,荧惑守斗;朝鲜之拔,星茀于河戍;兵征大宛,星茀招摇: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由是观之,未有不先形见而应随之者也。
1707165385
1707165386 夫自汉之为天数者,星则唐都,气则王朔,占岁则魏鲜。故甘、石历五星法,唯独荧惑有反逆行;逆行所守,及他星逆行,日月薄蚀,皆以为占。
1707165387
1707165388 余观史记,考行事,百年之中,五星无出而不反逆行,反逆行,尝盛大而变色;日月薄蚀,行南北有时:此其大度也。故紫宫、房心、权衡、咸池、虚危列宿部星,此天之五官坐位也,为经,不移徙,大小有差,阔狭有常。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为纬,见伏有时,所过行赢缩有度。
1707165389
1707165390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羽小,饰诈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夫常星之变希见,而三光之占亟用。日月晕适,云风,此天之客气,其发见亦有大运。然其与政事俯仰,最近人之符。此五者,天之感动。为天数者,必通三五。终始古今,深观时变,察其精粗,则天官备矣。
1707165391
1707165392 苍帝行德,天门为之开。赤帝行德,天牢为之空。黄帝行德,天夭为之起。风从西北来,必以庚、辛。一秋中,五至,大赦;三至,小赦。白帝行德,以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月晕围,常大赦载,谓有太阳也。一曰:白帝行德,毕、昴为之围。围三暮,德乃成;不三暮,及围不合,德不成。二曰:以辰围,不出其旬。黑帝行德,天关为之动。天行德,天子更立年;不德,风雨破石。三能、三衡者,天廷也。客星出天廷,有奇令。
1707165393
1707165394 中宫的天极星,是其中最明亮的一颗,是太一天神的常位;天极星旁边的三颗小星象征着三公,有人说它们是太一神诸子的象征。天极星的后面是形如钩状的四颗勾星,其中最后一颗大星是正妃,其余三颗是后宫的侧妃嫔媵之类。环绕并护卫着中宫的有十二颗星,象征着文、武等诸臣。以上所有的星构成了中宫,统称为紫宫。
1707165395
1707165396 在紫宫前门口,有三颗星对着斗口,呈椭形。北端呈尖状的星,星光暗淡,若隐若现,叫作阴德星,又称为天一星。紫宫左方的三颗星,叫作天枪;右前方的五颗星叫天棓;后面横跨银河直达东壁宿和营室宿的六颗星,叫作阁道。
1707165397
1707165398 北斗七星,就是《尚书》中说的“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的“七政”。北斗的斗杓与东宫七宿中的角宿相连,斗衡向南与南斗相对,斗魁星处于西方七宿中的参宿头顶上方。历法上,以黄昏时北斗斗杓所指十二辰方位的名称来命名该月月名的方法叫昏建,主华山及其西南方向的祸福吉凶;以夜半时斗衡所指方位命名该月月名的方法叫夜半建,其主黄河、济水之间的中原地区的祸福吉凶;以黎明时斗魁所指方位命名该月月名的方法叫平旦建,其主海、岱东北方向的祸福吉凶。北斗的形状如同天帝的车子,它在天极中央附近运行,因而钳制并主宰着四方地域的分野。区分阴阳,建明四时,平均五行,移易节度,确定十二辰纪的位置,这些全都要依靠北斗。
1707165399
1707165400 在斗魁星上方如筐般形状的六颗星,叫做文昌宫:六颗星的名称一是上将,二是次将,三是贵相,四是司命,五是司中,六是司禄。在四颗斗魁星中间,有星名贵人之牢。在斗魁星下方也有六颗星,每两两相邻,成三对,合称三能。三能星明暗颜色如果相同,则象征着君臣之间的关系和睦;如果不同,则表示君臣之间关系紧张。北斗旁的辅星明亮且靠近主星开阳,则表示辅佐的大臣权重且受信任;如果辅星距主星远而且暗小,则表示不受信任,辅佐的大臣权势弱小且与君王关系疏远。
1707165401
1707165402 北斗的杓尾末端有两颗星,靠近北斗的称为天矛,又名招摇;离北斗较远的称为盾星,又叫天锋。靠近斗杓有十五颗星,它们构成的形状上如勾,下如环,名叫贱人之牢。如果这些星看起来比较清晰,则象征着尘世中的囚犯多;如果看起来暗淡不清。则是囚犯得以开脱的征兆。
1707165403
1707165404 如果天一、天枪、天棓、天矛和盾星看上去在摇动,且星光的芒角大,这预示着世间战乱将起。
1707165405
1707165406 东宫形状看起来像苍龙,有房、心二星宿。心宿有如天王发布政令的明堂,其中最大的那颗为天王星,其前后各有一颗小的是子星。心宿的三颗星排列形状不宜在一条直线上,如在一条直线上则说明天王的政令失宜。房宿有如天王府,又名天驷。房宿以北是右骖星。旁边的两星叫衿星,衿星北边的一颗星叫辖星。房宿东北方向弯曲排列的十二颗星叫旗。旗中有四星名为天市,有六星名为市楼。天市中星数多,则说明世间富足殷实;星数少则说明国民虚贫。房宿以南有许多星,称为骑官星座。
[ 上一页 ]  [ :1.7071653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