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65619e+09
1707165619
1707165620 太史公推求古代天象的变化,发现没有今天可用来考证的资料。于是便以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的历史为例,据记载其间有三十六次日蚀,出现彗星三次,在宋襄公时出现一次如同降雨般的星体陨落。当时,天子微弱,政事由有力者诸侯主持,相继兴起五霸,天下的政令迭次更换。此后,人众多的对寡少者横施强暴,大国对小国加以兼并。秦、楚、吴、越诸国都是夷狄之国,也成了强有力的霸主。自田氏篡夺了齐国政权、韩、赵、魏三家分割晋国以后,进入战国时期。各国间竞相攻取掠夺,相继而起战争,城镇遭屡次屠灭,加上灾荒、疾疫与火焚所致的焦土之痛,各国君臣皆以此为忧患,所以当务之急便是观察祥瑞征兆、测候星气以预见吉凶。近世以来,十二诸侯、七国争相为王,倡言纵横的人接踵而至,何去何从,骤难判定。在这种情况下,皋、唐、甘、石等人,各自根据当时的事物来解释他们的占卜书籍,以致记载他们占验事的资料零杂琐屑,甚至小到米盐等事。
1707165621
1707165622 占卜以二十八宿分主十二州,而十二州由北斗兼主,自很久以前就是这样了。秦国疆域内的吉凶,由太白星候望,狼、弧星占卜。吴国、楚国疆域内的吉凶,由荧惑星候望,鸟衡星占卜。燕国、齐国疆域内的吉凶,由辰星候望,虚、危星占卜。宋国、郑国疆域内的吉凶,由岁星候望,房、心星占卜。晋国疆域内的吉凶,由辰星候望,参、罚星占卜。
1707165623
1707165624 到了秦国吞并三晋和燕、代地区以后,自华山与黄河以南的地区成为中原的中心。此地在四海内处东南方向,东南方属阳;阳则与日、岁星、荧惑、填星相对应;以天街星以南诸星作占,以毕宿为主。胡、貉、月氏等穿毡裘、以射猎为生的百姓在中原西北;西北为阴,阴则与月、太白、辰星相对应,以天街星以北诸星作占,以昴星为主。所以中原的山脉、河流的走向多是自西南向东北,山川的源头在陇蜀地区,而末尾在渤海、碣石一带消失。秦、晋好用兵,有夷狄风,复占太白星,而秦、晋为中原地。所以,中原不但占日、岁等星,还占太白星,太白星也主中原域内的祸福吉凶;而中国经常受胡、貉侵掠,只占辰星,因为辰星出入轻躁、疾速,类夷狄,所以常主夷狄人的吉凶,也是作占的通用原则。太白星与辰星更相为主客。荧惑星为悖乱,外占兵事,内占政事,所以文献有“虽然有明天子在位,也必须时常观察荧惑星的位置”的说法。诸侯变得更为强大,当时灾异等事的记述,没有可以采录的。
1707165625
1707165626 秦始皇在位时,十五年之间彗星出现了四次,时间长的存在达到八十多天,彗星大的,几乎横贯天空。后来,秦朝果然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对外与四夷交战,死人枕藉,如同乱麻。因而有陈胜等人共同起兵,前后三十多年,士兵相互践踏致死的不计其数。从蚩尤以来,从没有如此残酷的。
1707165627
1707165628 项羽援救巨鹿时,枉矢星西流。此后,山东诸侯联兵,西行破秦,秦朝降兵被坑杀,咸阳城被屠灭。
1707165629
1707165630 汉朝兴起时,五星会聚于东井宿之中。汉高祖被匈奴兵围于平城时,在参、毕二宿附近,月晕多至七重。诸吕作乱时,发生了日食,虽是白昼但也黑暗无光。吴、楚等七国叛乱,有长达数丈的彗星出现,梁国郊野有天狗星经过。七国兵起以后,以至于梁国城下尸横血流。元光、元狩年间,两次出现蚩尤旗星,其长横过半个天空。以后四处出兵京城,与夷狄前后作战数十年,其中同胡人的战争最为激烈。越国灭亡的征兆,是荧惑星守于南斗;攻拔朝鲜的征兆,是彗星出现于南河、北河;出兵征讨大宛前,有彗星于招摇附近出现。以上是最为明显的例证。至于一些小的、较为间接的例证,更是数不胜数。由此可见,没有一件事不是先由天象表现出来,然后才在世间得以应验。
1707165631
1707165632 自汉初以来占卜天数最著名的人,观星的是唐都,望气的有王朔,卜岁的有魏鲜。甘德、石申的历法中用五星作占,不过他们认为只有荧惑星才有反行或称为逆行。所以,凡有荧惑星逆行所停留的地方,以及逆行的其他星,日与月的薄蚀等,都可以用来占卜。
1707165633
1707165634 我曾观看史书的记载,对历朝发生的事件进行考察,发现近百年间,五星出现以后没有一颗不逆行的。逆行的,常常看到星变大,颜色也有变化;发生日月薄蚀,与它们所处的南北相对位置有关,这与以前所知的不同。紫宫、房心、权衡、咸池、虚危等列宿部内的星宿,是天上五官的坐位,为经星,不迁徙移动,各有大小差别,各有宽窄常度;而水、火、金、木、填星,这是天上五官辅佐五颗星,为纬星,它们或出现或隐伏,皆有一定规律,赢或缩以及运行也都有确定的度数。
1707165635
1707165636 日有变化,预示应该修德;月有变化,预示应该减少刑罚;其他星有变,则应该结和人心。凡天体有变化,度数只要超过正常的就要占卜吉凶。一般是国君强大而且有德,则国家吉利;国君弱小而又诈诡文饰,则国家凶险。修德是一个国君对付天变最好的办法,然后是改革政事,再次就是要就事论事,有危事才加以挽救,又其次是禳除灾害对神行礼,最下者是不采取任何措施。普通经星的变化很少见,常常使用的是对日、月、五星等三光变化进行占卜。日晕、月晕、日月交食、云和风,这五种变化是过客,但它们的出现也都与天道规律有关。而它们与世间政事的关联,最接近于天向人预示降下吉凶的征兆或凭证。上述五种,都是天有所感而产生的变化。占卜天数的人,必须通晓日、月、星三光及五气的占卜,要了解古今终始状况,要深刻观察时事的变化,对它们的精粗质地进行研究。那么,作为一个掌管天文的官员来说,这样才可称得上是尽善尽美了。
1707165637
1707165638 东方苍帝行德政,天门为之打开,三光能从中间通行。南方赤帝行德政,天牢为之空虚。中央黄帝行德政,连天夭星也会起变化。有风从西北方向来,必是在庚、辛日。整个秋季中,能有五次这种风,当有大赦;有三次这种风,有小赦。西方白帝行化施德,在来年春季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若有月晕成围,当有大赦,是由于太阳寒水的影响太大,通过行赦以消阴气的缘故。另一种说法是,白帝行化施德,月晕包围毕宿、昴宿。如果包围三个晚上,功德才算完成;如果不足三个晚上,或者月晕有缺口,没有合围,便不能成功德。还有一种说法是,辰星被月晕围,时间不出旬日之间即会应验。北方黑帝施行德政,天关星为之动摇。上述五方天帝交替主政,天子为此将更改年号;若不能顺应变换行德政,必示警戒,有暴雨疾风,破石拔木。三能和三衡,是天帝的宫廷,天廷之中有客星出现,必产生奇异的政令。
1707165639
1707165640
1707165641
1707165642
1707165643 文白对照史记 [:1707161125]
1707165644 文白对照史记 封禅书第六
1707165645
1707165646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旷远者千有余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1707165647
1707165648 《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辑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
1707165649
1707165650 禹遵之。后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渎,二龙去之。其后三世,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后八世,至帝太戊,有桑谷生于廷,一暮大拱,惧。伊陟曰:“妖不胜德。”太戊修德,桑谷死。伊陟赞巫咸,巫咸之兴自此始。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称高宗。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惧。祖己曰:“修德。”武丁从之,位以永宁。后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后三世,帝纣淫乱,武王伐之。由此观之,始未尝不肃衹,后稍怠慢也。
1707165651
1707165652 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衹。皆用乐舞,而神乃可得而礼也。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
1707165653
1707165654 周公既相成王,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
1707165655
1707165656 自周克殷后十四世,世益衰,礼乐废,诸侯恣行,而幽王为犬戎所败,周东徙洛邑。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其牲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一云。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
1707165657
1707165658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其语不经见,缙绅者不道。
1707165659
1707165660 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
1707165661
1707165662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遂都雍。雍之诸祠自此兴。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磔狗邑四门,以御蛊灾。
1707165663
1707165664 德公立二年卒。其后年,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1707165665
1707165666 其后十四年,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
1707165667
1707165668 秦缪公即位九年,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俈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是岁,秦缪公内晋君夷吾。其后三置晋国之君,平其乱。缪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 上一页 ]  [ :1.7071656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