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65857e+09
1707165857
1707165858 自古以来受天命成为帝王的人,谁不想去举行封禅大典?原来大多只是在没见到有吉兆祥瑞出现才忙着去行封禅礼,却从来没有过已经出现了封禅必需的吉兆和瑞应而不去泰山行封禅礼的。有的人虽然顺应天命当上了帝王,却未能成就治世的大功;有的人虽到了梁父,但道德却与封禅的盛举不相称;有的人虽道德和功业齐备了,但又来不及去行封禅大礼,以至于真正能到泰山举行封禅大礼的极少。古书记载说:“三年不行礼,礼制必废;三年不举乐,乐必坏。”每逢盛世,帝王便举行封禅大礼以表示对上天的敬畏,感谢上天的庇护;衰世则停礼而不搞这项活动。这种典礼没有举行,远的已千年有余,近的也有数百年了,所以封禅的仪式缺少记载或已湮灭,详细的礼仪情形已无法流传于后世了。
1707165859
1707165860 《尚书》中说,舜用美玉制作了天文观测仪,以了解日、月、五星的运行情况。于是他祭祀上帝,祭祀六宗,遥望祭祀山川,一一拜祭地上群神。他收取各地诸侯所持瑞玉,挑选黄道吉日,会见四方的诸侯牧守,再将所得瑞玉归还给他们。当年二月,舜巡视东方,到达岱宗。岱宗,就是泰山。他在泰山焚烧柴薪举行祭祀,按顺序望祭山川之神。而后又觐见东后。东后,就是东方的诸侯。他调整四时与月、日的相对误差,统一声律与度量衡,修饬五礼以及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等不同等级人的贽见礼仪。五月,他巡察至南岳。南岳,就是衡山。八月,他巡察至西岳。西岳,就是华山。十一月,他巡察到至北岳。北岳,就是恒山。他对这些山的祭祀,全都与泰山的拜祭礼仪相同。中岳,就是嵩山,他每五年便来此巡察一次。
1707165861
1707165862 禹沿用了这样的巡察制度。直至第十四代后,也就是帝孔甲。孔甲喜欢神祀,但作风淫乱,亵渎了神灵,于是夏宫殿内的两条龙离开了。此后三世,汤伐夏桀后,想废掉夏祭社神的神坛,但没有合适的对象,于是就停止了,便让人作了名为《夏社》的文诰。此后八世,至太戊帝时,庭院中长出了一棵桑、谷二木合生的树,只一个晚上便长到拱把粗,太戊很是害怕。伊陟说:“妖不胜德,邪不压正。”于是太戊便勤修自己的德行,行善政,桑谷合生树便自己枯死了。伊陟将此事告知了神职人员巫咸,巫咸便记录了《咸又》四篇,从此巫咸等神职人员便开始兴起。此后十四世,帝武丁得到了傅说,任为相国,殷朝又重新兴盛了起来,武丁因此被称为“高宗”。武丁在位时,有只野鸡登上了鼎耳鸣叫,武丁因此非常害怕。贤臣祖己说:“修德就不用怕了。”武丁听从了他的建议,帝位得以长久稳固安宁。过了五世,帝武乙由于怠慢神灵,遇雷震而死。过了三世,帝纣淫乱,武王兴兵伐纣。由此看来,开国创业的帝王都对神衹肃敬有加,只是后代君主渐渐怠慢松懈了。
1707165863
1707165864 《周官》说,冬至那一天,君王要在都城南郊祭天,这是为了迎接夏至日的到来;夏至那一天,也要拜祭地衹。祭祀时都采用音乐、舞蹈的形式,这样神灵才可能接受祭祀者的礼敬。天子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要视五岳如同礼待三公,视四渎如同礼待诸侯,诸侯只拜祭境内的名山大川。四渎,就是指长江、黄河、淮水、济水。天子祭天之地称为明堂、辟雍,诸侯祭祀之地称为泮宫。
1707165865
1707165866 周公因做了成王的相国,所以定下制度,郊祀时用后稷配天,宗庙祭祀时在明堂里祭祀文王以配上帝。从夏禹时期起便开始从事社神的祭祀,因后稷稼穑有功,所以增加了后稷的神祠,因此郊祭与社祭都有很悠久的历史了。
1707165867
1707165868 自周朝灭殷商以后到十四世,世道更加衰落,礼乐废弃,各诸侯恣意行事,而周幽王被犬戎战败后,周朝被迫东迁都城至洛邑。秦襄公攻打犬戎解救周危,因功劳大而位列诸侯。秦襄公既为诸侯,居住在西部边陲,自认为是少暤神的代表,作西畤祭祀白帝,祭品用马驹、黄牛、羝羊各一头。其后十六年,秦文公到汧、渭二水之间打猎,想在此居住下来,卜得吉兆。文公做梦梦见有一条黄蛇,身子从天上一直垂到地面,嘴巴一直伸到鄜城一带的田野中。文公把梦到的现象讲给史敦听,史敦说:“黄蛇是上帝的象征,请君祭祀它。”于是秦文公便建立了鄜畤,用三牲大礼郊祭白帝。
1707165869
1707165870 在建立鄜畤以前,雍城旁边本来有个吴阳武畤,雍城东边也有个好畤,都是废弃已久无人祭祀的地方。有人说:“自古以来,因为雍州地势高,多为神明聚居之处,所以立畤郊祀上帝,其他诸神的祠庙也就逐渐聚集到这里。大约黄帝时就有人在这祭祀,直到晚周时都还有人在这举行郊祭。”这些话不见于经典,有身份的大人也不会说。
1707165871
1707165872 作鄜畤之后九年,秦文公得到一块质地好像石头的东西,于是便在陈仓山北坡的城邑中把它供奉起来。其神灵有时一年也不会来,而有时一年之中却数次降临,多在夜晚降临,发出像流星般的光芒,从东南方向落入祠城中,样子像雄鸡一般,发出殷殷的鸣叫声,引得野鸡也纷纷夜啼。祭祀这位神灵时,用牛、羊、猪各一头,称其为“陈宝”。
1707165873
1707165874 作鄜畤后七十八年,秦德公即位,经占卜定居雍城,后世子孙把疆域一直扩展到黄河沿岸,占卜后便定都于雍城,雍城的许多祠庙都是在这段时期修建的。秦德公每次祭祀所用牲畜多达三百头,又作祭伏的祠庙。还在城邑四方磔裂狗,用来防御蛊灾的侵害。
1707165875
1707165876 德公在位二年而死。又过了四年,秦宣王在渭水南岸建造了密畤,用来祭祀青帝。
1707165877
1707165878 这以后的第十四年,秦缪公即位称帝。一次,他病卧五天不省人事;醒来后,就说梦见了上帝,上帝命缪公去平定晋国内乱。史官将此事记载下来收藏在内府。而后世都说,秦缪公曾去过天上。
1707165879
1707165880 秦缪公即位的第九年,齐桓公称霸,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想举行封禅活动。管仲说:“古时候在泰山、梁父举行封禅的共有七十二家,我知道的只有十二家。以前无怀氏封过泰山,禅过云云山;伏羲封过泰山,禅过云云山;神农封过泰山,禅过云云山;炎帝封过泰山,禅过云云山;彭帝封过泰山,禅过亭亭山;颛顼封过泰山,禅过云云山;帝俈封过泰山,禅过云云山;尧封过泰山,禅过云云山;舜封过泰山,禅过云云山;禹封过泰山,禅过会稽山;汤封过泰山,禅过云云山;周成王封过泰山,禅过社首山。他们都是受天命成为帝王以后才举行封禅的。”齐桓公说:“寡人向北征伐山戎,到过孤竹国;向西征伐大夏,远涉流沙,勒马停车,登上过卑耳山;向南征伐到达召陵,登上熊耳山眺望长江、汉水。为平乱伐叛等武事,共召集诸侯会兵三次;为政治、外交等文事,共集会了六次;前后共九次集会诸侯,一统天下,诸侯无一人敢违背于我。这与之前三代受天命成为帝王的人,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于是管仲明白,对桓公不能用言辞来说服,因此想设置些不可能的事情来阻止他,便说道:“古时候封禅,需要用鄗上地区的黍米、北里地区的谷物来做祭天用的粢盛;要用生于江淮之间的三脊茅,来编织荐神用的席子;要有东海进贡的比目鱼,西海进贡的比翼鸟,然后还要有那些不召自至的十五种吉祥物才可以。如今却是什么祥瑞也没有,凤凰麒麟还未降临,嘉谷也没出现,而田野中的蓬蒿杂草却很茂盛,鸱枭等恶鸟也数次在朝堂出现。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封禅,是不是有点儿不太合适?”于是齐桓公便打消了封禅的念头。这一年,秦缪公送晋夷吾回国立为晋君。此后又三次为晋国立了君主,平定了晋国的内乱。缪公在位三十九年后去世。
1707165881
1707165882 此后又过了一百多年,有孔子论述了“六艺”。书传中曾简略地记述了七十多位因改姓而出现的新王封泰山禅梁父的活动,却未记载有关封禅俎豆之礼的情况,可能是难以说清的缘故吧。曾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谛祭的礼仪,孔子说:“不知道。倘若知道谛祭的事,那天下的任何事都将如同观察自己的掌纹一样清楚。”《诗经》中说纣王在位,文王受天命后,他的政绩功业还不足去封泰山。武王在灭殷以后二年、天下尚未安宁就去世了。所以,周朝一直到成王时才说得上德政融洽,成王要封泰山才算得上合乎道理。不过,此后周王室衰弱,各诸侯国大臣执政,鲁国的季氏也去祭泰山,孔子曾嘲笑过这种事。
1707165883
1707165884 这一时期苌弘以方术效力于周灵王,因周王室衰弱,诸侯们不肯来朝见周王,所以苌弘明目张胆地搞起了鬼神活动,并设置了射狸首的迷信活动。狸首,代表那些不肯来朝见周王的诸侯,想凭借神怪的力量让诸侯来朝。诸侯没有听信这一套,晋国人就把苌弘抓了起来杀掉了。周朝人谈方术神怪就是从苌弘这时开始的。
1707165885
1707165886 此后又过了一百多年,秦灵公在吴阳建造了上畤,来祭祀黄帝;建造了下畤,用来祭祀炎帝。
1707165887
1707165888 此后四十八年,周朝太史儋朝见秦献公时说:“最早时秦与周是在一起的,后来分离了,五百年后应当重新联合,联合十七年后就会有霸王出现。”不久,秦朝都城栎阳下起了黄金雨,秦献公便因此认为是得到了五行中金的祥瑞,所以就在栎阳建造了畦畤来祭祀白帝。
1707165889
1707165890 此后又过了一百二十年,秦灭了周朝,周朝王权的象征九鼎,落入了秦国手中。而有人说宋国的太丘社坛被毁以后,九鼎便沉入了彭城下的泗水中。
1707165891
1707165892 又过了一百一十五年,秦国统一了天下。
1707165893
1707165894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称帝,有人说:“黄帝获得了五行中的土德,故有黄龙和大蚯蚓出现;夏朝有木德,所以有青龙降临在都城郊外,草木也长得格外茁壮茂盛;商朝有金德,所以从山中流出了银子;周朝有火德,所以有红色乌鸦这种祥瑞出现。如今秦朝改变了周朝天下,是得水德的时代。过去秦文公外出打猎,曾遇到过一条黑龙,这就是水德的吉祥物。”于是秦朝把黄河改名为“德水”,把冬季的十月作为每年的开端,崇尚黑色,尺度以六为数,音声崇尚大吕,政事推崇法令。
1707165895
1707165896 秦始皇即帝位的第三年,东出巡察郡县,在驺县峄山建祠祭祀,歌颂秦朝的功德伟业。于是从齐鲁之地征召了儒生、博士等七十人作为随从,一同来到泰山脚下。众儒生中有的人建议说:“古时候封禅,帝王乘坐的车子要以蒲草把车轮包裹起来,是怕踩踏伤害了山上的土石草木;祭祀时要把地面打扫一遍,铺上用草、禾秸编制的席子,这说明古代祭祀是很容易办到的。”秦始皇听他们说的各不相同,并且与情理不合,难以实行,因此不用儒生。于是命人开山修路,从泰山南面一直到山顶。他立碑来歌颂自己的功德,表明他应该封禅的理由。然后他从泰山北面下山,在梁父山禅祭地神。封禅的仪式大多都是沿用在雍城祭祀上帝的仪式,但具体的封禅活动都很秘密,世人无法知晓,也无从记录。
1707165897
1707165898 秦始皇上泰山时,行至半山腰时正好遇到暴风雨,便在大树下避雨。众儒生因之前已经被贬退了,没能够参与封禅的礼仪,听说秦始皇在上山途中遭遇暴风雨,便乘机讥笑他。
1707165899
1707165900 封禅完毕后,秦始皇便继续东巡到海上,沿途中分别祭祀名山大川之神及八神,并寻求羡门高一类的仙人。八神名目自古以来就有,也有的人说是在姜太公之后创造出来的。齐国之所以名为齐,就是因为八神之一的天齐神的缘故。对天齐神的祭祀早已废绝,因而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所谓“八神”,一是天主,在天齐祭祀,天齐是渊水之名,在临淄城南郊的山脚下。二是地主,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祀。因为天神性喜阴,祭祀它就必须在高山的下面,小山的上面,祭祀之地称为畤;地神性喜阳,祭祀它就必须在低洼地区的圆丘上。三是兵主,在蚩尤山祭祀它。蚩尤祠在东平郡的陆监乡,属于齐国西境。四是阴主,在三山祭祀它。五是阳主,在之罘山祭祀它。六是月主,在莱山祭祀它。三山、之罘山、莱山均在齐国北部,临近渤海。七是日主,在成山祭祀它。成山绝壁回曲,入于海中,在齐东北部最边隅地区,据说是迎接日出的地方。八是四时主,在琅邪山祭祀它。琅邪在齐国东部,是一年四季开始的地方。祭祀八神时都要用牛、羊、猪各一头,只是巫祝的数目、圭币的名目与数目有所不同。
1707165901
1707165902 自齐威王、宣王的时候,驺衍等人便开始著书立说,论述五行五德的变化终始。到秦称帝后,有齐人拿这套理论上奏秦王,所以秦始皇采用了它。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等都是燕国人,他们采用道家神仙的法术,编说脱胎换骨、白日飞升的故事,大多依托鬼神等事。驺衍以阴阳交替、主宰命运的理论显名于诸侯,而燕齐地区海上的那些方士,因为对他们的法术理论不能通达,因此更多荒诞奇怪、阿谀奉迎、苟且求合的人便因此兴起,其人数之多不可胜计。
1707165903
1707165904 自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开始,就不断派人出海寻找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这三座神山,据传都在渤海之中,路程虽不算远,但困难在于人将要接近山侧时,就会有海风吹引船只离山远去。据说曾有人到过那里,那里有许多仙人和长生不老的药。山上的东西和禽兽都是白色的,宫阙是用黄金和白银建造的。没到三山之前,其看起来有如一片白云;来到三山跟前后,三神山看起来反而在海水之下。想要登山时,却又被海风吹走,始终不能到达山上。世俗间的帝王们没有不钦羡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到海上游览,那些向他谈及此事的方士不计其数。秦始皇担心自己亲自到海上也找不到三神山,于是便派人带着童男童女先到海上寻找。船从海中回来,他们都以在海上遇到怪风不能到达为由,却又都说虽未到达,却确实看到了三神山。第二年,秦始皇重游海上,到了琅邪,回程时路过恒山,取道上党回到咸阳。三年后,他巡游碣石山,查问了被派遣出海寻找三神山的方士,然后从上郡返回京城。五年后,秦始皇南游到湘山,接着东行登上了会稽山,并来到海上,希望能寻得海上三神山中的长生不老药。结果未能如愿,返回的路上病死在沙丘宫。
1707165905
1707165906 二世元年,秦二世东出巡游到碣石山,并沿海南下,途经泰山,到达会稽,所到之处都按礼仪进行了祭祀,并且在始皇所立石碑上撰文纪事,来颂扬秦始皇的功德。这年秋天,各地诸侯纷纷起兵反叛秦朝。三年后,秦二世被赵高所杀。
[ 上一页 ]  [ :1.7071658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