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69093e+09
1707169093 勾践平定吴国以后,就出兵向北渡过黄河,与齐、晋诸侯在徐州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胙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后,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给了楚国,把吴国曾经侵占宋国的土地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1707169094
1707169095 范蠡后来离开了越国,从齐国给大夫文种发来一封信,信中说:“飞鸟被射尽后,良弓就会被藏起来了;狡兔一死,狗就被主人煮着吃了。越王这个人长脖子,尖嘴巴,只可以与之共患难,不可以跟他共享乐,你为什么还不离去呢?”文种看过信后,声称有病不再上朝。有人中伤文种说他要作乱,越王赐给文种一把剑说:“你教给我攻伐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采用三条就打败了吴国,另外四条还在你那里,你替我到先王面前试试那四条吧!”文种于是自杀身亡。
1707169096
1707169097 勾践逝世后,其儿子王鼫与即位。王鼫与逝世后,其儿子王不寿即位。王不寿逝世后,其儿子王翁即位。王翁逝世后,其儿子王翳即位。王翳逝世后,其儿子王之侯即位,王之侯逝世后,其儿子王无强即位。
1707169098
1707169099 王无强在位之时,越国出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与中原各国争霸。楚威王的时候,越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人劝越王说:“越国不攻打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霸。估计越国之所以不攻楚国,是因为没有韩、魏两国的支持。韩、魏本来就不会攻打楚国。韩国如果攻打楚国,它的军队就会覆灭,将领就会被杀,那么叶、阳翟就会处于危境;魏国攻打楚国也是一样的结果,军队覆灭、将领被杀,那么陈、上蔡就不得安宁。所以韩、魏侍奉越国,就不至于军队覆灭、将领被杀,也不会立下汗马之劳,您为什么重视得到韩、魏的支持呢?”越王说:“我所要求韩魏的,并非是与楚军短兵相接,何况攻城围邑呢?我只是希望魏军聚集在大梁城下,齐军在南阳、莒地练兵,这样把常、郯边界聚结在一起,那么方城以外的楚军不再南下,淮、泗之间的楚军不再向东,商、于、析、郦、宗胡等地即中原,夏路西部地区的楚军不足以防备秦国,江南、泗上的楚军不足以抵御越国。那么,齐、秦、韩、魏四国就可以在楚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韩、魏不用作战就能扩大疆土,不用耕种就能收获。而现在韩魏并没有这样做,却在黄河、华山之间互相攻伐,从而被齐国和秦国所利用。所期待的韩魏如此失于谋划,怎么能依靠他们称王呢!”齐国使者说:“越国没有灭亡真是太庆幸了!我不看重他们使用智谋,因为那智谋就好像眼睛一样,虽然能看见毫毛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如今君王您都知道韩魏失策了,却不知道越国自己的过错,这就像刚才我说的能看见毫毛却看不见自己睫毛的眼睛了。君王所期望于韩魏的,并非是他们的汗马功劳,也不是与他们联合,而是分散楚军的兵力。如今,楚军兵力已经分散了,何必有求于韩魏呢?”越王说:“那该怎么办呢?”使者说:“楚国三个大夫已分率所有军队,向北包围了曲沃、于中,直到无假关,战线总长为三千七百里,景翠的军队聚结到北部的鲁国、齐国、南阳,兵力还能有比这更分散的吗?况且君王所希望的是使晋、楚争斗;晋、楚不斗,越国不出兵,这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这时不攻打楚国,我由此判断越王从大处说不想称王,从小处说不想称霸。再说,仇、庞、长沙是楚国的粮食盛产地,竟泽陵是楚国的木材盛产地。越国如果能出兵打通无假关,这四个地方将不能再向郢都进献粮食、木材了。我听说过,图谋称王却不能称王,还可以称霸。然而不能称霸的,王道也就彻底丧失了。所以希望大王您可以转去攻打楚国。”
1707169100
1707169101 于是越国就放弃齐国,转而攻打楚国。楚威王出兵迎击,大败越军,杀死无强,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北边在徐州大败齐军。越国从此分崩离析,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沿海,服服帖帖地向楚国朝贡。
1707169102
1707169103 七代后,君位传到闽君摇,他辅佐诸侯推翻了秦朝。汉高帝又封摇做了越王,继续承继越国的奉祀。东越、闽君都是越国的后代。
1707169104
1707169105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的时候,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帷幄二十多年,最终消灭吴国,一洗会稽之败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勾践借此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他共享安乐,于是写信辞别勾践说:“我听说,君王忧愁臣子就应该劳苦,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以前您在会稽受辱,我之所以未死,就是为了报仇雪恨。如今既然已经雪耻,臣请求您对于会稽之事赐我以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君主可以发布这样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意趣。”于是他收拾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再未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1707169106
1707169107 范蠡渡海来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艰苦奋斗,父子合力治理产业。没过多久,积累财产就达到几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让他做了国相。范蠡叹息道:“居家置业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极致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这是不吉祥的。”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散尽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携带着贵重财宝,秘密离开了,到陶地住下来。他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交易买卖的道路非常通畅,在这里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好父子都要耕种畜牧,买进卖出都等待时机,以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没过多久,家资又积累到万万。天下人都称赞陶朱公。
1707169108
1707169109 朱公住在陶地时,生了小儿子。小儿子刚成人,朱公的二儿子杀了人,被楚国关押起来。朱公说:“杀人者抵命,这是常理。可是我听说家有千金的儿子不会在闹市中被杀。”于是派小儿子去探望二儿子。他打点好一千镒黄金,装在麻袋中,用一辆牛车载运。将要派小儿子出发时,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去,朱公不同意。长子说:“家里的长子叫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您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去,这说明我不肖啊。”说完准备自杀。他的母亲又替他说:“现在派小儿子去,未必能救出二儿子的命,却先白白失去了大儿子,这怎么能行?”朱公不得已,就派了长子,写了一封信要大儿子送给故友庄生,说:“到楚国后,要把千金送到庄生家,一切听从他去办理,千万不要与他发生争执。”长子走时,又私自携带几百镒黄金。
1707169110
1707169111 长子到达楚国,看见庄生家靠近楚都外城,拨开野草才能到达庄生家门,居住条件十分贫穷。可是长子还是送上父亲的信,向庄生进献了千金,如他父亲所说。庄生说:“你赶快离去,千万不要留在此地!等弟弟释放后,不要问原因。”长子离去,不再探望庄生,但私自留在了楚国,把自己携带的黄金送给了楚国主事的达官贵人。
1707169112
1707169113 庄生虽然住在穷乡陋巷,但由于廉洁正直闻名于楚国,从楚王以下都尊奉他为老师。朱公献上黄金,他并非有心收下,只是想事成之后再归还给人家来表示自己的信用。所以黄金送来后,他对妻子说:“这是朱公的钱财,以后再还给朱公,但什么时候还却还不知道,就如同自己哪一天生病也不能事先知道一样,千万不要动用。”但朱公长子不知庄生的意思,以为财产送给庄生不会起什么作用。
1707169114
1707169115 庄生趁自己方便时入宫拜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到某处,这将对楚国有危害。”楚王平时就非常相信庄生,就问:“现在该怎么办?”庄生说:“只有实行仁义道德才可以免除灾害。”楚王说:“您不用多说了,我会实施。”于是楚王派使者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楚国的达官贵人吃惊地告诉朱公长子说:“楚王将要实行大赦了。”长子问:“如何见得?”贵人说:“每当楚王大赦时,常常先查封贮藏三钱的仓库。昨晚楚王已派使者查封了。”朱公长子认为既然大赦,弟弟自然可以释放了,一千镒黄金等于白白扔在庄生处,没起到作用,于是又去见庄生。庄生惊奇地问:“你没离开吗?”长子说:“一直没离开。当初我为弟弟一事来,今天楚国正商议大赦,弟弟自然就会得到释放,所以我特意来向您告辞。”庄生知道他的意思是想拿回黄金,说:“你自己到房间里去取黄金吧。”大儿子便入室取走黄金离开,私下非常庆幸。
1707169116
1707169117 庄生被小儿辈出卖深感羞耻,就又入宫拜见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某星宿的事,您说要实行仁义来免除。现在,我在外面听路人都说陶地富翁朱公的儿子杀人后被楚囚禁,他家大儿子拿出很多金钱贿赂您左右的人,所以君王并非体恤楚国人而实行大赦,却是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楚王大怒道:“我虽然无德,怎么会因为朱公的儿子布施恩惠呢!”就下令先杀掉朱公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诏令。朱公长子最后携带弟弟尸体回家了。
1707169118
1707169119 回到家后,他的母亲和乡邻们都非常悲痛,只有朱公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长子一定救不了弟弟!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有所不能忍心放弃的。他小时候就与我生活在一起,受过各种苦,知道生活的艰难,所以把钱财看得很重,不愿意轻易放弃。至于小弟弟呢,一生下来就看到我很富有,乘坐上等车,驾着千里马去打猎,哪里知道钱财是怎么得来的,所以把钱财看得极轻,弃之也毫不吝惜。原来我打算让小儿子去,本就是因为他舍得弃财,但长子做不到,所以终于害了弟弟,合乎事理,不值得悲痛。我本来日日夜夜盼的就是二儿子的尸首送回来。”范蠡曾经三次搬家,驰名天下,他并非随意离开,但只要到哪就一定会成名。最后老死在陶地,所以世人相传叫他陶朱公。
1707169120
1707169121 太史公说:夏禹的功劳很大了,疏导了九条大河,安定了九州大地,一直到今天,整个九州都相安无事。到了他的后裔勾践,辛苦劳作,深谋远虑,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吴国,向北进军中原,尊奉周室,号称霸王。勾践算不上贤能吗?这大概也有夏禹的遗风吧。范蠡三次搬家都留下荣耀的名声,永垂后世。臣子君主能做到这样,想不显赫可能吗?
1707169122
1707169123
1707169124
1707169125
1707169126 文白对照史记 [:1707161140]
1707169127 文白对照史记 郑世家第十二
1707169128
1707169129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于周未有兴者,楚其后也。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佐尧典礼。秦,嬴姓,伯翳之后也,伯翳佐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后,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桓公曰:“善。”于是卒言王,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1707169130
1707169131 二岁,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
1707169132
1707169133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1707169134
1707169135 庄公元年,封弟段于京,号太叔。祭仲曰:“京大于国,非所以封庶也。”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于是庄公迁其母武姜于城颍,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居岁余,已悔思母。颍谷之考叔有献于公,公赐食。考叔曰:“臣有母,请君食赐臣母。”庄公曰:“我甚思母,恶负盟,奈何?”考叔曰:“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于是遂从之,见母。
1707169136
1707169137 二十四年,宋缪公卒,公子冯奔郑。郑侵周地,取禾。二十五年,卫州吁弑其君桓公自立,与宋伐郑,以冯故也。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礼也。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祊、许田。三十三年,宋杀孔父。三十七年,庄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庄公与祭仲、高渠弥发兵自救,王师大败。祝聸射中王臂。祝聸请从之,郑伯止之,曰:“犯长且难之,况敢陵天子乎?”乃止。夜令祭仲问王疾。
1707169138
1707169139 三十八年,北戎伐齐,齐使求救,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齐釐公欲妻之,忽谢曰:“我小国,非齐敌也。”时祭仲与俱,劝使取之,曰:“君多内宠,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谓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
1707169140
1707169141 四十三年,郑庄公卒。初,祭仲甚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公使娶邓女,生太子忽,故祭仲立之,是为昭公。
1707169142
[ 上一页 ]  [ :1.7071690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