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70485
1707170486
湣王三十八年,齐国进攻宋国。秦昭王不高兴,说道:“我对宋国和新城、阳晋一样爱惜。齐国的韩聂是我的朋友,如今却攻打我所爱惜的地方,为什么呢?”苏代替齐国对秦王说:“韩聂攻打宋国,就是为了大王您呀。如今齐国强大,假如得到宋国的辅佐,楚、魏必然感到恐慌,他们一恐慌就会向西前来侍奉秦国,这样,大王就可以不用一兵,不伤一卒,轻轻松松地使魏国割让安邑,这就是韩聂告求于大王的。”秦王说:“我担心齐国难以让人看明白呀,如今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这又是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天下各国的情况能让齐国都明白吗?如今齐国攻打宋国,它知道想要侍奉秦国就应该有大国的力量辅助自己,不向西侍奉秦国,宋国也不可能得到太平。中原那些白发的游说之士都想尽办法来离间齐、秦的关系,那些纷纷驾车向西奔驰的人们,没有一个是去谈论齐国好的;那些纷纷驾车向东奔驰的人们,也没有一个是去谈论秦国好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不想让齐、秦联合。为什么三晋与楚国都那么聪明反而齐与秦却这么愚笨呢?三晋如果与楚联合起来就一定会商议攻打齐、秦之事,齐、秦如果联合就一定会谋划攻打三晋和楚国。请大王凭借这样的情况决定行事吧!”秦王说:“好吧!”于是齐国就去攻打宋国,宋王出逃,死在温城。齐国在南方占领了楚国淮水以北的土地,在西边攻入了三晋,还准备吞并周室,立为天子。泗水一带的诸侯如邹、鲁等国的国君都向齐国称臣,各国诸侯都很害怕。
1707170487
1707170488
湣王三十九年,秦国派兵前来讨伐齐国,占领了九座城邑。
1707170489
1707170490
湣王四十年,燕、秦、楚及三晋联合,各国都派出精锐部队一起来讨伐齐国,在济水以西将齐军打败。齐王的军队被打散后离开了。燕国将领乐毅于是带兵攻入齐都临淄,掠取了齐国的全部珍宝利器。湣王逃奔到卫国,卫国国君打开王宫让他居住,向他称臣并好心服侍他。湣王却很傲慢,卫国人就去侵扰他。湣王无奈只好又离开卫国,逃到邹国、鲁国,因为他表现出来的傲慢,邹、鲁的国君都不愿意收留他,于是又逃到莒。这时楚国派淖齿领兵前去援救齐国,辅佐齐湣王,结果淖齿反而把湣王杀了,并与燕国一起瓜分了齐国的土地和宝器。
1707170491
1707170492
湣王被杀后,他的儿子法章更名改姓在莒太史敫的家中当佣人。太史敫的女儿觉得法章相貌不凡,认为他不是平常百姓,于是就比较怜爱他,还经常偷偷送他一些衣食,后来就和他私通了。淖齿离开莒城以后,莒城里的人和齐国逃亡的大臣一起寻找湣王的儿子,想要立他为齐王。法章害怕他们是要杀害自己不敢露面,过了很久,他才敢称自己是湣王的儿子。于是莒人共同立法章为齐王,这就是襄王。因为保全了莒城所以齐国向各地布告说:“新王已经在莒即位了。”
1707170493
1707170494
襄王即位后,立太史氏的女儿为王后,称为君王后,她生了儿子建。太史敫说:“我的女儿没有经过媒人说媒就私自嫁人,不能算我的后代,她玷污了我们的家风。”于是就终身没有与君王后见面。君王后十分贤惠,并没有因为父亲不见她就失掉了做子女的礼节。
1707170495
1707170496
襄王在莒待了五年,田单凭借即墨军民的力量打败了燕军,到莒将襄王接回临淄。齐国以前的土地又都重新归属齐国。齐王封田单为安平君。
1707170497
1707170498
襄王十四年,秦军攻打齐国的刚寿。十九年,襄王去世,其儿子建即位。
1707170499
1707170500
齐王建即位六年,秦国攻打赵国,齐国和楚国前去援救。秦国盘算说:“齐、楚派兵援救赵国,如果它们关系亲近,我们就退兵;如果它们不亲近,我们就进攻它。”赵国没有粮食,请求齐国支援,齐国不答应。周子劝谏说:“不如答应它借给它粮食,这样可以使秦兵撤退,如果不答应,秦兵就不会撤退,这样刚好促使秦国的计谋得逞,而让齐、楚的计谋失败。况且对于齐、楚来说,赵国就是屏障啊,就像牙齿外面的嘴唇一样,假如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寒。如果今天赵国灭亡,那么明天祸患就会降临齐国、楚国了。而且援救赵国一事,应该像捧着漏水的瓮去浇烧焦的锅一样。援救赵国是高尚的义举;如果使秦兵撤退,可以显扬威名。仗义解救将亡的国家,扬威退却强秦的军队,不尽力去做好这件事却吝惜自己的粮食,为国家出谋划策的人真是大错特错了。”齐王不听周子的意见。秦军于是在长平打败了赵国的四十多万军队,接着就包围了邯郸齐王建十六年,秦国灭掉了周室。齐国君王后去世。二十三年,秦国设立东郡。二十八年,齐王到秦国朝拜,秦王政在咸阳设酒宴招待。三十五年,秦国消灭韩国。三十七年,秦国消灭赵国。三十八年,燕国派荆轲前去秦国刺杀秦王,被秦王察觉,秦王杀了荆轲。第二年,秦军攻破燕都,燕王逃奔到辽东。又过了一年,秦国消灭魏国,将军队驻扎在历下。四十二年,秦国消灭楚国。第二年,秦军俘虏了代王嘉,杀死燕王喜,燕国灭亡。
1707170501
1707170502
齐王建四十四年,秦国攻打齐国。齐王采纳宰相后胜的计谋,还没有交战就率军投降了。秦军俘虏了齐王建,把他迁到共城。最终灭亡齐国,将其改为一郡。天下被秦国统一,秦王政开始建立封号称为皇帝。
1707170503
1707170504
1707170505
1707170506
1707170508
文白对照史记 孔子世家第十七
1707170509
1707170510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1707170511
1707170512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1707170513
1707170514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1707170515
1707170516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1707170517
1707170518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1707170519
1707170520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1707170521
1707170522
是时也,晋平公淫,六卿擅权,东伐诸侯;楚灵王兵强,陵轹中国;齐大而近于鲁。鲁小弱,附于楚则晋怒;附于晋则楚来伐;不备于齐,齐师侵鲁。
1707170523
1707170524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1707170525
1707170526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1707170527
1707170528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1707170529
1707170530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问仲尼云“得狗”。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罔阆,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坟羊。”
1707170531
1707170532
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纪天下,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釐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客曰:“人长几何?”仲尼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于是吴客曰:“善哉圣人!”
1707170533
1707170534
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醳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
上一页 ]
[ :1.7071704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