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72444e+09
1707172444
1707172445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彼显有所出事,乃自以为也故,说者与知焉,则身危。强之以其所必不为,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身危。故曰: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与之论细人,则以为鬻权。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顺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1707172446
1707172447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敬,而灭其所丑。彼自知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规异事与同计,誉异人与同行者,则以饰之无伤也。有与同失者,则明饰其无失也。大忠无所拂啎,辞言无所击排,乃后申其辩知焉。此所以亲近不疑,知尽之难也。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乃明计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1707172448
1707172449 伊尹为庖,百里奚为虏,皆所由干其上也。故此二子者,皆圣人也,犹不能无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污也,则非能仕之所设也。
1707172450
1707172451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且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而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此二说者,其知皆当矣,然而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1707172452
1707172453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1707172454
1707172455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1707172456
1707172457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1707172458
1707172459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1707172460
1707172461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1707172462
1707172463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在周朝做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1707172464
1707172465 孔子到周朝国都去,打算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遭遇好运时,就驾着车出去做官;不逢其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囤集起来,外表上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他的容貌却谦恭得像愚钝的人。去掉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故意做作的姿态和过大不切实际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而已。”孔子回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走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来捕获它,会游的可以使用丝线去钓住它,会飞的可以用弓箭去射击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能驾着风云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了老子,他大概就像一条龙吧!”
1707172466
1707172467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深自韬隐、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了。经过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勉力为我写本书吧。”于是老子就著述了《道德经》,分上下两篇,论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离去,再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707172468
1707172469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讲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
1707172470
1707172471 老子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他活了二百多岁,是因为他能修养道德因而长寿啊。
1707172472
1707172473 孔子去世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当初秦国与周朝是合在一起的,大概五百年后又分开了,而分开七十年之后,称王称霸的人就出现了。”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是对的。老子,就是一位隐居的君子。
1707172474
1707172475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是魏国的将军,他被分封于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曾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做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就定居在齐地。
1707172476
1707172477 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往往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往往也贬斥老子的学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听任自然的变化;清静不挠,自然能得事理之正。
1707172478
1707172479 庄子,是蒙地人,名字叫周。他曾做过蒙地漆园的官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学说无所不及,但他的中心思想却源于老子的学说。他所写的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之类的,都是没有实事的杜撰。但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儒家和墨家的学说,即便是当世的博学之士,也都难免遭受到攻击。他的文章汪洋恣肆,任意发挥,所以王公大人对他也毫无办法。
1707172480
1707172481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人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让他做卿相。庄子笑着对楚使说:“千金,的确是厚礼;卿相,的确是尊位。您难道没见过天子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喂养它们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彩色绸缎,送进太庙去作祭品。这时,它即便是想做一头自由的小猪,难道还能办得到吗?您赶快走吧,不要玷污了我的人格。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水沟里自由自在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约束。我终身不会做官,使自己的心志愉快。”
1707172482
1707172483 申不害,是京邑人,原先是郑国的一个小官。后来他学了刑名之术来求见韩昭侯,韩昭侯任命他为宰相。他对内整饬政教,对外应对诸侯,前后达十五年之久。一直到申不害去世之时,国治兵强,没有哪个国家敢侵犯韩国。
1707172484
1707172485 申不害的学说本源于黄帝和老子,而主张循名责实。他的著作有两篇,叫做《申子》。
1707172486
1707172487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的学说。这种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生来口吃,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才能不如韩非。
1707172488
1707172489 韩非看到韩国国势渐渐衰弱,屡次上书规谏韩王,但韩王都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韩非痛心当时国君治国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用权势来驾驭臣子,不能使国家富强、兵力强大,不求任用贤能之士,反而任用一些文学游说之士,使他们的地位高于专务功利实效的人。他认为儒生搬弄文辞扰乱了国家法度,而游侠凭借着武力干犯禁忌。国家太平时,君主就恩宠那些有浮名虚誉的文人;形势危急时,又去使用那些披甲带胄的武士。现在国家培养的人并不是国家所需要的,而所需要的人又不是平时培养的。他悲叹廉洁正直的人不被邪曲奸枉之臣所容,考察了历史上治国得失的变化,所以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
1707172490
1707172491 然而韩非尽管深知游说之道的艰难,撰写的《说难》一文特别详备,但最终还是被害死在秦国,不能逃脱祸难。
1707172492
1707172493 《说难》里写道:大凡游说君主的难处,不是难在我的才智不足以说服君主,也不是难在我的口才不足以明确地表达我的思想,也不是难在我不敢毫无顾虑地表达全部的意见和观点。大凡游说的困难,难在如何了解游说对象的心理,然后用我的言论去适应他。
[ 上一页 ]  [ :1.7071724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