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73292
1707173293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名卑而权轻;奉万乘助齐伐宋,民劳而实费;夫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仇强而国害: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然且王行之者,将以取信于齐也。齐加不信于王,而忌燕愈甚,是王之计过矣。夫以宋加之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夫一齐之强,燕犹狼顾而不能支,今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虽然,智者举事,因祸为福,转败为功。齐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越王句践栖于会稽,复残强吴而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
1707173294
1707173295
“今王若欲因祸为福,转败为功,则莫若挑霸齐而尊之,使使盟于周室,焚秦符,曰‘其大上计,破秦;其次,必长宾之’。秦挟宾以待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伐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苟得穷齐,不惮以国为功。然则王何不使辩士以此言说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之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燕、赵不利而势为之者,以不信秦王也。然则王何不使可信者接收燕、赵,令泾阳君、高陵君先于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秦为西帝,燕为北帝,赵为中帝,立三帝以令于天下。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孰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伐齐,曰“必反宋地,归楚淮北”。反宋地,归楚淮北,燕、赵之所利也;并立三帝,燕、赵之所愿也。夫实得所利,尊得所愿,燕、赵弃齐如脱躧矣。今不收燕、赵,齐霸必成。诸侯赞齐而王不从,是国伐也;诸侯赞齐而王从之,是名卑也。今收燕、赵,国安而名尊;不收燕、赵,国危而名卑。夫去尊安而取危卑,智者不为也。’秦王闻若说,必若刺心然。则王何不使辩士以此若言说秦?秦必取,齐必伐矣。夫取秦,厚交也;伐齐,正利也。尊厚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
1707173296
1707173297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1707173298
1707173299
久之,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约燕王曰:“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则有功者,秦之深仇也。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秦之行暴,正告天下。
1707173300
1707173301
“告楚曰:‘蜀地之甲,乘船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汉中之甲,乘船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寡人积甲宛东下随,智者不及谋,勇土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王乃欲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楚王为是故,十七年事秦。
1707173302
1707173303
“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断大行。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摇。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韩氏以为然,故事秦。
1707173304
1707173305
“秦正告魏曰:‘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我下轵,道南阳,封冀,包两周。乘夏水,浮轻舟,强弩在前,锬戈在后,决荥口,魏无大梁;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陆攻则击河内,水攻则灭大梁。’魏氏以为然,故事秦。
1707173306
1707173307
“秦欲攻安邑,恐齐救之,则以宋委于齐。曰:‘宋王无道,为木人以寡人,射其面。寡人地绝兵远,不能攻也。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已得安邑,塞女戟,因以破宋为齐罪。
1707173308
1707173309
“秦欲攻韩,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于天下。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有秦无齐,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
1707173310
1707173311
“秦欲攻魏重楚,则以南阳委于楚。曰:‘寡人固与韩且绝矣。残均陵,塞鄳阸,苟利于楚,寡人如自有之。’魏弃与国而合于秦,因以塞鄳阸为楚罪。
1707173312
1707173313
“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已得讲于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属行而攻赵。
1707173314
1707173315
“兵伤于谯石,而遇败于阳马,而重魏,则以叶、蔡委于魏。已得讲于赵,则劫魏,魏不为割。困则使太后弟穰侯为和,嬴则兼欺舅与母。
1707173316
1707173317
“适燕者曰‘以胶东’,适赵者曰‘以济西’,适魏者曰‘以叶、蔡’,适楚者曰‘以塞鄳阸’,适齐者曰‘以宋’,此必令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母不能制,舅不能约。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西河之外,上雒之地,三川晋国之祸,三晋之半,秦祸如此其大也。而燕、赵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说其主,此臣之所大患也。”
1707173318
1707173319
燕昭王不行。苏代复重于燕。
1707173320
1707173321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1707173322
1707173323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1707173324
1707173325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师从鬼谷子先生。
1707173326
1707173327
他在外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按照周人的习惯,大家都经营自己的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你丢掉本行却以搬弄口舌为职业,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感到很惭愧,暗自伤心,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又都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本来已经接受了书本知识,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这时他得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用了一整年的工夫,从中悟出了许多揣摩人心理的诀窍。他激动地说:“凭这些就足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熟悉苏秦,都瞧不起他,而周显王也不相信他。
1707173328
1707173329
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国。正值秦孝公去世,他游说惠王说:“秦是个四面山关险固的国家,有华山倚靠,有渭水流贯,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这真是个天府之国啊。凭着秦国众多的百姓和士兵,严格的军事训练,足以用来吞并天下,建立帝王的事业来统治全国。”秦惠王说:“就像鸟儿的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一样,我的国家还没走上正轨,谈不上兼并天下。”秦国刚处死商鞅,痛恨游说的人,因而没有任用苏秦。
1707173330
1707173331
于是,他向东去了赵国。赵肃侯让自己的弟弟出任国相,称奉阳君。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又离开到了燕国游说,等了一年多才被燕王召见。他对燕文侯说:“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嘑沱、易水,国土纵横两千多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储存的粮食足够用好几年。南有碣石、雁门的肥沃土地,北有红枣和板栗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作,光靠枣和栗子也能过活了。这就是所说的天然府库啊!
1707173332
1707173333
“能够安居乐业没有战事,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的情景,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燕国。大王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吗?燕国不被敌人侵犯,没有卷入战争的漩涡,是因为赵国在燕国的南面遮蔽着。秦国和赵国发动五次战争,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两国相互攻杀而彼此困顿,而大王可以凭借完整无损的燕国,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况且秦国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九原,穿过代郡和上谷,跋涉几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国的城池,估计秦国也根本无法长期守护。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发出号令,不到十天,几十万大军就可以挺进东垣,再渡过嘑沱河,涉过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燕国的都城。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在千里以外作战;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以内作战。不担心百里以内的祸患,而注重千里之外的战事,再没有比这更错误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亲善,把各国联成一体,那么燕国一定不会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1707173334
1707173335
文侯说:“您说得虽然不错,可是我的国家弱小,西边紧邻强大的赵国,南边接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啊。您一定要合纵亲善来保证燕国的安全,我愿意率领全国百姓听从您的安排。”
1707173336
1707173337
于是提供给苏秦车马钱财,让他到赵国去。当时奉阳君已经死了,就趁机劝赵肃侯说:“天下的卿相臣子一直到老百姓,都仰慕您这样贤明的国君能施行仁义,希望能听到您的教诲、当面向您陈述忠言已很久了。虽然如此,然而奉阳君嫉贤妒能,而您又不大理事,因此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谁敢在您面前畅所欲言。如今奉阳君去世了,您又可以和士民百姓亲近了,所以我才敢向您陈述我的某些不成熟的意见。
1707173338
1707173339
“我私下为您考虑,没有比让百姓安宁、国家太平,并且无须让人民卷入战争更重要的了。使人民安定的根本之策在于选择邦交,邦交选择得当那么人民就安定;邦交选择不得当那么人民就终身不安定。请允许我谈谈赵国的外患,如果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人民生活就无法安宁;如果依靠秦国攻打齐国,人民生活也不会安宁;假如依靠齐国攻打秦国,人民生活还是无法安宁。所以谋害别国的君主,进攻别的国家,常常苦于公开声言断绝同别国的外交关系,请您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把这话说出来。请允许我以辨别白色和黑色作比方,这是为了区别阴阳罢了。如果您真能听我的忠告,燕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毡裘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出盛产鱼盐的海湾,楚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橘柚的园林,韩、卫、中山等国,可以让他们献上供您收取赋税的私邑,而您的亲戚和父兄都可以裂土封侯了。获得割地、享受权利,这是春秋五霸通过消灭别国军队,俘虏对方将领才能得到的;使贵戚封侯,正是商汤、武王所以要起兵并采用流放甚至冒着弑君的罪名才能争取到的。如今您高高拱起手就可以轻易地获得这两种好处,这就是我为您考虑的。
1707173340
1707173341
“大王如果支持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会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结盟,那么齐国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魏国。魏国被削弱就会割让河外,韩国衰弱了就会献出宜阳。宜阳一旦献给秦国,那么上郡就会陷入绝境,割让了河外,往来的道路就会被阻塞。楚国衰弱了,您就会孤立无援。这三个方面您不能不深思熟虑啊。
[
上一页 ]
[ :1.7071732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