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73309
“秦欲攻韩,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于天下。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有秦无齐,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
1707173310
1707173311
“秦欲攻魏重楚,则以南阳委于楚。曰:‘寡人固与韩且绝矣。残均陵,塞鄳阸,苟利于楚,寡人如自有之。’魏弃与国而合于秦,因以塞鄳阸为楚罪。
1707173312
1707173313
“兵困于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于燕,以济西委于赵。已得讲于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属行而攻赵。
1707173314
1707173315
“兵伤于谯石,而遇败于阳马,而重魏,则以叶、蔡委于魏。已得讲于赵,则劫魏,魏不为割。困则使太后弟穰侯为和,嬴则兼欺舅与母。
1707173316
1707173317
“适燕者曰‘以胶东’,适赵者曰‘以济西’,适魏者曰‘以叶、蔡’,适楚者曰‘以塞鄳阸’,适齐者曰‘以宋’,此必令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母不能制,舅不能约。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西河之外,上雒之地,三川晋国之祸,三晋之半,秦祸如此其大也。而燕、赵之秦者,皆以争事秦说其主,此臣之所大患也。”
1707173318
1707173319
燕昭王不行。苏代复重于燕。
1707173320
1707173321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1707173322
1707173323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1707173324
1707173325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曾向东到齐国拜师求学,师从鬼谷子先生。
1707173326
1707173327
他在外游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按照周人的习惯,大家都经营自己的产业,努力从事工商,追求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为事业。如今你丢掉本行却以搬弄口舌为职业,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感到很惭愧,暗自伤心,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又都读了一遍,说:“一个读书人本来已经接受了书本知识,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这时他得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用了一整年的工夫,从中悟出了许多揣摩人心理的诀窍。他激动地说:“凭这些就足以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求见并游说周显王。可是显王周围的臣子一向熟悉苏秦,都瞧不起他,而周显王也不相信他。
1707173328
1707173329
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国。正值秦孝公去世,他游说惠王说:“秦是个四面山关险固的国家,有华山倚靠,有渭水流贯,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这真是个天府之国啊。凭着秦国众多的百姓和士兵,严格的军事训练,足以用来吞并天下,建立帝王的事业来统治全国。”秦惠王说:“就像鸟儿的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一样,我的国家还没走上正轨,谈不上兼并天下。”秦国刚处死商鞅,痛恨游说的人,因而没有任用苏秦。
1707173330
1707173331
于是,他向东去了赵国。赵肃侯让自己的弟弟出任国相,称奉阳君。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又离开到了燕国游说,等了一年多才被燕王召见。他对燕文侯说:“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嘑沱、易水,国土纵横两千多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储存的粮食足够用好几年。南有碣石、雁门的肥沃土地,北有红枣和板栗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作,光靠枣和栗子也能过活了。这就是所说的天然府库啊!
1707173332
1707173333
“能够安居乐业没有战事,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的情景,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燕国。大王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吗?燕国不被敌人侵犯,没有卷入战争的漩涡,是因为赵国在燕国的南面遮蔽着。秦国和赵国发动五次战争,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两国相互攻杀而彼此困顿,而大王可以凭借完整无损的燕国,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况且秦国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九原,穿过代郡和上谷,跋涉几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国的城池,估计秦国也根本无法长期守护。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发出号令,不到十天,几十万大军就可以挺进东垣,再渡过嘑沱河,涉过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燕国的都城。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在千里以外作战;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以内作战。不担心百里以内的祸患,而注重千里之外的战事,再没有比这更错误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亲善,把各国联成一体,那么燕国一定不会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1707173334
1707173335
文侯说:“您说得虽然不错,可是我的国家弱小,西边紧邻强大的赵国,南边接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啊。您一定要合纵亲善来保证燕国的安全,我愿意率领全国百姓听从您的安排。”
1707173336
1707173337
于是提供给苏秦车马钱财,让他到赵国去。当时奉阳君已经死了,就趁机劝赵肃侯说:“天下的卿相臣子一直到老百姓,都仰慕您这样贤明的国君能施行仁义,希望能听到您的教诲、当面向您陈述忠言已很久了。虽然如此,然而奉阳君嫉贤妒能,而您又不大理事,因此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谁敢在您面前畅所欲言。如今奉阳君去世了,您又可以和士民百姓亲近了,所以我才敢向您陈述我的某些不成熟的意见。
1707173338
1707173339
“我私下为您考虑,没有比让百姓安宁、国家太平,并且无须让人民卷入战争更重要的了。使人民安定的根本之策在于选择邦交,邦交选择得当那么人民就安定;邦交选择不得当那么人民就终身不安定。请允许我谈谈赵国的外患,如果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人民生活就无法安宁;如果依靠秦国攻打齐国,人民生活也不会安宁;假如依靠齐国攻打秦国,人民生活还是无法安宁。所以谋害别国的君主,进攻别的国家,常常苦于公开声言断绝同别国的外交关系,请您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把这话说出来。请允许我以辨别白色和黑色作比方,这是为了区别阴阳罢了。如果您真能听我的忠告,燕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毡裘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出盛产鱼盐的海湾,楚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橘柚的园林,韩、卫、中山等国,可以让他们献上供您收取赋税的私邑,而您的亲戚和父兄都可以裂土封侯了。获得割地、享受权利,这是春秋五霸通过消灭别国军队,俘虏对方将领才能得到的;使贵戚封侯,正是商汤、武王所以要起兵并采用流放甚至冒着弑君的罪名才能争取到的。如今您高高拱起手就可以轻易地获得这两种好处,这就是我为您考虑的。
1707173340
1707173341
“大王如果支持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会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结盟,那么齐国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魏国。魏国被削弱就会割让河外,韩国衰弱了就会献出宜阳。宜阳一旦献给秦国,那么上郡就会陷入绝境,割让了河外,往来的道路就会被阻塞。楚国衰弱了,您就会孤立无援。这三个方面您不能不深思熟虑啊。
1707173342
1707173343
“秦国攻下轵道,那么韩国的南阳就危险了。秦国要强夺南阳,包围周都,那么赵国就要拿起武器自卫;假如秦国占据卫国,取得卷城,那么齐国一定会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的贪欲既然在崤山以东已经得到满足,那么一定会发兵进犯赵国。如果秦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秦、赵两国的军队一定会在邯郸城下展开激战。这就是我为您忧虑的原因。
1707173344
1707173345
“现在,崤山以东所建立的国家没有比赵国更强大的了。赵国领土纵横两千多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有常山、南有漳水、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国,本来就是个弱国,不可怕。天下间,秦国最忌恨的莫过于赵国,但是秦国为什么不敢发兵攻打赵国呢?是害怕韩、魏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那么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就没有什么名山大川的阻碍,可以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蚕食,直到逼近两国国都。韩、魏不能抵挡秦国,必然会臣服于秦国。秦国没有了韩、魏的顾虑,那么战祸必将到达赵国。这也是我为您感到忧虑的原因啊。
1707173346
1707173347
“愚臣听说尧帝没有得到过三百亩的赏赐,虞舜也没有得到过一尺的封地,却能拥有整个天下;夏禹聚集的民众不到百人,却能在诸侯中称王;商汤、武王的卿士不足三千,战车不到三百辆,士兵不到三万,却能成为天子。这是因为他们确实掌握了谋取天下的策略。所以,贤明的君主对外要能预料对手的强弱,对内要能估计士兵素质的优劣,这样用不着等到两军开战,胜败存亡的关键就已成竹于胸了。怎么会被众人的议论所蒙蔽,而糊涂地决断国家大事呢?
1707173348
1707173349
“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各诸侯国的土地面积是秦国的五倍,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十倍于秦国,假如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合力向西攻打秦国,一定可以打败秦国。如今您却向西侍奉秦国,向它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使人臣服和向别人臣服,难道可以同日而语吗?
1707173350
1707173351
“主张连衡的人,都想把各诸侯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国成就了霸业,就会把楼台亭榭建得更高大,把宫室建得更华美,欣赏着竽瑟演奏的音乐,前有楼台宫阙,后有苗条艳丽的美女;至于各国遭受秦国的祸害,他们却不去分担忧愁了。所以这些主张连衡的人,凭借秦国的权势时刻威胁诸侯各国,要求割让土地。因此,请大王仔细考虑啊。
1707173352
1707173353
“我听说贤君决断疑虑,排斥谗言,摒除流言的来源,堵塞结党营私的途径,所以我才有机会在您面前陈述使国君尊崇、土地扩展、军队强大的计策。我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合纵,联合韩、魏、齐、楚、燕、赵,共同对抗秦国。让诸国的将军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相互沟通消除故有的嫌隙,宰杀白马举行盟誓,共同订立盟约:‘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那么齐、魏就分别派出精锐部队帮助楚国,韩军断绝秦军的运粮要道,赵军南渡河漳支援,燕军则守卫常山北面地带。假如秦国攻打韩国、魏国,那么楚军就截断秦军的后路,齐国就派出精锐部队帮助韩、魏,赵军渡过河漳支援,燕国就固守云中地带。如果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军就切断秦军的后援,韩国固守城皋,魏国堵塞秦国的要道,赵军渡过黄河、漳河、博关支援,燕国派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如果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固守常山,楚军驻守武关,齐军渡过渤海,韩、魏同时派出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如果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军驻扎宜阳,楚军驻扎武关,魏军驻扎河外,齐军渡过清河,燕国派出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假如各国中有不按盟约行事的,便用其他五国的军队共同讨伐他。’如果六国合纵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山东诸国了。这样,您霸主的事业就成功了。”
1707173354
1707173355
赵王说:“我年纪轻,治理国家的时间不长,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保全天下,安定各国,我愿诚恳地倾国相从。”于是将一百辆车子装饰一新,载上黄金一千镒、白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让苏秦去游说各国加盟。
1707173356
1707173357
这时,周天子把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赐给秦惠王。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了魏将龙贾,攻占了魏国的雕阴,并准备挥师东进。苏秦恐怕秦军打到赵国来,就用计激怒了张仪,迫使他投奔到了秦国。
1707173358
[
上一页 ]
[ :1.7071733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