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73328e+09
1707173328
1707173329 于是他向西到了秦国。正值秦孝公去世,他游说惠王说:“秦是个四面山关险固的国家,有华山倚靠,有渭水流贯,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这真是个天府之国啊。凭着秦国众多的百姓和士兵,严格的军事训练,足以用来吞并天下,建立帝王的事业来统治全国。”秦惠王说:“就像鸟儿的羽毛还没长丰满,不可能凌空飞翔一样,我的国家还没走上正轨,谈不上兼并天下。”秦国刚处死商鞅,痛恨游说的人,因而没有任用苏秦。
1707173330
1707173331 于是,他向东去了赵国。赵肃侯让自己的弟弟出任国相,称奉阳君。奉阳君不喜欢苏秦。苏秦又离开到了燕国游说,等了一年多才被燕王召见。他对燕文侯说:“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嘑沱、易水,国土纵横两千多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储存的粮食足够用好几年。南有碣石、雁门的肥沃土地,北有红枣和板栗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作,光靠枣和栗子也能过活了。这就是所说的天然府库啊!
1707173332
1707173333 “能够安居乐业没有战事,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的情景,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燕国。大王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吗?燕国不被敌人侵犯,没有卷入战争的漩涡,是因为赵国在燕国的南面遮蔽着。秦国和赵国发动五次战争,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两国相互攻杀而彼此困顿,而大王可以凭借完整无损的燕国,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况且秦国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九原,穿过代郡和上谷,跋涉几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国的城池,估计秦国也根本无法长期守护。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发出号令,不到十天,几十万大军就可以挺进东垣,再渡过嘑沱河,涉过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燕国的都城。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在千里以外作战;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以内作战。不担心百里以内的祸患,而注重千里之外的战事,再没有比这更错误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亲善,把各国联成一体,那么燕国一定不会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1707173334
1707173335 文侯说:“您说得虽然不错,可是我的国家弱小,西边紧邻强大的赵国,南边接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啊。您一定要合纵亲善来保证燕国的安全,我愿意率领全国百姓听从您的安排。”
1707173336
1707173337 于是提供给苏秦车马钱财,让他到赵国去。当时奉阳君已经死了,就趁机劝赵肃侯说:“天下的卿相臣子一直到老百姓,都仰慕您这样贤明的国君能施行仁义,希望能听到您的教诲、当面向您陈述忠言已很久了。虽然如此,然而奉阳君嫉贤妒能,而您又不大理事,因此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谁敢在您面前畅所欲言。如今奉阳君去世了,您又可以和士民百姓亲近了,所以我才敢向您陈述我的某些不成熟的意见。
1707173338
1707173339 “我私下为您考虑,没有比让百姓安宁、国家太平,并且无须让人民卷入战争更重要的了。使人民安定的根本之策在于选择邦交,邦交选择得当那么人民就安定;邦交选择不得当那么人民就终身不安定。请允许我谈谈赵国的外患,如果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人民生活就无法安宁;如果依靠秦国攻打齐国,人民生活也不会安宁;假如依靠齐国攻打秦国,人民生活还是无法安宁。所以谋害别国的君主,进攻别的国家,常常苦于公开声言断绝同别国的外交关系,请您小心谨慎,不要轻易把这话说出来。请允许我以辨别白色和黑色作比方,这是为了区别阴阳罢了。如果您真能听我的忠告,燕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毡裘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出盛产鱼盐的海湾,楚国一定会献出盛产橘柚的园林,韩、卫、中山等国,可以让他们献上供您收取赋税的私邑,而您的亲戚和父兄都可以裂土封侯了。获得割地、享受权利,这是春秋五霸通过消灭别国军队,俘虏对方将领才能得到的;使贵戚封侯,正是商汤、武王所以要起兵并采用流放甚至冒着弑君的罪名才能争取到的。如今您高高拱起手就可以轻易地获得这两种好处,这就是我为您考虑的。
1707173340
1707173341 “大王如果支持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会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结盟,那么齐国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魏国。魏国被削弱就会割让河外,韩国衰弱了就会献出宜阳。宜阳一旦献给秦国,那么上郡就会陷入绝境,割让了河外,往来的道路就会被阻塞。楚国衰弱了,您就会孤立无援。这三个方面您不能不深思熟虑啊。
1707173342
1707173343 “秦国攻下轵道,那么韩国的南阳就危险了。秦国要强夺南阳,包围周都,那么赵国就要拿起武器自卫;假如秦国占据卫国,取得卷城,那么齐国一定会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的贪欲既然在崤山以东已经得到满足,那么一定会发兵进犯赵国。如果秦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秦、赵两国的军队一定会在邯郸城下展开激战。这就是我为您忧虑的原因。
1707173344
1707173345 “现在,崤山以东所建立的国家没有比赵国更强大的了。赵国领土纵横两千多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有常山、南有漳水、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国,本来就是个弱国,不可怕。天下间,秦国最忌恨的莫过于赵国,但是秦国为什么不敢发兵攻打赵国呢?是害怕韩、魏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那么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就没有什么名山大川的阻碍,可以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蚕食,直到逼近两国国都。韩、魏不能抵挡秦国,必然会臣服于秦国。秦国没有了韩、魏的顾虑,那么战祸必将到达赵国。这也是我为您感到忧虑的原因啊。
1707173346
1707173347 “愚臣听说尧帝没有得到过三百亩的赏赐,虞舜也没有得到过一尺的封地,却能拥有整个天下;夏禹聚集的民众不到百人,却能在诸侯中称王;商汤、武王的卿士不足三千,战车不到三百辆,士兵不到三万,却能成为天子。这是因为他们确实掌握了谋取天下的策略。所以,贤明的君主对外要能预料对手的强弱,对内要能估计士兵素质的优劣,这样用不着等到两军开战,胜败存亡的关键就已成竹于胸了。怎么会被众人的议论所蒙蔽,而糊涂地决断国家大事呢?
1707173348
1707173349 “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各诸侯国的土地面积是秦国的五倍,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十倍于秦国,假如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合力向西攻打秦国,一定可以打败秦国。如今您却向西侍奉秦国,向它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使人臣服和向别人臣服,难道可以同日而语吗?
1707173350
1707173351 “主张连衡的人,都想把各诸侯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国成就了霸业,就会把楼台亭榭建得更高大,把宫室建得更华美,欣赏着竽瑟演奏的音乐,前有楼台宫阙,后有苗条艳丽的美女;至于各国遭受秦国的祸害,他们却不去分担忧愁了。所以这些主张连衡的人,凭借秦国的权势时刻威胁诸侯各国,要求割让土地。因此,请大王仔细考虑啊。
1707173352
1707173353 “我听说贤君决断疑虑,排斥谗言,摒除流言的来源,堵塞结党营私的途径,所以我才有机会在您面前陈述使国君尊崇、土地扩展、军队强大的计策。我私下为大王考虑,不如合纵,联合韩、魏、齐、楚、燕、赵,共同对抗秦国。让诸国的将军和卿相在洹水边上会盟,相互沟通消除故有的嫌隙,宰杀白马举行盟誓,共同订立盟约:‘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那么齐、魏就分别派出精锐部队帮助楚国,韩军断绝秦军的运粮要道,赵军南渡河漳支援,燕军则守卫常山北面地带。假如秦国攻打韩国、魏国,那么楚军就截断秦军的后路,齐国就派出精锐部队帮助韩、魏,赵军渡过河漳支援,燕国就固守云中地带。如果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军就切断秦军的后援,韩国固守城皋,魏国堵塞秦国的要道,赵军渡过黄河、漳河、博关支援,燕国派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如果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固守常山,楚军驻守武关,齐军渡过渤海,韩、魏同时派出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如果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军驻扎宜阳,楚军驻扎武关,魏军驻扎河外,齐军渡过清河,燕国派出精锐部队协同作战。假如各国中有不按盟约行事的,便用其他五国的军队共同讨伐他。’如果六国合纵共同对抗秦国,那么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山东诸国了。这样,您霸主的事业就成功了。”
1707173354
1707173355 赵王说:“我年纪轻,治理国家的时间不长,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保全天下,安定各国,我愿诚恳地倾国相从。”于是将一百辆车子装饰一新,载上黄金一千镒、白璧一百双、绸缎一千匹,让苏秦去游说各国加盟。
1707173356
1707173357 这时,周天子把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赐给秦惠王。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了魏将龙贾,攻占了魏国的雕阴,并准备挥师东进。苏秦恐怕秦军打到赵国来,就用计激怒了张仪,迫使他投奔到了秦国。
1707173358
1707173359 于是苏秦游说韩宣王说:“韩国北有巩、成皋这样的坚固城池,西部有宜阳、商阪的要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区域纵横九百多里,部队有几十万,天下的强弓硬弩都是韩国制造出来的。像溪子弩,以及少府制造的时力、距来,射程都在六百步以外。韩国士兵脚踏连弩而射,能连续发射百来次,中间不需要歇息,远的可以射穿敌军胸甲,穿透胸膛,近的可以射穿他们的心脏。韩国士兵使用的剑、戟都是产于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等地,这些锋利的武器在陆地上都能斩杀牛马,在水里能劈天鹅、大雁,临阵对敌能斩杀对方将士,从坚韧的臂套铁衣,到皮革制成的射具盾牌,没有一样不齐备的。凭着韩国士兵的勇敢,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强劲的硬弩,佩戴着锋利的宝剑,即使以一当百,也不在话下。凭着韩国的强大及您的贤明,却面向西方侍奉秦国,拱手臣服,使国家蒙羞,被天下人耻笑,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因此请大王仔细地考虑啊。
1707173360
1707173361 “大王如果向秦国屈服,它一定会向您索取宜阳、成皋。今年把土地献给他,明年又会要求割地。给吧,却没那么多土地可给;不给吧,那么就会断送以前的外交努力而遭受后患。况且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国的贪求是没有止境的,拿有限的土地,去换取无止境的索取,这正是平常所说的买下怨恨、结下祸根。没有经过战争,而土地就被割去了。我听说过一句俗话:‘宁可做鸡的嘴,也不做牛的肛。’现在,如果向西拱手称臣侍奉秦国,与做牛的肛有什么区别呢?凭着大王的贤明,又拥有强大的军队,却有着牛肛的丑名,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啊。”
1707173362
1707173363 这时韩宣王一下子变了脸色,挥起手臂,愤怒地瞪大眼睛,手按宝剑,仰望天空长长地叹息说:“虽然我没出息,但一定不能向秦国屈服。现在您既然转告了赵王的教导,我诚心把韩国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1707173364
1707173365 苏秦又游说魏襄王说:“大王的国土,南边有鸿沟、陈地、汝南、许地、郾地、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郪,东边有淮河、颍河、煮枣、无胥,西边有长城为界,北边有河外、卷地、衍地、酸枣,国土纵横千里。地方名义上虽然狭小,但是耕地、房屋很密集,连放牧牲畜的地方都没有了。人口稠密,车马成群,日夜奔驰,络绎不绝,轰轰隆隆,那声势好像是三军士兵发出来的。我私下估量大王的国势和楚国不相上下。可是那些主张连横的人,却想引诱您伙同虎狼一样凶恶的秦国来侵占整个天下,一旦魏国遭受秦国的危害,谁都不会顾及您的忧患。倚仗着秦国强大的势力,来暗算别国的君主,一切罪恶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魏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现在您却有意向西侍奉秦国,自称为秦国东方的属国,为它修筑帝王的行宫,接受它的分封,采用它的冠服式样,春秋季节给秦国献礼助祭,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
1707173366
1707173367 “我听说越王勾践只用三千疲惫的士兵作战,就在干遂活捉了吴王夫差;周武王仅率领三千士兵,用蒙着皮革的三百乘战车,就在牧野制服了商纣。难道他们是靠着兵多将广吗?只是因为充分发挥了他们自己的威力而已。现在,我私下听说大王的军事实力,有常备精兵二十万,苍头部队二十万,冲锋部队二十万,勤杂兵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这些实力超过越王勾践和周武王太多了,可是,现在您却听信臣子的建议,想以臣子的身份服侍秦国。如果侍奉秦国,必然要割让土地来表忠诚,因此,还没开战,国家就已亏损了。凡是群臣中妄言服侍秦国的,都是奸人,不是忠臣。他们作为君主的臣子,却想割让自己国君的土地,以求得与秦国的友谊,以求得一时成功而不顾后果,破坏国家的利益而成就私人的好处,在外凭借强大的秦国的势力,在内算计自己的君主,以达到割让土地的目的,希望大王能认清这一点。
1707173368
1707173369 “《周书》上说:‘草木滋长像丝线的时候不及时砍掉它,等到蔓延开了怎么办呢?细微嫩枝不及时砍掉它,等到长粗壮了,就得用斧头了。’ 事前的考虑不成熟,事后将会灾祸临头,那时怎么办呢?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六国联合相亲,专心合力,统一意志,就一定没有强秦侵害的祸患了。所以敝国赵王派我来提出我们的策略,奉上清楚的公约,全赖大王的指示号召大家了。”
1707173370
1707173371 魏王说:“我没有什么出息,以前没听过您高明的指教,如今您奉赵王的使命来教导我,我愿意谨慎地率全国的百姓听从您的安排。”
1707173372
1707173373 因此苏秦又向东游说齐宣王,说:“齐国南有泰山,东有琅邪山,西有清河,北有渤海,这称得上是一个四面都有天险的国家了。齐国土地纵横两千余里,军队几十万人,粮食堆积得像山丘一样。三军的精锐抵得上联合起来的五家兵卒,进攻时如同刀锋、箭头一样势不可挡,战斗时像雷霆一样力量万钧,撤退时如风雨一样快地消散。即使有战事,也从没有离开过泰山,越过清河,渡过渤海。临淄有七万户居民,我私下估计,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就是二十一万人,不需要从远处县邑征集兵源,仅临淄的士兵本来就够二十一万了。临淄富有而殷实,这里的居民没有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棋踢球的。临淄的街道上拥挤得车辆轮轴互相撞击,人多得肩挨着肩;把衣襟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围幔,举起衣袖,可以成为遮幕;众人挥手抹汗,就像下雨一样;家家殷实,人人富足,志存高远,意气飞扬。凭着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大,天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比得上。现在您却向西侍奉秦国,我私下替您感到羞耻。
1707173374
1707173375 “况且韩、魏之所以十分畏惧秦国,是因为他们和秦国边界相接,假如双方派军交战,不出十天,胜败存亡的局势就定了。如果韩、魏战胜了秦国,那么自己的兵力也要耗损大半,四面国境就无法保卫;如果战争不能取胜,那么国家的危亡就会随之而来。这就是韩、魏慎重地对待和秦国作战,而轻易想要向秦国臣服的原因。现在,秦国攻打齐国就不是这样了,秦国背靠着韩、魏的土地,要穿过卫国阳晋的要道,经过齐国亢父的险塞,战车不能并驶、战马不能并行,一百人守在此处,就是一千人也不敢通过。即使秦军想要深入,就得像狼一样,时时回顾后路,不敢径直前进,生怕韩、魏在后面暗算它。所以秦军只能虚张声势,恐吓威胁别人。虽然秦国狂妄自大,却不敢贸然前进,那么秦国无法危害齐国的道理也就显而易见了。
1707173376
1707173377 “不能充分估计到秦国根本对齐国无可奈何这种情况,却想西向去侍奉秦国,这是群臣们策略上的失误。现在,要想没有臣服秦国的丑名而能体现强大的国家实力,为此我希望大王稍微留心考虑一下,以便决定对策。”
[ 上一页 ]  [ :1.70717332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