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73559e+09
1707173559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圭,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圭,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余,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
1707173560
1707173561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名衍,姓公孙氏。与张仪不善。
1707173562
1707173563 张仪为秦之魏,魏王相张仪。犀首弗利,故令人谓韩公叔曰:“张仪已合秦魏矣,其言曰‘魏攻南阳,秦攻三川’。魏王所以贵张子者,欲得韩地也。且韩之南阳已举矣,子何不少委焉以为衍功,则秦魏之交可错矣。然则魏必图秦而弃仪,收韩而相衍。”公叔以为便,因委之犀首以为功。果相魏。张仪去。
1707173564
1707173565 义渠君朝于魏。犀首闻张仪复相秦,害之。犀首乃谓义渠君曰:“道远不得复过,请谒事情。”曰:“中国无事,秦得烧掇焚杅君之国;有事,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其后五国伐秦。会陈轸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也,不如赂之以抚其志。”秦王曰:“善。”乃以文绣千纯,妇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乃起兵袭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
1707173566
1707173567 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
1707173568
1707173569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1707173570
1707173571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曾经和苏秦一起侍奉鬼谷子先生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
1707173572
1707173573 张仪学业完成后便去游说诸侯。他曾陪着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张仪,说:“张仪家里穷,又没有好的品德,一定是他偷了相国的玉璧。”于是,众人一起抓住张仪,打了他几百竹板。张仪不承认,只好释放了他。他的妻子又悲又恨地说:“唉!你如果不读书不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
1707173574
1707173575 那时苏秦已经说服了赵王,可以去与各国缔结合纵盟约,但他又害怕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使合盟还没缔结就遭到破坏。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苏秦于是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您当初和苏秦感情很好,现在他已经当权,你何不到他那里去,以求实现你的理想呢?”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求见苏秦。苏秦就告诫门下的人不替张仪通报,又设法让他几天不能离开。这时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拿仆人、侍女所吃的饭食给他吃,还多次责备他说:“凭着你的才能,竟弄得受困受辱到这种地步。难道我不能推荐你让你富贵吗?只是你不值得收留啊。”苏秦拒绝了张仪并打发他离开了。张仪来投奔苏秦,自己认为都是老朋友了,想求得帮助,反而受到侮辱,十分生气,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谁值得侍奉,只有秦国能侵扰赵国,于是到了秦国。
1707173576
1707173577 苏秦在张仪离去后告诉门客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恐怕比不上他呀。如今,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而能够掌握秦国大权的,只有张仪。但是他贫穷,没有进身的资本。我担心他满足于小的利益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把他召来羞辱他,来激发他的意志,你替我暗中帮助他。”苏秦禀明赵王,发给他金钱、财物和车马,派人暗中跟随着张仪,与张仪同住一个客栈,逐渐地接近他,还以车马金钱奉送他,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于是张仪得以见到秦惠王。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和他策划攻打诸侯的计划。
1707173578
1707173579 苏秦的门客于是向张仪告辞,张仪说:“依靠您鼎力相助,我才得以显贵,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走呢?”门客说:“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认为非您不能掌握秦国大权,所以激怒先生,派我暗中供您钱财,这都是苏先生谋划的策略。现在您已经被重用,请允许我回去复命吧!”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围而我竟未能发现,我不如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你为我答谢苏先生,只要苏先生当权,我又敢说什么呢?再说苏先生在,我如何能和他作对呢?”张仪出任秦国宰相以后,写信警告楚相说:“当初我陪着你喝酒,我并没偷你的玉璧,你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护住你的国家,我现在倒考虑要偷你的城池了!”
1707173580
1707173581 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向秦国告急。秦惠王要出动军队讨伐蜀国,认为蜀道险要狭窄难以到达,而韩国又正好借机侵犯秦国。秦惠王便想先攻打韩国,然后再讨伐蜀国,却又担心有所不利;想先攻打蜀国,又恐怕韩国趁着秦军久战疲惫之机来偷袭,犹豫不能决断。司马错和张仪在惠王面前争论不休,司马错想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先攻打韩国。”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的理由。”
1707173582
1707173583 张仪说:“亲近魏国,结好楚国,出兵三川,堵绝什谷的隘口,挡住屯留的要道。这样,魏国到南阳的通道断绝,让楚兵直逼南郑,秦军进击新城和宜阳,兵临西周和东周郊野,讨伐周王的罪恶,再攻占楚、魏的土地。周王自知局势无法挽救,一定会献出九鼎宝器。秦国占有了九鼎之宝,依照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制周天子而向天下发号施令,天下没有谁敢不听从,这正是称王天下的大业啊!如今蜀国不过是西方偏远的国家,像戎狄一样的落后民族,为攻伐它搞得我们疲军劳民,也不足以成就威名,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实际利益。我听说追求名位的人要到朝廷去,追求利益的人要到市场去。如今,三川、周室,如同朝廷和市场,大王您不到朝廷和集市上去争夺,反而到戎狄一类的落后地区去争夺,这距离称王大业太遥远了吧。”
1707173584
1707173585 司马错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强的人,一定要开疆拓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要努力推行德政。这三种条件具备了,王业也就随之而来了。如今,大王的领土狭小而百姓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做些容易办到的事情。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却是戎狄的首领,像桀、纣那样横暴无道。出动秦国强大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像用豺狼去驱赶着群羊。占领了它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了它的财富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用不着损兵折将,他们就已经屈服了。攻克一个蜀国,天下人不会认为我们残暴;把西方的全部财富取尽,天下人不会认为我们贪婪。我们这一出动军队,使得声望、实利都有增益,而且又能得到禁暴止乱的美名。如今去攻打韩国,劫持天子,是恶名声,未必就能得到好处,还要担负不义的恶名,而攻打的又是天下人所不希望破灭的国家,这是危险的。请大王允许我陈述其中的理由:周王,是天下共有的宗主;齐国,是韩国的盟国。周王自知要失去九鼎,韩国自知将失去三川,这势必会让二国通力合谋,依靠齐、赵两国的力量,求得与楚国、魏国和解。如果周把宝鼎给楚国,韩将土地给魏国,大王是阻止不了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所以不如攻打蜀国,更为稳妥。”
1707173586
1707173587 惠王说:“好,我就听您的。” 终于出兵攻蜀。当年十月攻占了蜀国。于是平定了蜀国的暴乱,降低了蜀王的爵位,改称为“侯”,派遣陈庄出任宰相。蜀国归属秦国后,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裕,更加轻视其他诸侯了。
1707173588
1707173589 惠王十年,派公子华和张仪包围了魏国的蒲阳,降服了它。张仪趁机劝说秦王把它交还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做人质。张仪又趁机劝说魏王道:“秦国对待魏国如此仁厚,魏国不能够没有礼物相报。”魏国因此就把上郡、少梁献给了秦国,以答谢秦惠王。惠王就任用张仪为国相,并将少梁改名为夏阳。
1707173590
1707173591 张仪出任秦相四年,拥戴秦惠王为王。过了一年,张仪为秦将,率兵夺取了陕邑,同时在上郡构筑了城塞。
1707173592
1707173593 此后二年,秦王派张仪到啮桑与齐、楚的相国盟会。他从东边回国后,被免去国相的职务,为了秦国他出任了魏国的国相,打算让魏国先臣服秦国,而使得其他诸侯国效仿魏国。魏王不肯接受张仪的建议。秦王因此大怒,立刻发兵攻克了魏国的曲沃、平周,暗中给张仪更为丰厚的待遇。张仪觉得很惭愧,感到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秦王。他留任魏相四年后魏襄侯去世,哀王即位。张仪又劝说哀王,哀王也不听从。于是,张仪暗中让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和秦国交战,失败了。
1707173594
1707173595 第二年,齐兵又来攻打,并在观津打败了魏国。秦国想再次攻打魏国,首先打败了韩国申差率领的军队,杀死了八万官兵,诸侯都为之震惊害怕。张仪再次游说魏王说:“魏国土地纵横不到一千里,士兵超不过三十万。四周地势平坦,各诸侯和魏之间都有道路相通,没有名山大川的隔绝。从新郑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战车和步兵奔跑,不用花费大力就到了。魏国的南边和楚国交界,西边和韩国接境,北边和赵国交界,东边和齐国交界,士兵驻守四面边疆,光是防守边塞堡垒的人就不少于十万。魏国的地势,本来就是战场。如魏国在南与楚国交好而不与齐国交好,那么齐国就会攻打你的东面;向东与齐国交好而不和赵国交好,那么赵国就会攻打你的北面;与韩国不合,那么韩国攻打你的西面;不亲附楚国,那么楚国就会攻打你的南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分五裂的道路啊。
1707173596
1707173597 “况且诸侯们之所以合纵结盟,是为了凭靠它使国家安全、君王保持尊位、增强军力、壮大国威。如今,那些主张合纵的人,想使天下联合为一体,彼此结为兄弟,在洹水边上杀白马,歃血为盟,以坚定彼此信守盟约的信念。然而,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还有争夺钱财的事,您还想靠着虚情假意来维持苏秦的策略,那不能成功是很明显的了。
1707173598
1707173599 “大王如果不依附秦,秦出兵攻打河外,占领卷地、衍地、燕地、酸枣,劫持卫国夺取阳晋,那么赵国就不能南下,赵国不能南下而魏国也就不能向北和赵呼应;魏国的军队不能北上,那么联络南北的交通就被断绝了。联络南北的道路断绝,那么大王的国家想不遭受危难,就办不到了。秦国使韩折服,接着攻打魏国,韩国害怕秦国,与秦国连为一体,那么魏国的灭亡可以快得连坐下来等待的时间都没有啊。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心的啊。
1707173600
1707173601 “现在为大王着想,不如侍奉秦国。如果您侍奉秦国,那么楚国、韩国就一定不敢妄动;没有楚国、韩国的外患,那么大王就可以高枕而卧,安心地睡大觉了,国家肯定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事情了。
1707173602
1707173603 “再说秦想削弱的首先是楚国,而能够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魏国。楚国即使有富足强大的名声,实际上却空虚;它的军队虽然多,然而总是临阵败逃,不能顽强作战。假如魏国发动所有军队向南面攻打楚国,战胜楚是肯定的。宰割楚国使魏国得到好处,使楚国亏损而归服秦国,转嫁了灾祸,安定了国家,这是好事啊。假如大王不听从我的建议,秦国出兵向东进攻,那时即使您想要依附秦国,恐怕也来不及了。
1707173604
1707173605 “况且,那些主张合纵的人,大多讲话激昂却很少让人信任。他们只想游说一个国君达到封侯的目的,所以天下游说之士,无不时时慷慨陈词,瞪着眼睛,咬着牙齿,大谈合纵的好处,来劝说君主。国君赞赏他们的口才,被他们的游说迷惑,怎么可能不糊涂?
1707173606
1707173607 “我听说,羽毛堆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货物虽轻,但装载多了也可以折断车轴;众人的口舌可以销熔金石;过多的坏话可以销毁骨头。所以我希望大王审慎地作出决定,并请您允许我辞职离开魏国。”
1707173608
[ 上一页 ]  [ :1.7071735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