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75338
秦始皇打算巡游天下,途经九原郡,直到甘泉宫。就派蒙恬为他开路,从九原郡到甘泉宫,打通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然而,这条通道没有能够完成。
1707175339
1707175340
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始皇外出巡游会稽,在大海附近,向北直奔琅邪。途中得了重病,派蒙毅回去祷告山川神灵。没等到蒙毅返回,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个时候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平时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记恨蒙毅曾经要依法处罚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有了杀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即位之后,便派遣使者,假造罪名,赐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自杀后,蒙恬心生怀疑,又请求申诉。使者就把蒙恬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职务。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担任护军一职。使者回来报告时,胡亥就已经得知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放了蒙恬。赵高害怕蒙氏再次当权执政,怨恨他们。
1707175341
1707175342
蒙毅祈祷山川神灵后回来,赵高趁机向胡亥表示忠心献策,想要杀害蒙氏兄弟,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很久以前就选择贤人重用能人,想要册立您为太子,而蒙毅劝阻说‘不可以’。如果他既然知道您贤明有才能还长久拖延不让册立,那么,就是既不忠实而又欺骗先帝了。以我的见解,不如杀死他。”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就在代郡把蒙毅囚禁起来。在此以前,就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等到秦始皇的灵车回到咸阳并安葬以后,太子就登基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这时赵高最得宠信,每天都毁谤蒙氏,搜集他们罪过并检举弹劾他们。
1707175343
1707175344
子婴进言劝谏说:“我听说过去赵王迁杀死他的贤明臣子李牧而重用颜聚,燕王喜欢暗地里采用荆轲的计谋而背叛了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位国君,都是各自因为改变旧规丧失了他们的国家而祸及他们自身。现在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行的,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用来侍奉国君。杀害忠良臣子而重用没有道德的人,那是对内使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而对外使得战士们涣散斗志啊,我私下认为是不行的。”
1707175345
1707175346
胡亥听不进子婴的劝谏,却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一直阻拦,现在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也算是很幸运了。你好好考虑吧!”蒙毅回答说:“要是认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欢心,那么,我年轻的时候做官为宦,就能顺意得宠,直到先主去世,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如果认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华,那么只有太子才能陪侍先主周游天下了,你和其他的公子比起来,相差太多了,我还有什么需要怀疑的。先主重用太子,是很多年的深思熟虑,我还有什么话敢向先主说、还有什么计策敢谋划呢!不是我找借口来逃避死罪,只是怕牵涉先主,使先主的名誉蒙羞,希望你为此认真考虑,让我死在我应有的罪名下。而且顺理成章,是道义所推崇的;而严刑杀戮,是道义所不容的。以前秦缪公杀死车氏三良为他陪葬,判处了百里奚以莫须有的罪名,所以,他死后被给予了‘缪’的称号。昭襄王杀了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了伍奢。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四位国君,都犯了重大的错误,而遭到了普天下人对他们的不满和质疑,认为他们的国君昏庸。因此,在各诸侯国中的名声极其不好。所以说:‘用道义来治理国家的人,不应该杀害没有罪的大臣和人民,而刑罚不应该施于无辜的人身上。’希望你认真地考虑!”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故听不进蒙毅讲的话,就把他杀了。
1707175347
1707175348
胡亥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犯的罪太多了,而你的弟弟蒙毅又犯有重罪,所以你也要受到牵连。”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了无数功绩,并建立威信,现在已经三代了。而现在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即便是我被你们囚禁,但是,我手下的势力也足够发动叛乱。然而,为什么我知道我必死无疑却还要坚守节义,是因为我不敢侮辱了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对蒙氏的恩宠。以前周成王刚刚即位时,还不能完全脱离小儿用的背带和布兜,周公姬旦背负着周成王接受大臣们的朝见,终于统一了天下。直到周成王病情严重得很危险的时候,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手指甲投入黄河之中,祈祷说:‘国君年纪还小,这些事都是我当权执政时做的,若有报应和祸患,应该由我一个人来承受惩罚。’后人就把周公旦这些祷祠书写了下来,收藏在档案馆里,这可以说是非常诚信和忠诚了。一直到了周成王能亲自治理国家的时候,有奸臣造谣说:‘周公旦想要谋反已经很长时间了,大王若不加以防备,一定要发生很大的事变。’成王听信了奸臣的话,就非常生气,周公旦得知后逃奔到了楚国。成王一次到收藏馆里审阅档案,无意中发现周公旦为自己的祷告书,就流着眼泪说:‘是谁说周公旦想要谋反呢!’于是盛怒之下杀了造谣生事的那个大臣,随即请周公旦回来。所以《周书》上说:‘一定要非常细心地多方询问,并且要反复审察。’而现在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对主公都忠心耿耿,而事情竟然得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有奸臣叛逆从中作乱、欺骗君王的原因。周成王犯错后能改过并能重新振作,最终使周朝得以兴旺昌盛;夏桀因为杀死了关龙逢,商纣因为杀死王子比干却不感到后悔,最终的下场是身死国亡。所以我说的是犯错可以改正后重新振作,听别人劝谏可以提高警惕,相互审察,是贤明的国君治理国家的原则。我所说的这些话,不是用来逃避罪行的,而是要用我的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下可以替黎民百姓好好想想并找到应该遵循的正确道路。”使者说:“我接受命令对你施以刑法,不敢把你的话转报给皇上听。”蒙恬重重地叹息说:“我到底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要被处死呢?”很久之后,蒙恬才慢慢地说:“我的罪原来真的是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修筑长城一万多里,这其间不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呀!这应该就是我的罪名了。”说罢吞下毒药自杀了。
1707175349
1707175350
太史公说:我亲自去过北方边境,并从直道返回,途中仔细地观察了蒙恬替秦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的堡垒,挖开山脉,填满深谷,贯通直道,这本来就是不重视黎民百姓的人力和物力。那时正是秦国刚刚消灭其他诸侯的时候,百姓的心尚未安定,并且伤痕累累还没痊愈,而蒙恬身为秦国的名将,不但不在这时候尽力劝谏,赈灾救济百姓,赡养老人,养育孤儿,致力从事于为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秦始皇的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最终遭到杀身之祸,这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名呢?
1707175351
1707175352
1707175353
1707175354
1707175356
文白对照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1707175357
1707175358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余非庸人也。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1707175359
1707175360
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余五百金。张耳、陈余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两人相对。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余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余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1707175361
1707175362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余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余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1707175363
1707175364
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1707175365
1707175366
陈余乃复说陈王曰:“大王举梁、楚而西,务在入关,未及收河北也。臣尝游赵,知其豪桀及地形,愿请奇兵北略赵地。”于是陈王以故所善陈人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予卒三千人,北略赵地。
1707175367
1707175368
武臣等从白马渡河,至诸县,说其豪桀曰:“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重之以苛法峻刑,使天下父子不相安。陈王奋臂为天下倡始,王楚之地,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家自为怒,人自为斗,各报其怨而攻其仇,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今已张大楚,王陈,使吴广、周文将卒百万西击秦。于此时而不成封侯之业者,非人豪也。诸君试相与计之!夫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因天下之力而攻无道之君,报父兄之怨而成割地有土之业,此士之一时也。”豪桀皆然其言。乃行收兵,得数万人,号武臣为武信君。下赵十城,余皆城守,莫肯下。
1707175369
1707175370
乃引兵东北击范阳。范阳人蒯通说范阳令曰:“窃闻公之将死,故吊。虽然,贺公得通而生。”范阳令曰:“何以吊之?”对曰:“秦法重,足下为范阳令十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胜数。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倳刃公之腹中者,畏秦法耳。今天下大乱,秦法不施,然则慈父孝子且倳刃公之腹中以成其名,此臣之所以吊公也。今诸侯畔秦矣,武信君兵且至,而君坚守范阳,少年皆争杀君,下武信君。君急遣臣见武信君,可转祸为福,在今矣。”
1707175371
1707175372
范阳令乃使蒯通见武信君曰:“足下必将战胜然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武信君曰:“何谓也?”蒯通曰:“今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畏死,贪而重富贵,故欲先天下降,畏君以为秦所置吏,诛杀如前十城也。然今范阳少年亦方杀其令,自以城距君。君何不赍臣侯印,拜范阳令,范阳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燕、赵郊见之,皆曰此范阳令,先下者也,即喜矣,燕、赵城可毋战而降也。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武信君从其计,因使蒯通赐范阳令侯印。赵地闻之,不战以城下者三十余城。
1707175373
1707175374
至邯郸,张耳、陈余闻周章军入关,至戏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用其筴不以为将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曰:“陈王起蕲,至陈而王,非必立六国后。将军今以三千人下赵数十城,独介居河北,不王无以填之。且陈王听谗,还报,恐不脱于祸。又不如立其兄弟;不,即立赵后。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武臣乃听之,遂立为赵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1707175375
1707175376
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臣等家,而发兵击赵。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臣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
1707175377
1707175378
陈王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入关。张耳、陈余说武臣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愿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黡略上党。
1707175379
1707175380
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张耳、陈余北略地燕界。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将囚之,欲与分赵地半,乃归王。使者往,燕辄杀之以求地。张耳、陈余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皆笑曰:“使者往十余辈,辄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燕将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赵王耳。”曰:“君知张耳、陈余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曰:“知其志何欲?”曰:“欲得其王耳。”赵养卒乃笑曰:“君未知此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余杖马棰下赵数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卿相终己邪?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顾其势初定,未敢叁分而王,且以少长先立武臣为王,以持赵心。今赵地已服,此两人亦欲分赵而王,时未可耳。今君乃囚赵王。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燕将以为然,乃归赵王,养卒为御而归。
1707175381
1707175382
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复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秦将诈称二世使人遗李良书,不封,曰:“良尝事我得显幸。良诚能反赵为秦,赦良罪,贵良。”良得书,疑不信。乃还之邯郸,益请兵。未至,道逢赵王姊出饮,从百余骑。李良望见,以为王,伏谒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将,使骑谢李良。李良素贵,起,惭其从官。从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赵王素出将军下,今女儿乃不为将军下车,请追杀之。”李良已得秦书,固欲反赵,未决,因此怒,遣人追杀王姊道中,乃遂将其兵袭邯郸。邯郸不知,竟杀武臣、邵骚。赵人多为张耳、陈余耳目者,以故得脱出。收其兵,得数万人。客有说张耳曰:“两君羁旅,而欲附赵,难;独立赵后,扶以义,可就功。”乃求得赵歇,立为赵王,居信都。李良进兵击陈余,陈余败李良,李良走归章邯。
1707175383
1707175384
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巨鹿城,王离围之。陈余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巨鹿北。章邯军巨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巨鹿。巨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余,陈余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余,使张黡、陈泽往让陈余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余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余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张黡、陈泽曰:“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后虑!”陈余曰:“吾死顾以为无益。必如公言。”乃使五千人令张黡、陈泽先尝秦军,至皆没。
1707175385
1707175386
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余人,来,皆壁余旁,未敢击秦。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巨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卒存巨鹿者,楚力也。
1707175387
[
上一页 ]
[ :1.7071753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