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82164
虽然礼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体现,我们常将其并立而提,但二者并非始终合为一体、地位均等。所谓“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记·乐记》),这是非常精辟的。通俗的理解,“乐”就是和事老,“礼”就是规矩。在“乐”的帮助下,大家便心平气和地坐到一起商谈规矩,“礼”得以成,然后共同遵守;或者说规矩已经制定好了,但需要“乐”来帮助推行。如此,社会就稳定了。所以,“乐”的核心作用是一个字:和。而它的具体功用有两个:一是帮助社会制定规矩,一是引导人们遵守规矩。其熏陶与教化作用不解自明,因而,完善的乐制,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前提,也是健全社会制度的映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乐制是走在礼制前面的,然后通过二者的通力协作,社会就变得和谐而有秩序了。
1707182165
1707182166
礼乐关系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西周之前乐主礼辅,西周时期礼乐交融,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微显分流,以后的封建时代则礼主乐辅,近现代社会礼乐几乎分道扬镳。就先秦时期而言,礼乐走过的是一个由“礼”逐步征服“乐”而登上主导地位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制度得以完善的过程。
1707182167
1707182168
(刘强)
1707182169
1707182170
〔注释〕
1707182171
1707182172
[1].敕:告诫。
1707182173
1707182174
[2].几:基本上。
1707182175
1707182176
[3].股肱:指重要的大臣。
1707182177
1707182178
[4].艾:通“乂”,儆戒。
1707182179
1707182180
[5].约:穷困。
1707182181
1707182182
[6].佚:通“逸”,放荡。
1707182183
1707182184
[7].惟:思考。
1707182185
1707182186
[8].损:减少。
1707182187
1707182188
[9].持:坚守。
1707182189
1707182190
[10].情习:风俗习惯。
1707182191
1707182192
[11].助流:帮助推行。
1707182193
1707182194
[12].明:懂得。
1707182195
1707182196
[13].伦:条理。
1707182197
1707182198
[14].患:错乱。
1707182199
1707182200
[15].制:规范。
1707182201
1707182202
[16].越:宣扬。
1707182203
1707182204
[17].辨:遍布四方。
1707182205
1707182206
[18].备:齐备。
1707182207
1707182208
[19].亨:通“烹”。
1707182209
1707182210
[20].孰:通“熟”。
1707182211
1707182212
[21].达:通行的。
1707182213
[
上一页 ]
[ :1.7071821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