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82342
1707182343
晋文公很会揽才,也就是很会收拢人心,而他收拢人心的重要手段则是取信立威。荀子说“义立而王,信立而霸”(《荀子·王霸》),越是乱世,越要守信,无信不足以团结力量。晋文公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能在诸侯国与民众中树立个人威信,收拢各方人心。如果我们把重耳和夷吾放在一起比较,不难发现,夷吾至少在信义方面就不如重耳。如年表中所记,晋惠公元年(前650年),夷吾便诛杀了拥立自己的里克,又违背对秦国许下的诺言,第四年晋国发生灾荒,秦国借出了粮食,而第五年秦国发生灾荒的时候,夷吾非但不借粮食给秦国,反而趁机派兵攻打,秦国自然非常愤怒,最终俘虏了晋惠公。然而,重耳却有守信的故事流传千古。晋文公攻打原国的时候,只携带了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为期攻下原国。当十天期满却没有攻下原国的时候,晋文公依然下令退军,虽然士兵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成功,但晋文公声言不能因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于是收兵回国。这样的做法反而为他赢得了信誉,原国、卫国的百姓感佩于文公的诚信,纷纷来降。家喻户晓的“退避三舍”,也是晋文公诚信的佳话。
1707182344
1707182345
〔注释〕
1707182346
1707182347
[1].谍:同“牒”。
1707182348
1707182349
[2].废:放下。
1707182350
1707182351
[3].见:预见。
1707182352
1707182353
[4].箸:筷子。
1707182354
1707182355
[5].唏:叹息。
1707182356
1707182357
[6].陵迟:衰败。
1707182358
1707182359
[7].刺:讽刺。
1707182360
1707182361
[8].奔:逃奔。
1707182362
1707182363
[9].政:通“征”。
1707182364
1707182365
[10].乘:欺压。
1707182366
1707182367
[11].挟:挟制。
1707182368
1707182369
[12].微:弱小。
1707182370
1707182371
[13].阻:依靠。
1707182372
1707182373
[14].负:倚仗。
1707182374
1707182375
[15].介:借助。
1707182376
1707182377
[16].干:求见。
1707182378
1707182379
[17].次:编订。
1707182380
1707182381
[18].约:精简。
1707182382
1707182383
[19].浃:周全。
1707182384
1707182385
[20].指:同“旨”。
1707182386
1707182387
[21].挹:通“抑”。
1707182388
1707182389
[22].安:满足。
1707182390
1707182391
[23].捃摭:摘取。
[
上一页 ]
[ :1.7071823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