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82920
1707182921
庄公死后,权臣祭仲当道,六易其主,国力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而与此同时,齐、晋、秦、楚诸国逐渐强大起来。各国争霸,使处于中央腹地的郑国处在了火力交叉点上。
1707182922
1707182923
晋文公、楚庄王先后争霸中原的过程,就是晋楚两国轮番欺凌郑国的过程。他们既不想吞并郑国,以免直接与对手接壤,但又都决不让郑国被对方灭掉,这就造成了诸侯国多次攻打,多次救郑的乱局。在这个背景下,郑国兵连祸结,朝贡不歇,成为春秋列国中外部环境最恶劣的国家。郑国历代国君,为了本国的安全,不得不讲究言辞,虚与周旋。但也正基于此,郑国利用各国之间矛盾来协调关系,从而避免冲突,保存实力的表现也是列国中最优异的。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子产。在《左传》中,记录了大量的“子产与范宣子书”、“子产弗与宣子环”、“子产对晋人征朝”等外交言论和典型例证。在“一言可以兴国”、“一言可以丧邦”的复杂形势下,如果没有子产这位善于辞令的政治家、外交家与列强虚与周旋,郑国早就灭国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位死讯令孔子嚎哭的千古圣哲终其一生都不得不将其主要精力和智慧展示在外交和维稳领域,而不能同管仲一般尽展才华,辅佐桓公成就霸业。
1707182924
1707182925
以史为鉴,我们在感慨郑国与近代波兰在不同时空下同样的命运,同情他们在强邻欺凌下求生存的艰难之余,也需要清醒地居安思危,认识到战略部署的重要性。正如司马迁最后总结的,如果仅仅用权势和利害使关系密切,权势利害终止了,关系就疏远了,要想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实力。
1707182926
1707182927
(王骁)
1707182928
1707182929
〔注释〕
1707182930
1707182931
[1].佐:辅佐。
1707182932
1707182933
[2].并:同时存在。
1707182934
1707182935
[3].难:难产。
1707182936
1707182937
[4].疾:生病。
1707182938
1707182939
[5].请:请求。
1707182940
1707182941
[6].国:国都。
1707182942
1707182943
[7].夺:消除。
1707182944
1707182945
[8].缮:整备。
1707182946
1707182947
[9].畔:通“叛”。
1707182948
1707182949
[10].溃:溃败。
1707182950
1707182951
[11].居:经过(多长时间)。
1707182952
1707182953
[12].恶:憎恶。
1707182954
1707182955
[13].负:违背。
1707182956
1707182957
[14].故:表原因。
1707182958
1707182959
[15].朝:朝见。
1707182960
1707182961
[16].易:交换。
1707182962
1707182963
[17].从:追击。
1707182964
1707182965
[18].犯:冒犯。
1707182966
1707182967
[19].难:畏。
1707182968
1707182969
[20].陵:欺侮。
[
上一页 ]
[ :1.707182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