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87779
1707187780
以“女主”临朝称制,正是吕后被视为历史负面人物的另一重要依据,它是被笼统地被连着惠帝时视事一起说的。就历史而言,临朝称制不应简单否定。旧史家的简单否定,究其实,乃出自反对所谓“牝鸡司晨”的男权史观,不能成立。吕后的“正后”身份并非通过不正当的篡夺而有;故惠帝不能行君道、少帝年幼,吕后以太后的身份(遑论其“刚毅佐高祖定天下”的资格)视事与临朝称制,完全是帝制具体发展中的自然产物,即太后视事与临朝称制是帝制的附属制度形成,并非不正当、不合法。盖由历史进化演成的帝制是合法的(辛亥革命后恢复帝制成了历史的反动,故一切垂帘听政、临朝称制的形式始不正当、不合法,连带的后宫制度亦无存在的任何理由即不合法,唯此不适用于吕后)。也就是说,吕后取得“称制”即行使朝廷最高权力,顺理成章,不属于帝制中不正当、不合法的后宫干政,这就是正史所谓正后“名位既正,体同皇极”(《南史·徐广传》)的国家礼制。且吕后虽称女主,但朝政萧规曹随、陈平周勃将相和格局,亦大体不悖政事决于冢宰的古制精神。问题还不在临朝称制的制度形式,要者在其实际施政内容,亦一仍旧贯,依然是与民休息,蠲削秦政恶法,从政治经济上全面“顺流与之(民)更始”(《史记·萧相国世家》),扶植民生。此即是吕后在国家政治公共领域的表现,放到今天依然是正面表现。
1707187781
1707187782
史公平允,述其过亦述其功,功过不相抵相掩,肯定“外戚之助”的正面作用,故能给出对吕后的正面认识。其《吕太后本纪》之“太史公曰”是对吕后的总评,所给出的完全是正面认识,是肯定吕后视事、称制十五年政绩的审核表、报告单。而残虐戚姬及后宫残杀却未能列入这个总评,说明史公对宫中府中、公德私德毕竟还是有别,意识上很清楚;也说明史公更重视吕后在公共领域的表现,重视吕后对国计民生的政治贡献。由此又映现了《史记》核心观念的人民性与民生史观。如果为期十二天的诸吕用事擅权可以成立,那么,以私情封吕姓王以重其权、启两汉及后世外戚专制以至纷争之局,是吕后临朝称制后所带出来的负面的政治遗产。但政不乱民殃民,与民休息,除秦苛法,刑罚罕用,大赦天下的惠民仁政赦政,毋庸置疑是吕后留给历史的一份正面的政治遗产,吕后的历史地位应主要由此而定。对于黎民百姓来说,史公总评所核定的吕后政绩:“天下晏然,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今犹是称羡的治平之景。至于史公非意识形态化的史学及《史记》表现出来的人民性、人性史观和民生史观,则至今犹是弥足珍贵的史学遗产。
1707187783
1707187784
(罗义俊)
1707187785
1707187786
〔注释〕
1707187787
1707187788
[1].茂:美好。
1707187789
1707187790
[2].以:因为。
1707187791
1707187792
[3].放:放逐。
1707187793
1707187794
[4].基:始于。
1707187795
1707187796
[5].讥:讥讽。
1707187797
1707187798
[6].无如:无可奈何。
1707187799
1707187800
[7].妃:配。
1707187801
1707187802
[8].驩合:结婚。
1707187803
1707187804
[9].罕:稀少。
1707187805
1707187806
[10].恶能:岂能。
1707187807
1707187808
[11].尚:久远。
1707187809
1707187810
[12].略:稀少。
1707187811
1707187812
[13].恙:忧虑。
1707187813
1707187814
[14].重亲:亲上加亲。
1707187815
1707187816
[15].诱:通“佑”。
1707187817
1707187818
[16].幸:宠爱。
1707187819
1707187820
[17].希见:少见。
1707187821
1707187822
[18].出:拿出。
1707187823
1707187824
[19].如:到。
1707187825
1707187826
[20].更:交替。
1707187827
1707187828
[21].蚤:通“早”。
[
上一页 ]
[ :1.7071877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