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88571e+09
1707188571
1707188572 新的一年(前110年)岁首十月,武帝亲率十八万骑兵,旌旗连绵千余里,出长城,北巡边陲,至朔方,临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扬国威,震慑匈奴。归途,至桥山祭黄帝。旋释兵旅。至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郊祀太一。三月,东上泰山,令人立石泰山巅。东巡海上,夏四月还至泰山郡治奉高,在梁父祭地主。乙卯这一天,令侍中儒者穿戴皮帽、宽带插饰,射牛行事。用郊祀太一的礼在泰山下东方行封,封广长二尺高九尺,封坛下藏玉牒书。礼毕,武帝又续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封。次日(丙辰),在泰山下基东北肃然山,用祭后土的礼行禅。祭祀时,坛加五色土,武帝着黄色衣服拜,奏乐,满山放飞奇兽珍禽。连续二日,天气好极了,夜若有光,白天从封坛上飘起白云。
1707188573
1707188574 君臣们相信这也是天示的吉祥,《封禅书》详录下来。武帝还坐明堂,接受群臣的上寿祝贺。为了表示与天下士民共庆祥和、共享太平,制诏:以是年为元封元年。赐民每百户牛一头酒十石,年八十(《汉书》作“七十”)以上与孤寡再加布帛二匹。凡这次巡幸经过地区的田租逋赋及奉高等四县当年的算钱,一概免除。大赦天下,赐天下民爵一级。罪而有疑不能决的给他自新,善与士大夫更始。犯事在二年以前的,皆勿听治。
1707188575
1707188576 《元封元年封禅诏》表示武帝明白“正天子名分”的实义在以抚理民生为天子的天职,明白《春秋》大一统的居正意义必须落实在惠民实事上。又下诏令诸侯在泰山各治官邸,以为封禅时的朝宿,这是表示“海内一统”(司马谈言封禅语)。此后,武帝曾五次封禅。汉儒所主张的受命而王、天人合德、天人感应的理论,武帝是深信不疑的,他敬畏天道,真的相信不称天职,就会被革命嬗代,就会发生天命转移。故《封禅书》说武帝“尤敬鬼神之祀”、神往黄帝升天。元封元年诏所谓“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兢兢焉惧弗任”,表示他匍匐伏地谦卑恭敬受领天职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上天的监临和灾异谴告,而将“兢兢焉”担当起《春秋》大一统和“使理群生”的重大责任。
1707188577
1707188578 (罗义俊)
1707188579
1707188580 〔注释〕
1707188581
1707188582 [1].曷:同“何”。
1707188583
1707188584 [2].睹:看见。
1707188585
1707188586 [3].见:同“现”。
1707188587
1707188588 [4].臻:至。
1707188589
1707188590 [5].洽:周遍。
1707188591
1707188592 [6].暇:空闲。
1707188593
1707188594 [7].希:同“稀”。
1707188595
1707188596 [8].答:报答。
1707188597
1707188598 [9].厥:其。
1707188599
1707188600 [10].辑:聚集。
1707188601
1707188602 [11].觐:使觐见。
1707188603
1707188604 [12].同:统一。
1707188605
1707188606 [13].涉:跨越。
1707188607
1707188608 [14].束:系。
1707188609
1707188610 [15].悬:挂。
1707188611
1707188612 [16].穷:穷尽。
1707188613
1707188614 [17].设:搪塞。
1707188615
1707188616 [18].藉:铺垫。
1707188617
1707188618 [19].数:多次。
1707188619
1707188620 [20].易:改变。
[ 上一页 ]  [ :1.7071885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