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89519
1707189520
幸而作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陈汤不仅看到了郅支单于对于西域和西汉王朝的威胁,同时也看到了应对这种威胁的方法,更看到了“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的可能性,因而采取了矫制发兵的非常措施,陈汤还说服西域都护甘延寿同意此项行动,他们集合了汉、胡混合部队共计四万余人远征单于。如若匈奴军队仍是当年驰骋大漠的精悍骑兵,则混编的远征军可能远非其敌手。然而汉武帝西域战略的隐形作用此时已经得到了充分发挥,由于活动空间日益缩小,郅支单于的军队已从机动骑兵变成了据城而守的步骑合编部队,同时康居的援军此次依旧没有倾全力援救,反而在中途“引却”,孤立无援且失去机动优势的匈奴战士尽管强悍善战,但面对数量占优且善于攻城的西汉远征军,遭致失败的最终结局也就是在预料之中的了。
1707189521
1707189522
抗击匈奴的最终胜利来之不易,陈汤、甘延寿在远征胜利后上疏所说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也就成了响彻云霄的名言。这一胜利战果的取得,推其根源,实得益于汉武帝战略布局的长久效力。通过李广利的两次西征和之后郑吉建立西域都护府的切实政治、军事行动,加强了汉王朝对于西域的影响力,限制了匈奴的发展,从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逐渐耗尽对方的实力。这一战略的效果,正如汉元帝在嘉奖甘、陈的诏书中所言:“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臧,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海。”
1707189523
1707189524
(李嘉路)
1707189525
1707189526
〔注释〕
1707189527
1707189528
[1].尝:曾经。
1707189529
1707189530
[2].谢:认错。
1707189531
1707189532
[3].见:被。
1707189533
1707189534
[4].会:适逢。
1707189535
1707189536
[5].因:通过。
1707189537
1707189538
[6].执:固执。
1707189539
1707189540
[7].属:撰著。
1707189541
1707189542
[8].称:赞扬。
1707189543
1707189544
[9].坐:获罪。
1707189545
1707189546
[10].陵:欺凌。
1707189547
1707189548
[11].画:谋划。
1707189549
1707189550
[12].之:往。
1707189551
1707189552
[13].犹与:犹豫。
1707189553
1707189554
[14].矫制:矫诏。
1707189555
1707189556
[15].沮:阻止。
1707189557
1707189558
[16].部勒:部署。
1707189559
1707189560
[17].被:通“披”。
1707189561
1707189562
[18].却:退。
1707189563
1707189564
[19].乘:登。
1707189565
1707189566
[20].乘:追逐。
1707189567
1707189568
[21].赍:携带。
[
上一页 ]
[ :1.7071895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