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93458
1707193459
然而,杨震之行止却不能因此被认为是迂腐无能、了无意义。事实上,东汉之时,儒学兴盛,三公九卿之位,多由通经博文之儒生担任。此种现象,不免有人以经学为饵,钓取功名富贵;然而,当是之时,那些研习经书传承孔孟之学的儒生们,也往往有品格高洁、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君子。在汉末昏乱黑暗的时局中,他们虽然未必能挽回时局之倾颓,但他们的存在,却代表着激浊扬清的士人典范,显示了一个时代的道德高度。中国士人们正是凭借着这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信念担当,成就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脊梁。
1707193460
1707193461
如果说,袁安面对的只是外戚乱政,且尚能全身而退;那么,杨震则需同时面对外戚和宦官的问题,最终被听信谗言的皇帝罢官遣归。杨震饮鸩而死,与其说是幽怨难平,不如说是愧对儒学道统,固乃殉道之举。在清流与宦官、外戚之间的斗争之中,杨震身为清流之领袖,抑郁而死,可谓是儒生们的一大失利,但是杨震之死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反而不过是序幕的开始,终将演变至党锢之争的惨烈局面,直至袁绍尽诛宦官,才暂时告一段落。
1707193462
1707193463
或许可以说,历史和杨震开了一个玩笑,据赵翼统计,“杨震官太尉,其子秉代刘矩为太尉。秉子赐代刘郃为司徒,又代张温为司空。赐子彪代董卓为司空,又代黄琬为司徒,代淳于嘉为司空,代朱俊为太尉、录尚书事。自震至彪,凡四世皆为三公。”(《廿二史札记·四世三公》)这位拒收贿金、清白一身的儒士,不屈权势、直言敢谏的名臣,死时薄棺露于野,其后世子孙却发展成一个累世公卿富贵满门的世家大族,也着实令后人唏嘘不已。
1707193464
1707193465
(王劲嵛)
1707193466
1707193467
〔注释〕
1707193468
1707193469
[1].征:征召。
1707193470
1707193471
[2].答:应允。
1707193472
1707193473
[3].法:效法。
1707193474
1707193475
[4].升:升官。
1707193476
1707193477
[5].辟:征召。
1707193478
1707193479
[6].之:前往。
1707193480
1707193481
[7].故:从前。
1707193482
1707193483
[8].称:赞扬。
1707193484
1707193485
[9].候:问候。
1707193486
1707193487
[10].会:适逢。
1707193488
1707193489
[11].乘舆:帝王的代称。
1707193490
1707193491
[12].校:考核。
1707193492
1707193493
[13].诈:欺骗。
1707193494
1707193495
[14].谮:进谗言。
1707193496
1707193497
[15].分:本分。
1707193498
1707193499
[16].疾:憎恨。
1707193500
1707193501
[17].形:身体。
1707193502
1707193503
[18].状:情形。
1707193504
1707193505
[19].点:玷污。
1707193506
1707193507
[20].厥:其。
[
上一页 ]
[ :1.7071934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