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196182e+09
1707196182
1707196183 诸葛亮用兵行政的重要特点是思虑周密,凡事谋而后动,布局稳健。如伐魏前先“率众南征”,协调好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使无后顾之忧。在《出师表》中,他不但对后主刘禅谆谆嘱以用人行政和公平赏罚之道,还对伐魏期间主持后方日常军政的人事作了妥善安排。而手下大将魏延建言由其另率万人,从褒中直出子午谷,突袭长安的攻魏“奇谋”,亦被他以过于冒险而否决。“诸葛一生唯谨慎”,这种处事风格,是其一生较少失误的重要原因。
1707196184
1707196185 诸葛亮既如此高才,何以其事业包括为之鞠躬尽瘁的蜀汉仍不免失败?这是历代许多人反复谈论或感到困惑的问题。对此,陈寿在传中作了这样的解释:“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这些看法,都有其见地,但最重要的,恐怕还是其战略方针受到了严重干扰之故。按照“隆中对”的设想,刘备集团原计划先据荆、益两州,一旦天下有变,从荆州地区出兵,即可逐鹿中原,并与益州北出之兵对敌形成夹击之势。当然,要击败曹操这样的强敌,保持孙、刘联盟也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可惜坐镇荆州的关羽对此要义并无深刻领会,平时既不重视处理好与孙权的关系,又疏于防范,终于在北攻曹军时遭孙军偷袭,腹背受敌,兵败身死,既失荆州,也严重损及孙、刘联盟。而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大举伐吴招致的夷陵之败,更使蜀汉元气大伤。至此,“隆中对”的决策已遭到破坏,蜀国图霸中原的先机实已丧失。以致后来诸葛亮五出祁山北伐,往往形同孤军,虽劳师糜财,终难构成对曹魏的致命威胁,至多只能起到“以守为攻”的作用罢了。
1707196186
1707196187 此外,诸葛亮的用人方针也颇值得作一讨论。汉末三国,各政治集团为拓展自己的势力,大多求才若渴,但用人方针并不一致。曹操公开主张“唯才是举”,认为在需才孔亟的乱世,不必“廉士而后可用”,即使是有“盗嫂受金”嫌疑之人,只要有才,都可纳为己用。这一方针,使曹魏集团始终人才济济,虽然流品是杂了一点。而诸葛亮用人,似更看重“德操”一面,其引用之人,多属忠直守德之士。这样做,固然减少了个人野心家乘隙而入的可能,使蜀国的内政一直显得相对平稳,没有出现魏、吴两国朝廷中血腥内斗不断的现象。但其谨慎挑剔,也隐伏着另一种偏向:蜀国后期重用的军政之才,除姜维外,大抵皆守成一流,而鲜少勇于进取的霸才,特别是当刘备时代聚集的人才老成凋尽之时,更日益显露出后继无人的窘相,这无疑也是导致蜀汉竞争力日弱乃至走向衰败的一个不可忽略因素。
1707196188
1707196189 〔注释〕
1707196190
1707196191 [1].从:指堂房亲属。
1707196192
1707196193 [2].署:任用。
1707196194
1707196195 [3].将:带领。
1707196196
1707196197 [4].之:往。
1707196198
1707196199 [5].会:适逢。
1707196200
1707196201 [6].旧:旧交。
1707196202
1707196203 [7].信:确实。
1707196204
1707196205 [8].因:于是。
1707196206
1707196207 [9].用:因而。
1707196208
1707196209 [10].殆:大概。
1707196210
1707196211 [11].因:依靠。
1707196212
1707196213 [12].芟夷:削除。
1707196214
1707196215 [13].当:抵挡。
1707196216
1707196217 [14].外:表面上。
1707196218
1707196219 [15].济:成功。
1707196220
1707196221 [16].弊:疲困。
1707196222
1707196223 [17].蹶:挫败。
1707196224
1707196225 [18].拒:抵御。
1707196226
1707196227 [19].悉:全。
1707196228
1707196229 [20].俟:等待。
1707196230
1707196231 [21].闻:闻名。
[ 上一页 ]  [ :1.7071961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