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97501
事实上,魏延绝无叛乱想法,否则绝不会率军南返,他急行军,又在南谷口驻扎,只能是为了截杀杨仪。这种做法只是逞一时之快,对于蜀汉的大局,对于魏延自身的处境而言毫无帮助。即便当时魏延真能成功地截杀杨仪,只会徒增蜀汉朝廷对魏延的恐惧与不信任,无论董允等人,或是其他将领,总要找机会消灭魏延,去除隐患和威胁。
1707197502
1707197503
魏延的战术高明,也骁勇善战,在多次战役中都证明了自己,他本应是蜀汉军事方面的支撑力量,尤其是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军中的良将已经越来越少,魏延这样的人才本是弥足珍贵,应是朝廷和各个政治势力积极笼络的。但是,魏延自恃自己的军事能力,对其他政治势力都采取漠视甚至敌对的态度,最终使得蜀汉朝廷中的其他政治势力都逐渐将其视作异类,最终覆灭。胡三省曾说:“延虽无反意,若使其辅政,是速蜀之亡也。”陈寿评论他是“招祸取咎,无不自己”,确有一定道理。
1707197504
1707197505
〔注释〕
1707197506
1707197507
[1].部曲:指私兵。
1707197508
1707197509
[2].壮:认为勇敢。
1707197510
1707197511
[3].假节:授予符节。
1707197512
1707197513
[4].制:制止。
1707197514
1707197515
[5].矜:自大。
1707197516
1707197517
[6].下:退让。
1707197518
1707197519
[7].假借:宽容。
1707197520
1707197521
[8].忿:怨恨。
1707197522
1707197523
[9].困:垂危。
1707197524
1707197525
[10].指:意旨。
1707197526
1707197527
[11].部勒:部署。
1707197528
1707197529
[12].部分:部署。
1707197530
1707197531
[13].解:解释。
1707197532
1707197533
[14].更:经历。
1707197534
1707197535
[15].觇:窥视。
1707197536
1707197537
[16].案:按照。
1707197538
1707197539
[17].径:直接。
1707197540
1707197541
[18].羽檄:犹“羽书”,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
1707197542
1707197543
[19].槎:斫。
1707197544
1707197545
[20].御:阻挡。
1707197546
1707197547
[21].尔:这样。
1707197548
1707197549
[22].曲:理亏。
1707197550
[
上一页 ]
[ :1.7071975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