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198657
战场上的胜利确定了桓温在东晋政治势力中的位置。西伐之后,“桓与马,共天下”的格局便已形成。北伐之后,桓温更是集内外大权于一身。但他的内心,显然不甘如此。他曾对幕僚说:“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周围的人都不敢应答。一会又说:“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乎!”传说他有次经过王敦墓,看着说:“可儿!可儿!”《晋书》的编撰者认为这反映了桓温谋反的心迹。
1707198658
1707198659
太和四年(369年),桓温再次北伐,却以惨败收场。为重振其在朝野内外的名声,他在参军郗超的建议下拥立司马昱为简文帝,并诛杀多人。此时桓温威势显赫,连侍中谢安见了都遥遥揖拜,说:“未有君拜于前,臣揖于后。”后来,简文帝病重,桓温上疏意欲简文帝禅位于己,没能得逞便愤愤不已;及至自己患病,又一再催促朝廷加赐代表谋逆前奏的“九锡”。谢安、王坦之等重臣拖延此事,直至桓温去世。所以时人有云:桓温志在篡夺,事未成,是幸事一件。
1707198660
1707198661
东晋渐次登场的人物中,桓温确以其武略和精神上的张扬,“高爽迈出”。桓温所在的周遭,存现着高度紧张的氛围,他的言语行动能使有名望的人都战栗失色,内外惊惧。晋人所追求的极致的人生,可以说在他身上表现出雄强的一面。
1707198662
1707198663
(罗敏)
1707198664
1707198665
〔注释〕
1707198666
1707198667
[1].勋:功劳。
1707198668
1707198669
[2].去:距离。
1707198670
1707198671
[3].次:驻扎。
1707198672
1707198673
[4].将:统率。
1707198674
1707198675
[5].从:指堂房亲属。
1707198676
1707198677
[6].御:阻挡。
1707198678
1707198679
[7].走:逃跑。
1707198680
1707198681
[8].间道:偏僻的小路。
1707198682
1707198683
[9].悉:全。
1707198684
1707198685
[10].没:通“殁”,死亡。
1707198686
1707198687
[11].舆榇:把棺材装在车子上,表示有罪当死或就死之意。
1707198688
1707198689
[12].旌:旌表。
1707198690
1707198691
[13].咸:都。
1707198692
1707198693
[14].振:整顿。
1707198694
1707198695
[15].报:答复。
1707198696
1707198697
[16].弗:不。
1707198698
1707198699
[17].衅:祸端。
1707198700
1707198701
[18].羁縻:笼络使不生异心。
1707198702
1707198703
[19].殆:几乎。
1707198704
1707198705
[20].住:停止。
1707198706
[
上一页 ]
[ :1.7071986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