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03397
1707203398
[5].因:趁机。
1707203399
1707203400
[6].会:适逢。
1707203401
1707203402
[7].著:显著。
1707203403
1707203404
[8].班:分给。
1707203405
1707203406
[9].百辟:百官。
1707203407
1707203408
[10].故事:先例。
1707203409
1707203410
[11].累:屡次。
1707203411
1707203412
[12].果:成为事实。
1707203413
1707203414
[13].济:渡江。
1707203415
1707203416
[14].董:监督。
1707203417
1707203418
[15].负:背。
1707203419
1707203420
[16].阻:疑惑。
1707203421
1707203422
[17].羸:衰弱。
1707203423
1707203424
[18].劳:劳苦。
1707203425
1707203426
[19].慑:恐惧。
1707203427
1707203428
[20].谴:责备。
1707203429
1707203430
[21].却:否定。
1707203431
1707203432
[22].直:当值。
1707203433
1707203434
[23].谬:假装。
1707203435
1707203436
[24].称:符合。
1707203437
1707203438
[25].权:暂且。
1707203439
1707203440
1707203441
1707203442
1707203444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文才未必政才
1707203445
1707203446
〔导言〕徐陵、姚察都是南朝陈的才学之士。徐陵以文学著称,姚察以文史见长,由于南朝注重文学,二人均成为陈朝的显赫人物。徐陵逝于陈后主刚刚即位的至德元年(583年),没有赶上陈朝政治最腐败最黑暗的年代。姚察逝世比徐陵要晚,病逝于隋大业二年(606年),经历了陈末最腐败的七年,陈亡后又作为隋朝的臣民生活了十八年。与徐陵、姚察经历相似的还有一个人,就是江总。但人们历来认为,江总对陈朝的灭亡要负责任,而徐陵和姚察却没有受到这样的指责,这是因为姚察既有文采又很朴实,在人生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行走,而江总热衷于陈末腐败的政治,沉溺于受陈后主宠爱的狎客生活,所以反而使自己名声败裂。
[
上一页 ]
[ :1.7072033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