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04185e+09
1707204185
1707204186 除此之外,最能体现北魏制度特色的,莫过于北魏对于部族的治理方略。在进入中原慢慢转型成为农耕社会后,统治者会发现以往游牧族所特有的氏族统治并不能适应定居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他们需要采取措施,将氏族建置变为地方建置。在北魏建国以前,拓跋一部即对前来归附的异族实行了有别于氏族的统辖方式,这些来附的“乌丸”被分为南北两部,其中设置有酋长、庶长来进行基层管辖,在最上层则由南北部大人所统率。而到了魏太祖时,诸部落皆被解散,统一划分为齐户编民。北魏为此设立了八部大夫,以统辖八国。此外又有州郡、爵国等地方建置设立起来。而在八国内部,随着时间的发展,氏族之间的区别渐渐湮灭,国家为此设置了专门的官员辨识宗党、品举人才,这种制度亦在州郡与宗国内建立起来。尽管姓族与宗族内仍可以荫职,但根据孝文帝的诏令,我们可知,荫职的标准已由血统转变为家世,这与汉族的世家大族传统愈发相似。
1707204187
1707204188 北魏自身是一个杂糅了游牧族传统、汉族政权影响与尚古思想的政权,当时它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现实决定了农耕文明必然会对其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但确立自身统治正统性的意图,又会导致北魏统治者在效法南方政权时,又要从政治思想的层面上否定南方政权。因而,北魏在学习汉族封建统治经验的同时,会依据上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对制度进行形式上的修改;又会依据游牧族在进入中原后产生的现实需要,摒除汉族先进制度中不适于统治的部分。这种复杂的统治特性,正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产物。
1707204189
1707204190 〔注释〕
1707204191
1707204192 [1].司牧:管理。
1707204193
1707204194 [2].蔑:不。
1707204195
1707204196 [3].颇:略微。
1707204197
1707204198 [4].备:全。
1707204199
1707204200 [5].常:不变的。
1707204201
1707204202 [6].尚:时间久远。
1707204203
1707204204 [7].玄朔:北方。
1707204205
1707204206 [8].直:当值。
1707204207
1707204208 [9].因:沿袭。
1707204209
1707204210 [10].典:掌管。
1707204211
1707204212 [11].准:比照。
1707204213
1707204214 [12].比:齐等。
1707204215
1707204216 [13].法:效法。
1707204217
1707204218 [14].比:比喻。
1707204219
1707204220 [15].效:成效。
1707204221
1707204222 [16].听:听凭。
1707204223
1707204224 [17].因:根据。
1707204225
1707204226 [18].胙:赏赐。
1707204227
1707204228 [19].别:分开。
1707204229
1707204230 [20].猥:卑下。
1707204231
1707204232 [21].比:近来。
1707204233
1707204234 [22].铨:量才授官。
[ 上一页 ]  [ :1.7072041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