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04309e+09
1707204309
1707204310 所谓六官制度,是指在西魏、北周时期,由宇文泰支持,苏绰、卢辩等根据《周礼》所制定的复古官制。在六官制度下,国家设置公、卿、大夫、士各等官职,仿效周朝的礼仪典章,依次规定朝仪、车服、器用的品级,革除汉魏的已有规定与名称。这种法古的特点并非西魏、北周所独有,在这之前,王莽就已经进行过失败的“托古改制”,其中也有效法《周礼》而废止已有典章制度的举措。然而,同样是托法古而行新制,同样是由深得儒家学说精微之处的巨子所制定并推行,两种制度却有着不同的结局,不得不说,这一结果是由二者所面临的不同社会情况所决定的。这正体现了在复古官制表面的掩盖之下北方政权独有的特色。
1707204311
1707204312 经过北魏一代统治者所推行的汉化政策的影响,在西魏、北周时期,进入北方的部族与中原当地的农耕民族融合越来越明显,其统治方略也越来越带有汉族封建统治的色彩。然而经过北魏末年过度汉化而导致的政局虚腐,与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使得西魏的统治根基不甚牢固。针对这一现象,宇文泰决定推翻已有制度,另行新制,以彻底根除不利于统治的社会痼疾,并首先颁布了三十六条“中兴永式”。此时出身于关中大族的苏绰总结了汉族的统治经验,宇文泰据此颁行“六条诏书”,并配套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六官”、“九命”制度即是其中之一,并很好地代表了这些新政所体现出的变革意义——北魏的汉化政策是效法汉魏制度所制定的,虽然其中学习了汉族统治的先进性,却也受到了其中糟粕的影响而导致政权过早腐朽,为了避免这一局面,新的统治者必然要革除汉魏弊病,因此,他们选择法《周礼》而立新制,以体现有别于汉魏的更为高尚的政治理念。这种理念在苏绰、卢辩主持的时期奠定了基础,而在其后的历史中被统治者细化发展,形成了隋唐官制的前身。
1707204313
1707204314 回到“六官”、“九命”制度的具体设置上来,不难发现,西魏、北周的这一设置在其所承袭的北魏品级分化的基础上更为细化与规范化。这主要是由北魏末年官员等级制方面存在的变迁因素所引起的。尽管在北魏末年,军号与散官的“双授”现象非常严重,以至于朝廷冗员情况不容乐观,但是西魏时期,伴随着合理的裁汰,政权亦顺势使部分官职虚衔化,从而使散官的次序设定同已经秩序化起来的武官的次序相吻合,二者的对应关系职次流品更加规范化。与之相对应,西魏的官职制度完成了由“职位分类”向“品位分类”的转变,而后者正是以后历朝历代所延续的传统。这种转变同样淘汰了汉魏的文官设定制度,而从武官品衔的排序出发,加上文职散官可加上武官的头衔这一表现,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武官在北方政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1707204315
1707204316 在卢辩制定好“六官”制度并由宇文泰颁行后,这一制度并未陷入一成不变的窠臼。事实上,在北周宣帝嗣位之后,就对既定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多次加以改变,在当时盛行周礼的情况下,又一并兼用秦汉时的官职。与秉承“正统”而很难对现状进行改变的南方政权不同,北方政权很容易依时局而动,大抵是因为其根基并不如汉族政权深厚,而游牧文化特有的流动性也促成了这一特点的形成。这一特点贯穿了北方政权的始终,进而导致北方政权的汉化成为一种历史上的常态。
1707204317
1707204318 (丁忱)
1707204319
1707204320 〔注释〕
1707204321
1707204322 [1].默:暗中。
1707204323
1707204324 [2].第:达官贵人的宅院。
1707204325
1707204326 [3].行:施行。
1707204327
1707204328 [4].厥:其。
1707204329
1707204330
1707204331
1707204332
1707204333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1707180618]
1707204334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精致文化与科学精神
1707204335
1707204336 〔导言〕六朝,是中国文化史上挥之不去的情结。
1707204337
1707204338 与盛世一统时期饱满而略显千篇一律的自信精神相比,分裂的天下、混乱的世事,使人被迫拥有更复杂的感情,创造出的文化也就更具有多样性。
1707204339
1707204340 随着后汉政局日益震荡,往日雄浑的气概渐渐逝去,隐逸风气悄然兴起,随之而来的,是易给人带来自我安慰的老庄哲学的流行。外族入侵打碎了贵族们安乐的生活,但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风流作风——既然不能在洛阳再现“金谷之游”,那就在会稽创造“兰亭之会”。书法、绘画等艺术的发展趋于自觉化与个人化,文学则呈现出精致化,追求人的心性。
1707204341
1707204342 然而,另一种严谨客观的精神也在同步发展,就像祖冲之、范缜那样,出于社会关怀,从天文、术数和哲理的层面,探究着宇宙的本源。
1707204343
1707204344 与之相对的,北朝则是另一番景象,胡族风习深深嵌入华夏世界,对南朝文化始终抱有一种强烈的羡慕。
1707204345
1707204346
1707204347
1707204348
1707204349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1707180619]
1707204350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文学列传
1707204351
1707204352 〔选文〕
1707204353
1707204354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蓟人也。祖昌,宋大匠卿。父朔之,奉朝请。
1707204355
1707204356 冲之少稽古[1],有机思。宋孝武使直[2]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迎从事,公府参军。
1707204357
1707204358 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曰:
[ 上一页 ]  [ :1.7072043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