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05941e+09
1707205941 [14].略:完全。
1707205942
1707205943 [15].期:约定。
1707205944
1707205945 [16].扣:同“叩”。
1707205946
1707205947 [17].坐:获罪。
1707205948
1707205949 [18].反:同“返”,返回。
1707205950
1707205951 [19].顾:看。
1707205952
1707205953 [20].别:另外。
1707205954
1707205955 [21].俄:不久。
1707205956
1707205957 [22].征:征召。
1707205958
1707205959 [23].无何:不久。
1707205960
1707205961 [24].笃:病重。
1707205962
1707205963 [25].走:跑。
1707205964
1707205965 [26].寝疾:卧病。
1707205966
1707205967
1707205968
1707205969
1707205970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1707180639]
1707205971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人格缺陷成为乱世过客
1707205972
1707205973 〔导言〕公元7世纪初的中华大地,自负的隋炀帝开运河、征高丽、游江南,横征暴敛,滥用民力,激成“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的隋末农民起义,将好端端的隋朝弄成一番乱世。正是在这个乱世之中,英雄与枭雄并起,演绎出一个被后世小说家称之为“隋唐英雄”的时代。
1707205974
1707205975 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草莽出身的义军领袖与背叛皇权的当朝官员有着同样的机会,他们都想成为英雄。然而要成为英雄,就必须有大智慧、大权谋与大视野,更要有能文能武的左膀右臂。
1707205976
1707205977 李密与宇文化及是隋末政府官员造反的典型。他们都出身贵胄,都曾经握有大权,都曾经叱咤一时,然而最终都身首异处,成为新王朝建立的祭品。他们的悲剧正源于他们缺乏上述全部特质,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只能成为乱世过往中的枭雄。《隋书·李密列传》与《隋书·宇文化及列传》展示了隋末农民起义中这两位枭雄的暂时成功与最终失败。
1707205978
1707205979
1707205980
1707205981
1707205982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1707180640]
1707205983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李密列传
1707205984
1707205985 〔选文〕
1707205986
1707205987 李密字法主,真乡公衍之从孙也。祖耀,周邢国公。父宽,骁勇善战,干略[1]过人,自周及隋,数经将领,至柱国、蒲山郡公,号为名将。密多筹算,才兼文武,志气雄远,常以济[2]物为己任。开皇中,袭父爵蒲山公,乃散家产,赒赡[3]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4]吝。与杨玄感为刎颈之交。后更折节,下帷耽[5]学,尤好兵书,诵皆在口。师事国子助教包恺,受《史记》、《汉书》,励精忘倦,恺门徒皆出其下。大业初,授亲卫大都督,非其所好,称疾而归。
1707205988
1707205989 及杨玄感在黎阳,有逆谋,阴[6]遣家僮至京师召密,令与弟玄挺等同赴黎阳。玄感举兵而密至,玄感大喜,以为谋主。玄感谋计于密,密曰:“愚有三计,惟公所择。今天子出征,远在辽外,地去[7]幽州,悬隔千里。南有巨海之限[8],北有胡戎之患,中间一道理极艰危。今公拥兵,出其不意,长驱入蓟,直扼其喉。前有高丽,退无归路,不过旬月,赍[9]粮必尽。举麾一召,其众自降,不战而擒,此计之上也。又关中四塞,天府之国,有卫文升,不足为意。今宜率众,经[10]城勿攻,轻赍鼓行,务[11]早西入。天子虽[12]还,失其襟带[13],据险临之,故当必克,万全之势,此计之中也。若随近逐便,先向东都,唐祎告之,理当固守。引兵攻战,必延岁月,胜负殊未可知,此计之下也。”玄感曰:“不然。公之下计,乃上策矣。今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不取之,安能动物?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密计遂不行。
1707205990
[ 上一页 ]  [ :1.7072059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