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09169
1707209170
[27].趣:急促。
1707209171
1707209172
[28].干:求取。
1707209173
1707209174
[29].系:拘囚。
1707209175
1707209176
[30].削:削弱。
1707209177
1707209178
[31].羡:剩余。
1707209179
1707209180
[32].勤:愁苦。
1707209181
1707209182
[33].赡:供给。
1707209183
1707209184
[34].质明:黎明。
1707209185
1707209186
[35].剧:繁难。
1707209187
1707209188
[36].剖:分析。
1707209189
1707209190
[37].媢:嫉妒。
1707209191
1707209192
[38].啖:利诱。
1707209193
1707209194
[39].訾:毁谤。
1707209195
1707209196
[40].质:问。
1707209197
1707209198
[41].暴:暴露。
1707209199
1707209200
[42].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1707209201
1707209202
[43].报:答复。
1707209203
1707209204
[44].浸:渐渐。
1707209205
1707209206
[45].寤:通“悟”,觉悟。
1707209207
1707209208
[46].辟:征召。
1707209209
1707209210
[47].赢:盈余。
1707209211
1707209212
1707209213
1707209214
1707209216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尾大不掉——中央与地方的势力博弈
1707209217
1707209218
〔导言〕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的七十年间,历史上一般称之为中唐时期。经历过初唐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的大唐王朝已经走向了辉煌的顶峰,然而这个世界性的帝国却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帝国的政策选择和转向直接影响着唐王朝国祚的延续,故而战乱过后的这一时期也就成为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其间虽出现过如唐宪宗之类的有为皇帝,也曾开创过“元和中兴”之类的改革新气象,但难以根除的藩镇割据问题和宦官势力的猖獗发展依旧是威胁着唐朝存亡的历史痼疾,转瞬即逝的中兴之局最终难掩王朝落日余晖的现实处境。
[
上一页 ]
[ :1.7072091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