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12239e+09
1707212239
1707212240 [19].尝:曾经。
1707212241
1707212242 [20].讽:暗示。
1707212243
1707212244 [21].利:贪图。
1707212245
1707212246 [22].素:向来。
1707212247
1707212248 [23].矜:夸耀。
1707212249
1707212250 [24].股:大腿。
1707212251
1707212252 [25].顾:回看。
1707212253
1707212254
1707212255
1707212256
1707212257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1707180715]
1707212258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忠诚政治和摇摆政治,士人现实的人生选择
1707212259
1707212260 〔导言〕经过黎元倒悬,鼎祚屡易的五代动乱,北宋建国后统治者偃武修文,崇儒重礼,希望借此加强思想控制,以免重蹈五代乱亡之覆辙。欧阳修极重礼义廉耻、道德仁义,将其作为治国平乱的法器。他以为五代短世,人心败坏,君臣与父子之间相互残杀,却又能安然立世,寡廉鲜耻以此为甚。拥有儒家理念和信条的欧阳修对这种现象的出现甚为不满,他以为人臣应以仁义和忠信为旨归,食君之禄必然要忠君之事,极端蔑视不顾国家存亡而苟生的宵小之徒,在撰写《新五代史》时,欧阳修运用春秋笔法,以仁义廉耻作为笔削人物的准绳,法严词约,以期达到惩恶而劝善的目的。
1707212261
1707212262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之冯道、敬翔二传,于史家笔削及评论中,渗透着儒家“忠君”伦理精神。冯道一生事四姓十君,以此作为荣耀,此种寡廉鲜耻之行径正与欧阳修儒教思想相抵牾,冯道遂遭挞伐,在流风不泯的古代专制王朝中被史家刻下了“无廉耻”的恶名。相比之下,敬翔作为一代之臣,因改朝换代自刭而死,但又非儒者所认为的“全臣”,因此需要读史者自我评判。
1707212263
1707212264 本书选录《敬翔传》和《冯道传》,以欧阳修的“春秋笔法”作为考察人物的坐标,据两人行事的历史功过,予以客观公允的评析。
1707212265
1707212266
1707212267
1707212268
1707212269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1707180716]
1707212270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敬翔传
1707212271
1707212272 〔选文〕
1707212273
1707212274 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自言唐平阳王晖之后。少好学,工[1]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2]大梁。翔同里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3]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4]窘,为人作笺刺[5],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谓发曰:“闻君有故人,可与俱来。”翔见太祖,太祖问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曰:“诸侯争战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补以军职,非其所好,乃以为馆驿巡官。
1707212275
1707212276 太祖与蔡人战汴郊,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之晚,动静[6]辄以问之。太祖奉昭宗自岐还长安,昭宗召翔与李振升[7]延喜楼劳[8]之,拜[9]太府卿。
1707212277
1707212278 初,太祖常侍殿上,昭宗意[10]卫兵有能擒之者,乃佯[11]为鞋结解,以顾太祖,太祖跪而结之,而左右无敢动者,太祖流汗浃背,由此稀[12]复进见。昭宗迁洛阳,宴崇勋殿,酒半起,使人召太祖入内殿,将有所托。太祖益惧,辞以疾。昭宗曰:“卿不欲来,可使敬翔来。”太祖遽[13]麾[14]翔出,亦佯醉去。
1707212279
1707212280 太祖已破赵匡凝,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兵出光州,遭大雨,几不得进,进攻寿州,不克[15],而多所亡失,太祖始大悔恨。归而忿躁,杀唐大臣几尽,然益以翔为可信任。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太祖即位,以唐枢密院故用宦者,乃改为崇政院,以翔为使。迁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
1707212281
1707212282 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16]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
1707212283
1707212284 太祖破徐州,得时溥宠姬刘氏,爱幸之,刘氏故尚让妻也,乃以妻翔。翔已贵,刘氏犹侍太祖,出入卧内如平时,翔颇患之。刘氏诮翔曰:“尔以我尝失身于贼乎?尚让,黄家宰相;时溥,国之忠臣。以卿门地,犹为辱我,请从此决[17]矣!”翔以太祖故,谢[18]而止之。刘氏车服骄侈,别置典谒,交结藩镇,权贵往往附之,宠信言事不下于翔。当时贵家,往往效之。
1707212285
1707212286 太祖崩,友珪立,以翔先帝谋臣,惧其图己,不欲翔居内职,乃以李振代翔为崇政使,拜翔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翔以友珪畏己,多称疾,未尝省[19]事。
1707212287
1707212288 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颇离间旧臣,翔愈郁郁不得志。其后,梁尽失河北,与晋相拒[20]杨刘,翔曰:“故时河朔半在,以先帝之武,御[21]貔虎之臣,犹不得志于晋。今晋日益强,梁日益削,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22],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闻晋攻杨刘,李亚子负薪渡水,为士卒先。陛下委蛇守文,以儒雅自喜,而遣贺瓌为将,岂足当彼之余锋乎?臣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
[ 上一页 ]  [ :1.707212239e+09 ]  [ 下一页 ]